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是一致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运用与发展,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与历史观,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最终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3.
社团组织是介于政府与单位之间的一个承上启下的中观管理层次,是公民社会服务的重要组织。农民工脱离乡村组织游离在城市的边缘,农民工城市政治参与显得非常尴尬。当前,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国家正式组织还远不能满足农民工政治参与的需求,社会组织为农民工提供服务必不可少。因此,充分利用社会团体对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组织桥梁作用,是当前保障农民工政治参与有序进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论述了统一战线成为我们党90年奋斗历程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之一的基础上,着重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挥爱国统一战线"法宝"威力的若干看法。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将“以人为本”作为前提;要将思想政治工作的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丰富工作内涵;要创新工作方法,适应形势要求;要健全工作机制,讲求工作实效。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不断强化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探寻以人为本的实现路径,必须从根本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实现从"官本位"向"民本位"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紧紧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因为:发展的主体是人,发展的根本问题是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的价值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人文主义思想解放运动通过批判神的权威,在现实世界中确立了人的主体性地位;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在社会关系中把握人的本质,凸现了人民群众的价值主体地位;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对历史的反思与批判中,开启了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共同富裕为原则、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价值实践,并超越狭隘人类中心主义,确立了包括人与自然相协调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9.
"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中国背离论"再到"中国领导论"、"中国责任论"等等,30年来世界中国观的变化历程也就是"中国模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中国走向世界的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过程。那么究竟什么本因成就了中国模式的辉煌呢?中国模式到底有什么内在奥秘值得世界关注呢?结论是:中国模式的逻辑起点就是西方的中国观,即西方怎么看中国?中介是:中国的西方观——中国怎么看西方?二者之间的互动造就了中国开放、兼容并蓄、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深刻、规范、先进的的马克思主义资本伦理观,最终诱发了中国模式的成功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农民工网络政治参与的实质是由“政治边缘人”转变为“政治中心人”的角色转变过程,然而,面临自身素质不高、社会地位低下、网络参与平台落后、网络虚假信息泛滥等挑战与制约.为此,可以通过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素养,完善社会福利保障、加强网络政治平台建设、建立协同机制等来克服他们政治参与的障碍.  相似文献   

11.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核心是以人为本。中央提出,宣传思想工作要把以人为本作为一条重要的方针原则,强调要开阔视野,改进创新。我们要全面把握、认真落实这一原则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更加自觉地坚持以人为本,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深入,为构建社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强调人是社会发展的主角,应当把人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尺度。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本发展观的经典回归,是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反思与总结,并为中国当下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智性支持。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党的执政文化之根基。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经济社会发展动力的重要表征。有什么样的执政党就有什么样的执政文化。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长期执政的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党的执政文化建设也必须与时俱进。在形式上体现时代性、民族性,在时空结构上指涉人类性、世界性,在内容上蕴含科学性、先进性。从马克思主义价值立场看,以人为本是一种先进的文化思想。是党的执政文化之根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以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中国化过程为轴线,论述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的权力观——毛泽东的权力观、邓小平的权力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权力观和习近平以民为本权力观;认为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在中国各个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表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但是它们不能被孤立切割来看待,而需要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以整体的观点来研究。最后结论是为人民服务、体系建构和党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中国化的常,并且一直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  相似文献   

15.
自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在实践过程中忽视了人的主体地位,导致在大众化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践的主体,因此,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必须把握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地位。如何围绕人的"主体性"地位来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下我们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精辟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7.
数字图书馆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它将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微电子技术等组合成信息服务体系,为读者营造一个创造知识、传播知识、使用知识的广阔空间。数字图书馆在科学发展与人文精神传播中充分实践了“以人为本”为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了图书馆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安秀伟 《工会论坛》2011,17(1):153-154
“以人为本”外交理念的提出是外交工作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也是指导新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基本方针。这一方针在实践中表现在保护我国海外公民的合法权益、增强我国海外利益保护能力上,也表现在增进世界人民的福祉,共同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方面。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理念的实践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人类以人为本理念在世纪的中国化;建设学习型社会是中国实现以人为本理念的伟大历史实践,其本质都是以人为本,终极目标都是追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做为执政党的党校及其教学,在这场伟大的历史实践中应有的作为取向是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校内课堂着眼于以人为本的终极关怀,即领导干部学习力领导力的培养和提高,全面实行研究式教学;对外着眼于以人为本的学习需求,即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多渠道开展社会化教学.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方法。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思想政治优势,是促进和谐企业建设的法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