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刘备并未“三顾茅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备三顾诸葛亮的茅庐请他出山辅佐两人在隆中育一次对话诸葛亮畅论天下大势颇有先见之明。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阿斗两上《出师表》北伐中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一切都是为了报答刘备“三顾”之恩。“三顾茅庐”的故事千秋传为美谈家喻户晓,但是作为一个史学工作者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读者:刘备并未“三顾茅庐”“三顾”之事最旱的出处是诸葛亮的《前出师表》,表中有这样几句话:‘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指刘备)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驰驱。后…  相似文献   

2.
近读《诸葛亮新传》,诸葛亮给后主刘禅的疏中有这样一段话:“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春秋》贲师,臣职是当。请自眨三等,以督厥咎”。看来诸葛亮实在无愧一代贤相,他对街亭之失不仅承担责任,还  相似文献   

3.
倪盛伟 《现代领导》2008,(12):40-40
三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在其《出师表》中曾这样写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相似文献   

4.
谋事在人,成事在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我们共产党人看来,是不言自明的。但是近年来听到不少人再提“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句古老的成语。其实,这句成语最早出自《三国演义》一百零三回,诸葛亮北伐,围困司马懿父子于上方谷,正当大火焚烧,司马父子行将毙命时,突然天降大雨,浇灭烈焰,让司马懿父子得以逃命。为此,诸葛亮口义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就事论事,诸葛亮这次诱敌出击,陷司马懿父子于绝境,是经过长  相似文献   

5.
《三国演义》将一代名臣诸葛亮描绘成一个智慧超群、未卜先知的人才。其实,依笔者之见,诸葛亮充其量只不过是一名保守型的守成人才。 诸葛亮的保守性首先表现在他选人用人上对人才的求全责备。众所用知,人才是某一方面术有专攻之人。一个人在某一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则必然会在另一些方面有很深的缺陷。然诸葛亮一生唯谨慎,以致于他在用人问题上也过于谨慎(关于诸葛亮的选才标准详见诸葛亮所著《心书》)。这样做的结果是,诸葛亮死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诸葛亮是一位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他不仅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而且是一位集人类智慧与才能于一身的理想化人物。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在出庐之前,曾有一段躬耕的历史。躬耕地在哪里?用诸葛亮自己的话说:“臣本布  相似文献   

7.
<正>通过高等教育管理部门或高校后勤相关联盟机构,将后勤育人纳入高校“三全育人”统筹安排,将后勤育人评估制度化,对此项工作进行政策性引导,可提高高校对后勤育人的重视度,同时增强了评价的约束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高校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  相似文献   

8.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功业彪炳的千古名臣,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唐代诗圣杜甫在诗《蜀相》中称诸葛亮“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济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的臣子风范,数伐曹魏,自隆中出山到秋风五丈原,功勋卓越,是一个理想的全智全能的几乎完美无缺的英雄形象。然而,为什么蜀汉最先灭亡?细读《三国演义》、《三国志》不难发现,作为政军统帅的诸葛亮并不善于培养选拔人才,以致后继无人。  相似文献   

9.
自责     
三国时,诸葛亮因未听刘备临终时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话,错用马谡镇守街亭(今甘肃秦安境),致使北伐中原的计划破产.为这,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之后,引咎自责,自贬三级.诸葛亮的此举,一直传为美谈,为后人称赞、效法.……  相似文献   

10.
在衡阳市草桥东南,蒸水、湘水会合之处,有一座石山耸立,其形似鼓,名曰石鼓,为衡阳一大胜景。《水经》说:“临蒸有石鼓,鸣则有兵。”这恐怕是阴阳学家的附会,但三国时诸葛亮把石鼓作为军事基地,却是确有其事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记载;“(刘备)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其时,诸葛亮选择石鼓作为大本营,发号施令。《零陵先贤传》载:“先  相似文献   

11.
《春秋》2016,(5)
正中山先生历来重视山东的重要军事战略地位。在早期的革命战略筹划中,作出了"扼山东以窥北京"的战略定位;在民国元年的六路北伐中,围绕山东战线部署了三路北伐大军;在"二次革命"中积极鼓励和支持山东革命党人组织发动反袁军事斗争;在讨袁护国之役中,把军事力量组织、军事人员调配、武器装备购置以及薪饷资金提供等重点都放在山东  相似文献   

12.
锦囊妙计这个词汇大约因为诸葛亮的关系而具有很高的知晓度。《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当将领们对棘手的工作有疑惑时,往往“奉送”锦囊一个,并嘱其届时开启,依囊中妙计行事,每每获得成功。诸葛亮的这一领导艺术,据说被美国总统“原版”引进了,并还加以发扬光大——美国总统对他的下任都要“奉送”三个锦囊,囊中也各有“妙计”。  相似文献   

13.
据《资治通鉴》记载,李世民在总结隋朝“二世而亡”的原因时说,隋文帝杨坚“事皆自决,不任群臣,天之至广,一日万机”。《三国志》中记述蜀国后期出现的“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前锋”的困境,最后被灭,就在于诸葛亮的家长制领导所致。 长期以来,人们将诸葛亮的“锦囊妙计”视为领导者成功谋略的典范。的确,诸葛亮的谋略和胆识,以及对事物发展的预见能力,都显示了一代战略家的雄才大略,他为困境中无立锥之地的刘备,发展了势力,巩固了地  相似文献   

14.
三、“人有十等”不包括农业劳动者 《左传》昭公七年,楚申无宇曰:“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供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马有圉,牛有牧,以待百事。”对这段话,清人俞正燮《癸已类稿·仆臣台义》解释得比较明晰。他说:“ 皂者,赵策所谓‘补黑衣之队’,卫士无爵而有员额者,  相似文献   

15.
顶层设计加快小康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要求“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健全扶残助残服务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会议上和重大外事活动中多次充满深情地谈到残疾人,对残疾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国务院常务会议三次研究加强残疾人民生保障、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党中央、国务院的格外关心、格外重视为残疾人事业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注入了强劲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6.
几年来 ,我们结合山东机关后勤工作实际 ,重视和支持《中国机关后勤》杂志的发行 ,搞好征订的体会是 :  通过《中国机关后勤》的发行 ,扩大机关后勤工作宣传的广度和深度。我们紧紧围绕机关后勤的中心任务和工作重点 ,下大力气抓好宣传。同时 ,做好《中国机关后勤》杂志的发行 ,每期都赠送给省级领导、各厅局领导、各地市县党政“一把手”阅读。我们认为 ,刊物发行量的多少影响和决定着后勤工作宣传的广度和深度。把发行量搞上去 ,实质上是扩大了宣传的范围 ,这对机关后勤工作有重要意义。  通过《中国机关后勤》的发行 ,为省级机关后勤…  相似文献   

17.
看过小说《三国演义》的人,一定不会忘记书中所写的“木牛流马”。小说的一百零二回《司马茨占北原渭桥诸葛亮造木牛流马》中写道,蜀军伐魏,由剑阁往祁山大寨运粮艰难,于是诸葛亮教人制造木牛流马,“搬运粮米,甚是便利。牛马皆不水食,可以转运,昼夜不绝。”然而,对于后人来说,木牛流马却成了一个谜。《三国演义》中对木牛流马的描述在史书《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可以找到依据,说明当时确有其物,文学家罗贯中的描述并非凭空臆想。诸葛亮死后200多年,大科学家祖冲之曾成功地复制出木牛流马(见《南齐书·祖冲之传)})。但是…  相似文献   

18.
<正> 诸葛亮后裔今何在?在流传于世的诸葛亮史料和《三国演义》通俗小说中,关于诸葛亮后裔们的记述。截至三代,就断了线索。据考察,在诸葛亮一生有迹可寻的出生地山东琅琊、隐居地  相似文献   

19.
《三国演义》里有“三气周瑜”的故事。那周瑜少年英俊才华出众,可惜度量狭小,尤其容不得强过于他的诸葛亮,竟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活活地气死。《水浒传》里的王伦,原是方圆八百里水泊梁山的第一任寨  相似文献   

20.
洪湖市机管局根据机构改革的统一部署 ,对机构改革中的后勤管理职能提出设想 ,受到市领导和市编办的重视并纳入改革方案。一是根据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国家机关办公用房管理意见的实施细则》 ,成立“洪湖市直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心”。二是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在各部门试行政府采购意见的通知》和财政部《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文件精神 ,成立“洪湖市直机关政府采购中心。湖北省洪湖市完善后勤管理职能@潘红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