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与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发展思想之间的历史传承不单单表现为若干理论要素的前后相继,更主要地体现在理论主题、理论取向、理论追求等方面的彼此衔接.在"如何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题下,科学发展观提出,所谓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现代化.在探索自主发展模式的取向上,科学发展观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正确选择.在寻求发展规律的理论追求中,科学发展观拓展了中国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外延、深化了其内涵,并系统提出了科学的发展方法论.正是在这些方面,科学发展观完成了中国共产党人发展思想的当代创新,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国家现代化和党的自身现代化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指导我们党治国理政和管党治党的强大理论武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观对执政党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思想和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科学制度和科学管理为保障,以科学精神、科学方法为动力,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3.
浅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统一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观目标的进一步深化.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具有内涵上的一致性.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二者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中,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4.
陈刚  代西 《党史文苑》2006,(8):11-12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提出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才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要思想,强调党的先进性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为新时期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指明了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对中国现代化的实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在新时期对中国现代化理论的发展作出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6.
王新燕  赵洋 《求实》2014,(4):57-60
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指明了未来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方向,即必须以生态文明思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生态文明思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符合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是实现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应从指导思想和主题两个层级来考察和认识.指导思想是最高的宏观层级,主题是次高的中观层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这就是说,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样,是党的最高的宏观层级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次高的中观层级的主题,即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与科学发展观对等的关系,应该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等的关系,应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因其是科学发展观的主题.要搞清楚作为指导思想的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系,首先必须搞清楚作为主题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理论的关系.作为主题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理论的关系,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坚持和创新的关系.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创立了构建社会新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社会变革现实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制度继承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制度继承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化继承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8.
刘毅强 《求实》2008,37(5):12-14
创新发展模式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都对中国发展模式做出了全面的创新.科学发展观破解了中国发展模式难题,开创性地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等一系列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对中国发展模式的创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既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拓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又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勇担责任的大国形象以及中国道路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9.
第四届湖北马克思主义论坛研讨的问题包括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理论与实践、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等.  相似文献   

10.
陆洪艳 《奋斗》2013,(4):48-49
正开展文明村镇建设是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加快构建和谐农村的有力抓手,也是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战略要求,并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五位一体"的战略总布局。文明村镇建设正是位于二者的交叉点上,搞好文明村镇建设就会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近年来,青冈县在创建全省文明村镇先进县的过程中,立足  相似文献   

11.
张丹君 《党史文苑》2007,3(3):54-56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分别表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不同方面,必须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把握二者的相互关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继承与丰富;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机统一、相互作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快民主政治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周淼 《求实》2008,(1):80-82
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成熟和完善,我党对西方先工业化国家的传统发展模式和前苏联发展模式的根本性创新,开创了一条社会主义现代化崭新的科学、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陈青松 《探索》2005,(6):15-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贯彻、体现与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指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丰富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也发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实现的途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互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中。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模式是我们顺应历史趋势,保持先进性的必然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生态文明模式构建的制度前提,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理论是中国特色生态文明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走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生态文明模式构建的实践基础.中国特色生态文明模式的构建必须把制度、理论和道路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事业的伟大实践中.  相似文献   

15.
冯志峰 《理论研究》2013,(3):60-64,70
城镇化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途径。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和谐共荣为基本特征和目的,体现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方向,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现代有效载体。生态城镇建设有其深厚的理论传统和实践经验,并在国内外构建了几种颇具代表性的发展模式。为此,生态城镇建设应把握好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将生态文明专项建设与城镇化综合建设统筹起来,走出一条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城镇化新路子。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蕴涵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它蕴含了辩证发展的观点和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蕴含了马克思主义的系统论、生态观和群众观。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它具有极为深远的理论价值和鲜明的实践价值。科学发展观是统领全局的指导思想,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行动纲领。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思想灵魂。  相似文献   

17.
贺艳秋 《学习论坛》2009,25(8):13-15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充分考虑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和基础,无论在性质上、内容上还是基本理念上都融入了初级阶段的特质.这是由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决定的,也是对世界各国现代化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吸取.理解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实事求是,必须从国情出发,在实践中发展理论、创新理论,在理论创新中推进中国社会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详细论述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途径,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从而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生态文明建设在理论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在实践上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吸取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不断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鲜经验,为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发展中国为主题和现实目标的历史传统,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中的经验教训的系统总结和理论升华,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想与中国当前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初步实现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化和具体化。科学发展观之“科学”是马克思关于科学的本质是“人学”的中国化,科学发展观就是当代中国“人学”的现实形态。科学发展观的研究应该坚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定位,要使之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