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贺龙三哭     
贺龙元帅乃“有泪不轻弹”之人,他的亲人甚至他的姐姐贺英被敌人杀害时,他都没有落泪,可是,在1946年的一年中,他却屡次伤感。 一哭卢冬生 中共党员卢冬生,湖南湘潭人,1925年到湘军当兵,后参加北伐、“八一”南昌起义。1928年初随贺龙、周逸群由上海赴湘鄂西,  相似文献   

2.
黄加来 《湘潮》2005,(6):50-51
在湖南省档案馆特藏室里,珍藏着一封1963年1月3日贺龙给时任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的亲笔信。信的内容主要是请张平化书记替他打听已故松江军区副司令员卢冬生的哥哥卢炳夷及其家人的近况。一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向省委第一书记写信,替已故战友寻找亲人,事情非同一般。那  相似文献   

3.
彭苏 《湘潮》2013,(1):34-36
在贵州近现代史上,有一位传奇人物叫欧百川,这位从贵州苗乡走出来的男儿曾是北伐时期的骁将、贺龙部下副师长,他率先打响了南昌起义的第一枪,并任起义部队前敌司令。  相似文献   

4.
《湘潮》1985,(1)
1月上旬中央同意了贺龙的要求,由周恩来找他和周逸群谈话,任命他们组成湘西北特委,前往湘西北发动群众,建立工农革命军,开展武装斗争。特委委员有贺龙、周逸群、柳克明、徐特立等,郭亮为书记。1月10日左右偕周逸群、卢冬生、张  相似文献   

5.
投身大革命的洪流1908年4月16日是卢冬生诞生人世的日子。他的家在湘潭七部一甲(今良湖乡史家坳材),虽世代务农.却无田土,全靠帮工.生活在这样一个贫寒之家,卢冬生不能上学,给一户姓陈的地主放牛.但是,东家的二少爷陈里很同情这个比他小五岁的放牛妇.他在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卢冬生常去送衣物。每逢寒暑假回家,陈戾都要卢冬生“伴读”。使他免去繁重的体力劳动,并能读书识字,加之,得到陈良的教益,他的视野逐渐开阔起来.1916年冬,陈庆因反抗封建家庭的包办婚姻,毅然离家出走,投湘军鲁涤平部当兵。卢冬生失去了一个…  相似文献   

6.
<正>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展柜里,一张字迹模糊、已经泛黄的党员登记表赫然醒目,它是贺龙追求真理之路的见证。1959年1月16日,贺龙在参观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时,回忆起他当年要求入党时的情形,深情地说:"有人说我要求入党几百次,  相似文献   

7.
孟素 《党的建设》2013,(8):63-63
1947年夏,贺龙作为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员,住在山西临县海水少同村。一天下午,他到邻村去检查机关的一作。当他回转时,一位正在挑水的40岁左右的农民放下扁担,走过来要替贺龙牵马。贺龙推辞说:“谢谢你,我历来都是自己牵自己的牲口。”  相似文献   

8.
1997年12月23日,廖汉生、杨秀山两位开国中将在人民日报撰文《忆红军将领卢冬生》,其中深情地写道:“卢冬生同志离开我们已经50多年了,但他革命的一生,为党和人民所建的功绩,永远值得纪念。他留下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他的高尚品德千秋永存,光照后人。”  相似文献   

9.
《党史纵横》杂志1988年第8期刊载了马善平、周德鹿二同志的撰文《贺龙在南昌起义中的卓越贡献》(以下简称《起义》)。笔者认真拜读后,对《起义》文中引证的某些史实和做为论据的某些事实,感到有些疑惑不解,现将几点疑议,整理成文,与《起义》文作者切磋。一、把贺龙在我党酝酿“依张回粵”和决策“南昌暴动”过程之前的言语行动,作为“贺龙是南昌起义计划的坚决支持者”和“贺龙为南昌起义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两  相似文献   

10.
这是发生在红二、六军团长征途中的两个传奇故事,它不仅给当事人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而且在红军长征史上写下了别具风采的一笔。贺龙与史密斯1982年,一位名叫勒·史密斯的美国人飞抵北京。他在宾馆住下后,立即与中国外事部门联系,要求晋见贺龙元帅。当告知贺龙元帅已于11年前去世的消息时,这位美国客人神情悲痛。在他的一再请求下,他拜访了贺龙元帅夫人薛明。这位美国客人向薛明披露了父亲史密斯与贺龙一段鲜为人知的交往。  相似文献   

11.
正1927年7月26日,贺龙率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第二十军抵达南昌。他随身带着一块怀表,表壳和挂链都是银白色。这块怀表陈列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相似文献   

12.
青花斗彩带盖托茶杯、牡丹凤鸟蒜头瓶、青花瓷笔洗……在江西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里,有这么一批精美的文物,常常引得游客驻足观看。文物曾经的主人,正是大名鼎鼎的贺龙元帅。1927年7月,贺龙率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抵达南昌后,将指挥部设在当时的宏道中学。贺龙是军长,随身惯用的一些茶具、笔洗等生活物件中,不乏珍品。  相似文献   

13.
正贺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是南昌起义的总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贺龙对党忠诚、敢于担当的革命精神和他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我们树起了一座光辉的历史丰碑。举行桑植起义:创建湘鄂西(边)根据地南昌起义部队南撤广东潮汕地区失利后,起义军总指挥贺龙经香港秘密到达上海,开始谋划新的革命斗争,并多次向党中央提出返回  相似文献   

14.
<正>南昌起义锻炼和造就了一批治党、治国、治军的骨干。经过长期革命战争的考验,有的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开国将帅。从南昌起义队伍中就走出了朱德、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聂荣臻、叶剑英7位共和国元帅。陈毅元帅亲笔题写的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馆名1958年9月5日,陈毅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参观时,应纪念馆工作人员邀请所亲笔题写的馆名  相似文献   

15.
正记得刚入党那阵子,有一名党员因婚恋受挫思想极度纠结,支部在分析党员思想和安全形势时,专门就此进行研究,支委分头做工作,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那时就是这样,党员无论遇到思想困惑还是实际问题,都会第一时间向组织反映,求得组织的帮助。30多年过去了,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贺捷生在《父亲的忠诚》一文中写道:南昌起义时,贺龙还不是共产党员,却担任总指挥。起义失败后,贺龙多次要求加入共产党。在入党宣誓仪式上,党代表严肃地问他的动产、不动产、现金还剩多少。贺龙答:我  相似文献   

16.
王小玲 《党建》2021,(9):68-69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展厅内陈列着一份珍贵的党员登记表,它填写于1938年,其主人就是南昌起义的总指挥——贺龙.在这份表上,登记了贺龙的个人详细信息,包括姓名、籍贯、婚姻状况、家庭关系、革命斗争小史等.在"个人信息"一栏,可以看到贺龙曾用名为贺镇南,籍贯为桑植,职业为军人.在"职业"一栏,贺龙写担任过:营长、团长、旅长、镇守使、师长、军长等职.在"参加革命小史"一栏,贺龙写道:参加同盟会、参加1926年北伐、参加南昌暴动、东江失败回湘鄂西参加苏维埃运动创立红军.  相似文献   

17.
龙正才 《湘潮》2011,(6):18-21
陈赓不仅影响妹夫谭政走上革命道路,成为共和国的开国大将,而且引导他家的放牛娃卢冬生也追随他参加革命,成长为中国工农红军的著名将领。他和卢冬生的交往与情谊,留下了许多佳话。  相似文献   

18.
《湘潮》2021,(8)
正中国共产党以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的统治是从南昌起义开始的。1927年8月1日,根据党中央的决定,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和刘伯承等同志领导发动南昌起义,拉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人民军队进行武装斗争的序幕。在南昌起义前后,贺龙参与筹划、领导南昌起义,率领起义军南下广东,功勋卓著。主动跟共产党走革命的路山雨欲来风满楼。1927年2月,贺龙担任直属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的独立第十五师师长。  相似文献   

19.
莫·弗·马库宁,苏联人,一九二六年来中国,在黄埔军校任军事顾问,后编入贺龙二十军任顾问,随贺部参加北伐战争进入南昌,是唯一参加过南昌起义的外国人。南昌起义后,革命军分兵两路向广东进军。马库宁随二十军南下,沿途遭到敌军围攻,队伍之惨重。在一次遭遇战中,马库宁被敌军俘虏。马库宁后来回国,他在回忆南昌起义所撰写的一篇文章中说:「南昌暴动虽没能挽救第一次大革命的失败,但它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独立武装,向反动势力打响了第一枪,从而  相似文献   

20.
南昌起义潮汕失败后,贺龙服从党的安排,决定经香港到上海找党中央。在汕头,彭湃帮助贺龙、廖乾五、刘伯承、林伯渠等人借来各式服装,化装成广东或南洋的商人模样。为了防止走外,他们在出海前还将同行人员编为四组:第一组,贺龙化名“文老板”,装作阔气商人;刘伯承化装为随行的佣人;还有贺龙的堂佳、手枪连连长贺学栋,化装成随行的挑夫,改名王学栋。第二组,廖乾王化装成南洋的大商人,军委会的工作人员徐以新份为廖的儿子随杆。第三组,林伯渠年龄稍长,化装后由于女儿文文魂扶着,以父女关系同行。第四组由彭湃和他怀孕的夫人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