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英汉思维差异谈大学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湘潮》2007,(4)
思维支配语言,语言对思维产生积极的作用,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辨证关系。本文拟通过对比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比较英汉两种语言在用词方面,句子结构及篇章安排上的差异,揭示思维差异对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写作产生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从而促进英语写作的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2.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 ,两者之间的文化差异赋予了词汇不同的文化内涵。词汇的文化内涵可以通过无等值词、背景词、伴随定义词、成语典故、礼貌客套用语表现出来。所以在翻译中应分析和比较词汇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不仅要追求语言上的通达 ,同时应尽量提供相关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3.
论中西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维方式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形成的带有一定普遍性和稳定性的思想活动,它处于文化的最深层次。翻译作为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的转换方式,本质上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还是一种思维活动。由于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在翻译时应该考虑诸多因素,尽可能使译文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达到通顺,自然。  相似文献   

4.
许永梅 《世纪桥》2008,(10):117-118
英、汉两种语言是当今世界上使用最普遍的语言,对于广大的英语学习者来说,进行两种语言对比是第二语言获得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英语和汉语在结构上、思维方式上以及文化内涵上均有一些区别,做到尽量保留中国文化信息,尽量多宣传中国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英、汉两种语言是当今世界上使用最普遍的语言,对于广大的英语学习者来说,进行两种语言对比是第二语言获得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英语和汉语在结构上、思维方式上以及文化内涵上均有一些区别,做到尽量保留中国文化信息,尽量多宣传中国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思维和语言的关系十分密切。思维通过语言承载,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所以中西方思维形态的差异对汉英两种语言的影响很大。建立在语言和思维关系基础上,本文从地理环境、经济组织形式和哲学传统三方面分析了造成中西思维形态差异的原因,并且从字形、词汇、句法和篇章四个层面上对比分析了思维形态对汉英语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1、历史文化。历史文化指由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的沉淀所形成的文化,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历史典故。历史典故是民族历史文化中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汉语的典故成语多出自《四书》、《五经》或神话传说,如东施效颦等。英语的典故成语多来自《圣经》,希腊罗马神话或《伊索寓言》等。  相似文献   

8.
王琪 《学习月刊》2012,(8):27-29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民族主义逐渐复兴并在许多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这引起了各个学科领域的关注和思考。本文着重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分析了民族主义在全球化进程中复兴的原冈以及民族主义复兴对国际政治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艾伦·梅克森斯·伍德是政治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她从资本主义、民主、阶级政治等维度揭示了全球化的实质及其影响。伍德认为全球化是资本的国际化,是资本主义的普遍化,其目的是为了实现资本帝国的全球霸权。要实现全球民主就必须凸显民族国家的作用。民族国家既是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基础,又是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推动力。全球化加剧了世界范围内的资本与劳动的对立,更显著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性,为以社会主义为目标的阶级政治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和基础。全球化使经济的阶级斗争转移到政治层面,加速工人阶级的团结,为阶级政治提供复兴的基础。伍德的全球化理论对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及其全球化、对中国更好地参与全球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0.
意识形态在中欧双边关系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有必要根据中欧各自多种意识形态因素的差异和表现,充分地分析和把握意识形态差异对中欧政治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国际相互依赖的日益发展既促进了全球化与合作,也加剧了冲突和紧张。由此形成的全球化与裂解、合作与冲突两种对立状况和趋势的并存发展,构成了新时期世界政治的突出特点,同时反映了其复杂性。现时代民族国家及主权问题的复杂性也为新时期世界政治的发展添加了复杂因素。  相似文献   

12.
刘小马 《求实》2004,3(4):65-67
政治思维就是人类专门去揭示政治行为内在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的心理活动 ,是客观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与主观意识相互作用的产物 ,每个国家都有与自己的政治体系和历史发展阶段相关的政治思维方式 ,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政治思维必须实现由“两极”到“中和”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黄桂芳 《湘潮》2006,(5):45-49
2006年1月12日公布的《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指出,中非友谊源远流长,基础坚实。中非传统友谊,是由中国老一辈领导人和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先驱们共同缔造和培育的。这一深厚的友谊经受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堪称当代发展中国家间友好合作关系的典范。我曾在非洲工作多年,接触了许多非洲国家的领导人,感受到了他们浓浓的中国情。穆塞韦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是我们非洲人可贵的学习榜样”20世纪70年代,我曾在驻乌干达使馆工作近7年。记得1974年6月的一个周末下午,我正在使馆值班,有位清瘦的高个子黑人青年手里提着书包走进传达室。他自称…  相似文献   

14.
进入20世纪60年代,我国经济形势十分严峻。面对继续"大跃进"造成的经济全面紧张局面,中共中央决心纠正失误,调整政策。1960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中共中央确定的全面调整方针,也包括对国内政治关系调整的内容;政治关系调整是为国民经济调整服务并随着国民经济调整发展进程而跟进、展开的。1962年1月七千人大会  相似文献   

15.
掌握外语的人口增加是现代化发展在个体层面的重要特征,也是一国站稳国际舞台、引领世界潮流的重要前提。然而,现有研究多聚焦外语的对外功能和教育手段,对内功用尤其是社会政治功用和治理价值却不甚明了。“语言政策场域”理论结合语言治理和语言政治学逻辑填补此方面空白,指出外语习得对国民政治能力(特别是以政治效能感为代表的政治感知能力)的提升效果以及四种作用机制。基于全国代表性样本的实证分析支持了该理论的效果和机制假设。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国民外语(英语)水平对其政治认知能力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机制上,外语习得通过信息获取进路上提升内部政治效能感作用最明显,而语言竞争优势则是影响外部效能感的主导路径。与此同时,价值西化路径并未对国民政治认知造成明显改变。据此,外语习得对于国民政治能力塑造功能更偏向素质性,而非价值性。对于语言政策场域理论的系统探讨和实证检验推进了对宏观语言政策微观治理逻辑的理解,为“语言-思维”关系这一经典议题提供新思路和新证据,同时对于像中国这样外语人口日益庞大的现代国家治理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我国改革语言政策和治理体系、提升国家能力、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哲学话语是哲学思想及思维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述的具体应用,提示着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思维的构建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基础性平台,而哲学思维揭示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理论的对应关系及其话语考量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本文在立足哲学思维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对应关系及其研究方法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思维下的话语对应关系平台建设和构建话语创新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思维进行了论证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