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后,西方发达国家随着物质财富的迅速积累,出现了极为严重的社会和道德危机。在美国,人们把20世纪的青年称为“不负责任的一代”或“漠不关心的一代”。在英国,有三分之二的青年人道德观念模糊,分不清对错,不知道该相信谁或把谁作为榜样。法国的青年被人称为“被牺牲的一代”。德国的青年被称为“迂菲士”,即不成器的人,或被称为“一代未知数”等等。发达国家对道德危机的反思,最终演化  相似文献   

2.
涂俏 《党政论坛》2008,(12):17-17
在1983年春天,工业区华苑酒家斜对面的海景餐厅成了蛇口人关注的焦点,这是蛇口工业区新开张的第一家咖啡厅。夹着腌肉的三文治,飘着一层厚厚奶油的卡布奇诺咖啡,用英国立顿红茶包与雀巢炼奶煮出来的奶茶香味吸引着坐着轮渡从香港过蛇口来办事或是看风景的港人,还有大批从深圳涌进工业区的内地参观者。当然,也吸引了经常路过此地的袁庚。  相似文献   

3.
于德 《瞭望》1984,(32)
本刊记者从深圳湾畔的蛇口工业区发回书简,以细腻的笔触,述说他的所见所闻所感。本期发表书简的第一篇。有关蛇口工业区创业始末,“蛇口模式”的涵义及其带给人们的启示,作为军人——外交官——企业家的袁庚其人其事等等,都在这一篇中娓娓道出。  相似文献   

4.
《侨园》2016,(5)
正四在《袁庚传》的第十章"选址蛇口"中,第三节是与蛇口工业区开发丝毫"不搭界"的"夜访(中调部)老领导":大约半小时后,袁庚坐在罗青长家中的沙发上。袁庚说道:"你是我的老领导,长期在总理身边工作,总理力保干部,竭尽所能。"袁庚的开场白不谈应酬话,直接切入主题,"有人借我过去的历史整我……"老领导低头不语。袁庚的态度变得严峻。"平反大会已经开过,是否给我平反并不重要,我只想和你交一交心……"袁庚盯着老领导的眼睛,"大家都不容易,但是,我们就不能不去整人吗……"屋里暖气很足,两个人几乎都能感到  相似文献   

5.
青年毛泽东“自我意识”的发展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把对“自我”的发现和理解,作为“自我意识”的基本内容,于是,我们来到了一个当今很流行的课题面前,这是一个主要地属于青年人的永恒课题。值此纪念毛泽东诞辰九十周年之际,探讨毛泽东青年时期的“自我意识”发展方向,决不会因为时间相隔了半个多世纪,而对于我们达一代青年失去意义和亲切感。一、一个唤醒“自我意识”的时代近代中国的特点是什么?就哲学世界观而言,有人把它简括为四个字:由“静”到“动”。这是有道理的,因为,正是在这几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语重心长地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这段话不仅阐明了青年一代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性,而且深刻揭示了当代青年人的发展机遇和历史使命。1.新时代昭示了当代青年将有更加多样的  相似文献   

7.
于德 《瞭望》1984,(34)
这是连续发表的本刊记者蛇口书简的第三篇。本篇主要介绍了蛇口工业区负责人袁庚在向参加经济开发研讨会的代表们介绍经验时的谈话,文字大体为问答式,简练扼要,流利生动。  相似文献   

8.
十五年前,创办蛇口工业区的袁庚,曾站在厦门湾南岸的南炮台上,感慨万千:"漳州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同处一个厦门湾,同在九龙江出海口,北岸厦门高楼林立,灯火辉煌,南岸却荒凉沉寂,沉睡千年。其实,这是一颗尘封雾锁的明珠,一旦放出光芒,将照耀东南海疆。"  相似文献   

9.
要研究当代青年特点,必须研究决定当代青年思想、感情和心态变化的社会变化。追溯这种变化,人们不难发现,对当代青年自主意识的觉醒影响最深的,莫过于“文革”、改革和开放这三大历史进程。尽管青年群体也有层次之分、类别之分,但其接受这历史进程的影响是共同的。从这里,我们可以找到一条具有规律性的线索。首先,怀着对领袖和社会的无限赤诚而献身“文化大革命”的一代青年,经过最初那火热的“接见”场面,所谓反“修”防“修”,斗“私”批“修”的实践,上山下乡,返城待业的磨炼,终于发现这一切只不过是一场民族灾难。人人都咽下了苦涩的果实。理想与现实、  相似文献   

10.
对于当代青年,人们褒贬不一,评价各异。有“迷惘的一代”的论断,有“垮掉的一代”的结论,也有“思考的一代”的赞语。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为了了解当代青年的精神风貌,把握当代青年的思想脉搏,更好地培育一代新人,我们对郴州地区纺织厂和鲤鱼江电厂青年的情况作了综合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整理如下: 一、青年与改革改革,作为当代中国的主旋律,对青年无疑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而青年的态度如何,又直接影响到改革的成败。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改革对青年的观念变化、行为方式、价值标准带来了强烈的冲击。青年的反应主要有三: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青年价值观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青年价值观演变的轨迹 (一)经验描述 第一阶段:人生价值大反思(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 社会思潮往往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七十年代末期中国思想领域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冲破了“文化大革命”后期两个“凡是”的束缚,形成了思想解放的社会潮流,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刚从“文化大革命”思想禁锢氛围中走出来的青年,面对一个新的社会环境,在思想解放的推动下,开始了一系列的反思。这包括对红卫兵运动的反思、知识价值的反思、爱情的反思、家庭婚姻的反思、心灵伤痕的反思,最后以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今年元月13日晚,蛇口工业招商大厦9楼会议室召开了一个异乎寻常的座谈会。北京师范学院青年教育学研究所的李燕杰、曲啸、彭清一同志,没有想到蛇口青年是以这样的方式来迎接他们的:要求平等对话。而不打算单方面接受青年教育专家的“传道、授业、解惑”。更令他们感到困惑的是,蛇口青年还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反驳、质问。冲突双方之间唇枪舌  相似文献   

13.
六十年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矛盾的尖锐化发展,西方国家青年的价值观和行为日益表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有些人采取“逃避”态度,有些人则“参与”各种各样的运动,形成一股冲击资本主义社会的巨大浪潮,从而引起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现在仅美国就有二百多个科学中心和教研室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青年和影响青年世界观的“处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每年关于青年问題的出版物有两万多种,对青年的地位和作用问題作过不少的评论。一、西方青年运动的发展自六十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青年运动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四十至五十年代的西方青年曾经被称为“沉默的一代”,在政治上比较消沉。六十  相似文献   

14.
人们一定还记得那场震动全国的“蛇口风波”吧。一个极为平常的“青年教育专家与青年座谈会”,为什么竟成了全国新闻报道的热点,进而掀起那样一场轩然大波? 对此,《中国教育报》记者辛文步同志收集、翻阅了有关这场“风波”的报道材料,并走访曲啸等同志,写了一篇《为什么要制造“蛇口风波”》的文章,发表在今年8月8日《中国教育报》上。接着,该报编辑部又于8月11日邀请了北京部分高校和有  相似文献   

15.
翻开近代中国的历史册页,我们会发现,很少有哪代青年象在十年动乱时期成长起来的这代青年那样,有着如此奇特而曲折的经历:他们曾做为国家的小主人,唱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沭浴着共和国第一道金色的阳光;他们也曾在文化革命中做为被教育、被改造的对象,不能见容于中国社会的主流;他们曾是极“左”理论狂热而虔诚的信仰者,以红卫兵运动的方式率先卷入十年动乱;他们也曾是那埸噩梦最早的醒悟者之一,在天安门广埸发出了“我们要的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呐喊;他们中的许多人曾经徬徨过、颓丧过,被人称为“迷惘的一代”“垮掉的一代”;他们又被称为“思考的一代”“行动的一代”,无论在对历史的反思还是在对现实的改革中,都显示着他们所独有的深刻、勇敢和热情。这是有着复杂而特殊性格和特点的一代人。他们的经历是我们的民族和党在建国后五十多年来的历史道路的缩影。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我们的老三届一代是有追求的然而又是具有失落感的一代,80年代的青年是躁动的一代,那么90年代的青年我们可以称之为务实的一代。 90年代青年的“务实”性体现在这样一些方面: 1.理想追求的务实性。这一代青年缺乏远大的社会理想,而看重对现实生活的追求。据我们1994年底对南京市居民的一次问卷调查,在被调查的582人中,表示信仰共产主义的人所占的比重,在老年群体中为63.3%,在中年群体中为53.5%,而在青年群体中为39.2%。  相似文献   

17.
紧紧抓住当代青年的现实特点,从而有针对性、适应性地开展青年工作,这是改变我们青年工作落实于现实生活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认为当代青年有一个已经形成并日趋明显的特点——求实。本文想就此问题作一初步探索。一在对上海市各条战线各种类型青年进行调查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当代青年中存在着崇尚真实,讲究实际,注重实干,追求实效等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倾向,这个内在联系就是注重追求直接现实,我们把它称之为当代青年的“求实”特点。这一个特点在当代青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向现代化的转变过程中,生存与发展将成为人类特别是青年群体面临的人生课题。青年生存依赖生活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人文环境的改善;青年发展依托自身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和质量。 参与是青年人生路上的助跑器。就中国现实社会的新生代而言,虽然,他们缺少上几代人参与“政治运动”的经历;但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实践中,与成人群体有着同样生活体验: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新的人生起跑线上,每一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青年  相似文献   

19.
1980年,《中国青年》杂志曾就潘晓文章《人生的路呵,为什么越走越窄》,开展了一场青年人生观的讨论,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些青年在讨论中提出“只有自我才是绝对的”,“按照人的本性来说,自私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进而得出了“人都是自私的”,只能“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消极结论。这些话出自青年之口,出自未来国家主人之口,引起了一些人对当代青年和民族前途的忧虑,个别同志甚至私下里发出了“世风日下,国将不国”,“青年思想复杂”、“垮掉的一代”的感叹。  相似文献   

20.
十四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我们的事业任重道远,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这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关于青年问题的基本观点。小平同志历来关心青年和青年工作,重视对青年的培养和教育,认为这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记录了小平同志1982至1992十年间关于青年、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贯穿了小平同志的这一思想,是指导我们做好新时期青年工作的一个强大的思想武器。小平同志关于青年和青年工作的立场、观点、方法,是我们开创青年工作新局面的理论指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