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团结》2007,(5):60-64
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政治学说,包含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广大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民生富裕的愿望,因  相似文献   

2.
《团结》2007,(4):60-64
抱病北上,巨星陨落(一)奠立革命基地1923年3月2日,孙中山在广州设立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大元帅府)。在此之前,孙中山在广州曾经两度建立政权:一是1917年建立的护法军政府;二是1921年建立的中华民国政府。这次是他第三次建立的政权。  相似文献   

3.
《团结》2007,(1):58-64
为振兴中华而革命(一)家世与就学1866年11月12日,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生在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他幼名帝象,学名文,号日新(逸仙)、字德明,别号中山。  相似文献   

4.
《团结》2008,(2):57-59
(三)社会建设方略 孙中山看到,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大的民族,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然而,中国有如此优越的历史、人文、自然条件,而当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进入兴旺发达的时候,却为什么反而落伍了呢?他的结论是:人心涣散,犹如一盘散沙,人民的力量没有团结起来。  相似文献   

5.
《团结》2007,(3):57-64
改组国民党,实现首次国共合作(一)召开国民党“一大”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这次大会在国民党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次大会上,孙中山宣布改组国民党。所谓改组,主要是对  相似文献   

6.
《团结》2008,(1):60-64
建国方略 1917至1919年,孙中山倾其毕生学力著《建国方略》,系统地抒发自己的建国宏愿和构想。《建国方略》由《民权初步》、《孙文学说》和《实业计划》三篇构成。《民权初步》原名《会议通则》,出版于1917年,后编为《建国方略之三:社会建设》,教育国民怎样去行使民权;《实业计划》是用英文写成的,原名“中国国际发展(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China)”,发表于1919年6月,后编为《建国方略之二:物质建设》,是“圆家经济之大政策”;《孙文学说》于1919年春夏间出版,后编为《建国方略之一:心理建设》,阐述心理建设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团结》2007,(2):60-64
创立民国,捍卫共和(一)辛亥革命,当选临时大总统武汉地处长江中游,向有“九省通衢”之称。20世纪初,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成为仅次于上海的中国近代第二大工商业中心,战略位置非常重要。革命党人在这里进行了长期、深入的革命宣传和组织工作,  相似文献   

8.
《团结》2008,(6):57-64
二、时代特点50多年来,民革始终坚持以中山精神为思想基础,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同致力于推翻以蒋介石为首的独裁统治,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山先生关于国共合作的思想和实践;在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时期,民革继  相似文献   

9.
《团结》2008,(5):59-64
继承、发扬孙中山先生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精神,以中山精神作为自身的一个传统,激励民革不断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多党合作制度,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民革作为参政党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