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犯罪学中的迷乱理论、社会解组理论、犯罪亚文化理论等均有助于解释青少年犯罪原因,未成年人涉网犯罪亦不例外。因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变化有可能导致未成年人的自我认同与自我心理暗示发生变化,网瘾既是青少年转移内心冲突的方式,亦可能造成犯罪率增加。未成年人网瘾与涉网犯罪的主要原因不在于个体因素,而是在于社会情境与社会控制能力等社会性因素。预防与治理未成年人网瘾应当从强化非正式控制手段入手,通过关注亚文化、强化社会凝聚力、完善社区功能等综合机制来避免网络犯罪与犯罪转移现象。  相似文献   

2.
2009年,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公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显示,在青少年犯罪的各类案件中,有六至七成的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是因为沉迷网络。目前我国的青少年网民有将近1.6亿人,占我国上网总人数的将近一半,甜艮告》显示,未成年人中网络成瘾者占十分之一。几乎所有的网络成瘾者都点击过黄色网页。未成年人网瘾患者中聊天、交友者的比例接近50%,网络游戏人数比例in,1超过40%。互联网为青少年展现出了“天使”和“魔鬼”两副面孔。一方面,网络为青少年开启了一扇“探索之门”,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知识,开阔了视野;另一方面,一些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世界难以自拔,网上充斥的暴力色情内容使得他们性格变得孤僻暴躁、不思上进甚至出现一些违法行为。网络,在继毒品之后,成为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又一催化剂。  相似文献   

3.
城市青少年犯罪原因的实证研究——以上海市S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青少年犯罪作为当前,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其产生原因是复杂而多元的,通过对225名正在接受社区矫正的违法青少年的问卷调查研究后发现,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在于社会转型期的社会现实、家庭环境质量低下、个体自身生理心理特点、不良同辈群体影响和有效社会控制缺位五个方面。基于此,作者提出干预建议,力求对预防青少年犯罪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社会组织化程度的变化是青少年犯罪的控制性因素之一。社会解组理论虽然分析了社会失范现象的原因,但并没有完全解释失范问题出现的社会现实原因。社会组织化程度下降导致社会控制力减弱,青少年犯罪现象就会大量出现。中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期,传统计划体制下的单位组织、社区组织都出现了瓦解、转换,社会组织化程度在改革进程中出现了下降趋势,因此青少年犯罪会迅速增长。通过增加社会组织的数量和提高稳定性,强化各类社会组织的功能可以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青少年犯罪预防机制关注事后救济,注重从心理强制的角度来达到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的效果,而恰恰是这种传统理论和实践忽视了对犯罪社会根源的把握。从法社会学的角度看,青少年犯罪这一社会反常现象之结构性根源在于社会文化目标和社会认可的合法手段在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断裂特征,认识到这一点,对我国青少年犯罪预防理念之重塑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流文化塑造的价值目标与达成手段之间的紧张是文化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张力在青少年涉毒问题上的反映,社区解组导致社会控制力的下降加剧了这一紧张状态,亚文化的价值观念影响以及亚文化群体的示范效应则从社会的对立面对青少年形成了_一种独特的吸引力,这三者共同构成了青少年毒品问题的解释框架。当前遏制青少年毒品问题的困境包括涉毒青少年对主流文化确立的价值目标的不认同、涉毒青少年因社区解组而难以受到有效的社会控制、涉毒青少年容易受到亚文化及亚文化群体的影响等。社会化路径是青少年毒品需求遏制的理性选择,其社会基础是社区的发育与成熟,其具体途径是体制与方法的创新,其重要保障是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相似文献   

7.
西部地区青少年违法犯罪日趋严重,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主要原因是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导致一些青少年价值观念异化,西部经济落后,居住环境恶劣、社会的影响较大,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本文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西部地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特点、成因以及如何治理西部地区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做一些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与之相伴的急剧社会转型,我国青少年社会化问题开始出现了大量新情况,而电子游戏、偶像剧及电脑等的出现,尤其是近些年来迅速普及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随之遍地开花的网吧,更加剧了这一过程的复杂性。本文是对内蒙古两城市青少年的抽样调查,对比分析了网络对边远地区汉族和蒙族青少年社会化(道德认知、价值观念、行为倾向和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影响程度。通过汉蒙比较,整体反映出无论是汉族或蒙族青少年都随着接触网络时间的延长,网络对其社会化影响显著,而且严重冲击青少年社会化的传统途径。  相似文献   

9.
从法社会学视角看来,青少年高科技犯罪乃一种不轨行为,其日益增多是与青少年在高科技社会领域所受社会控制的数量、强度及其方式有关。青少年涉足高科技犯罪固然有其个人根源,但差异交往论、标签论、失范论却揭示指出其社会根源所在。青少年高科技犯罪治理须适应高科技发展特点,不断构建与完善相关法律与社会控制模式。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违法犯罪发生于社会的互动之中,经历20年的改革开放之后,青少年的社会变得更加复杂和不稳定,由此引出种种反社会的行为。不衣社会心 症结在于:失衡与迷芒;浮躁与行为短期化;自危意识与怀旧心态;冷漠与无助;心理矛盾与评判标准二元化。要疏导青少年的不良心态,创造一个和谐有序,健康成熟的社会心理环境,首先要规范经济与生活循序其次要加强制度民改革,再次要建社会利益矛盾协调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健全与完善青少  相似文献   

11.
网络的出现给人类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也带来了许多相关问题,如网上黑客的攻击、色情内容的传播、信息欺诈等,广大青少年也深受其害。认识网络接触中青少年被侵害及相关保护问题,有助于网络道德建设,加快青少年网络体系建设的步伐,使社会注重青少年网上行为教育,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法规,使青少年在网络接触的过程中,尽量少受网络信息的侵害。  相似文献   

12.
社区矫正青少年社会排斥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动员社会多方力量有效参与为特征的社区矫正制度是一种适合犯罪青少年的有效行刑方式,这已被国外司法实践所证明。但我国的社区矫正青少年在接受矫正期间遭遇到较为严重的社会排斥,其内在原因主要在于中国社会惯有的人际互动模式、发育不良的公民社会、与社区矫正相关的立法缺失及基于“污名化”的歧视与偏见。欲提高社区矫正效果,减少社区矫正青少年的社会排斥需耍为他们提供有效资源供给并基于增权理念加强能动性培养。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美困青少年的酗酒问题非常严重。考察青少年的饮酒模式和问题需要考虑下列因素:第一饮酒的频率和总量,第二与酒精相关的消极的生活后果,第三酒精依赖症状。从小学到大学.从女生到男生,酗酒的人越来越多。青少年酗酒危害极大,酗酒不仅易导致违法犯罪,而且极易伤害自己的身体;酗酒不仅极易引起吸毒,而且还会导致学习能力下降。美国青少年的酗酒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人们注意到,易导致酗酒的危险因素包括社会文化、家庭、同伴、人的个性因素以及其他与青少年的酒精观念相关联的因素。美国青少年的酗酒问题就这么严重,成年人的酗酒问题就更不在话下了,为此监狱还实施治疗酗酒方案。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罪犯在自我概念量表的总分,以及道德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自我批评、自我认同、自我满意和自我行动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低于一般青少年;不同年龄、不同学历青少年罪犯在自我概念一些因子上存在差异;青少年罪犯自我概念的总分及大部分因子与社会支持和父母教养方式均显著相关。因此,青少年罪犯的自我概念总体上比一般青少年更为消极,其自我概念与社会支持、父母教养方式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现在,在世界各地,青少年上网成瘾都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而德国一项调查显示,德国青少年直接或间接因网络原因走上犯罪道路的,约占青少年罪犯的50%。几乎每隔几天就有一起青少年因网络进行性或暴力犯罪的案件。为帮助青少年远离“网毒”侵害,德国著名慈善组织--维希尔之家日前在博腾哈根市成立了全球首家帮青少年戒除上网瘾的诊所。该机构可容纳60人就诊,服务对象为10岁至17岁的青少年。诊所的治疗师由医学、心理和运动专家组成。“病人”进入诊所后,他们会对其进行全面检查,然后再研究制定详尽计划。诊所的治疗手段多种多样:一是艺术疗法,如…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青少年犯罪预防机制关注事后救济,注重从心理强制的角度来达到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的效果,而恰恰是这种传统理论和实践忽视了对犯罪社会根源的把握。从法社会学的角度看,青少年犯罪这一社会反常现象之结构性根源在于社会文化目标和社会认可的合法手段在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断裂特征,认识到这一点,对我国青少年犯罪预防理念之重塑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如何把青少年犯罪率减少到最低,是多年来政府相关部门和诸多研究者一直在探讨的问题。借鉴社会预测的基本方法,建立青少年犯罪预警系统指标体系是必要的和可行的。设想青少年犯罪预警系统指标体系由主体指数、家庭环境指数、社会环境指数、综合治理指数等构成,指标的遴选兼顾完备性和精炼性、科学性与可行性、静态性指标与动态性指标、客观性指标和主观性指标的基本原则,同时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青少年犯罪预警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求知"本是一个积极求上进的过程,但是众多求知的青少年屡屡受骗;往往被骗去的不但有金钱,还有时间;更有一些成为"求知"受害者的青少年,对社会产生负面的想法,进而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导致结果和希望相差甚远,可谓"著意栽花花不发".那么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笔者认为一方面是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培训、辅导、招生的质量和诚信问题,另一方面就在于青少年学生和家长本身的问题--即"为什么被骗的又是你"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结拜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一种习俗。近年来在我国的某些农村、城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结拜风,一些青少年也参与其中。青少年结拜有其一定的文化特征和心理特征,它的危害性在于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定的因素,也容易诱发违法犯罪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家庭暴力中父母之间的暴力原因与青少年之间的关系,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暴力原因、家庭暴力方式,暴力方式与受害人造成问题,存在家庭暴力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类型等问题的调研分析,对家庭暴力与青少年不良行为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得出了暴力性教育方式对青少年的教育生产反作用性,家庭暴力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认知,影响青少年形成不良行为,造成暴力性违法犯罪的结论。以期引起社会对家庭暴力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