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相互衔接的法律。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构成理论,可借鉴刑法学中相对成熟的犯罪构成理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构成一般要件亦包括四个方面: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客观方面。把握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构成要件,对于解决治安管理执法实践中常出现的案件定性错误等问题,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治安管理处罚法》自从2006年3月1日生效以来,至今已一年有余。在治安处罚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应正确理解《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条中"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含义;要注意对侵财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并不是一律给予行政拘留处罚;当场处罚与当场收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当场处罚罚款并非就一定得当场收缴;注意扣押、登记和先行登记保存措施的正确适用以及正确区分以强拿硬要的形式构成的寻衅滋事行为与抢劫罪的界限。  相似文献   

3.
治安管理处罚实践中对行为定性的问题呼唤新的理论解说。案件定性的不均衡、当事人意向与违法事实的性质 ,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治安处罚实践中的行为定性问题进行解说 ,能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认定提供理性指导。  相似文献   

4.
卖淫、嫖娼行为是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具有"性服务"与钱财的直接交易性、卖淫、嫖娼者关系的不特定性、行为主体的一般性、性行为的不正当性和多样性等特征。卖淫、嫖娼行为也存在既遂、未遂的问题,处罚中要加以区分,同时要对卖淫、嫖娼行为与拉客招嫖行为进行界别。  相似文献   

5.
未成年人抢劫是一个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依据现行法律,抢劫仅构成犯罪,不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然而,司法实践是,未成年人抢劫若全都予以刑事处罚,必然失之苛严;若想予以治安处罚而收惩戒教育之效,又于法无据。解决这一处罚困境的办法只能是:在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增设处罚“抢劫行为”的条款。  相似文献   

6.
公安机关在理解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时有三个方面应重点关注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指导思想、新增几种社会反映强烈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以及如何准确适用治安管理处罚程序的新规定.  相似文献   

7.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资格考试大纲》规定的公共考试科目《治安管理处罚法》实体部分的考查内容,包括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概念、特征、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种类及处罚等方面的内容。准确理解与把握这些方面的知识要点,对于广大民警顺利通过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公安实践与理论中使用频率很高,学者对何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作出不同的概括,归纳起来有三种,但目前教材中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概念及范围没有详细的理论阐述。其实,从认识问题的不同角度出发,通过对三种概念的剖析及其行为范围的界定,可以阐明各概念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合理性与价值性。  相似文献   

9.
在对散布谣言进行行政规制的实践中,公安机关适用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第1款对散布谣言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予以规制,具体行为名称为"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行为".因此,正确认定被法律强制性手段惩戒的谣言的特征,厘清谣言治理与言论自由的界限,正确解读和适用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行为的构成要件,厘清与相近违法行为、与编造、...  相似文献   

10.
正确确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名称,对正确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准确查处治安管理违法行为,正确实施治安处罚,保证执法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的治安处罚法实践的行政解释中,存在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定性不准,行为名称表述不准,概括、使用不当等问题,扩大了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外延,违背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立法本意。正确认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名称必须坚持依法确定、客观准确、简洁概括、明确清楚、约定成俗等原则,准确命名,确保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准确适用。  相似文献   

11.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刑法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立足《治安管理处罚法》与刑法的衔接与融合,探讨《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刑法基础:治安处罚体系的构建与刑罚模式的借鉴;治安管理处罚范围与犯罪行为的对接;复杂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裁量处罚与罪数形态理论的移植。旨在提出具有实用性的执法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名称,是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主要特征的概括和总结。长期以来,在执法实践中,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名称用得较乱,极不规范,不仅影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严肃性,而且也导致定性不准,处罚不当,影响了《条例》的正确实施。 一、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名称的分类 (一)从行为所包含的内容广度上分,可以分为类行为和具体行为,在《条例》上规定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八类(类行为)七十三种(具体行为)。类行为就是一类行为的统称,在他们之下包括一批性质相同的或相近的具体行为,他们的同类客体是类行为,因此,类行为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具体行为是指某一具体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如偷窃、抢夺等。  相似文献   

13.
全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福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公安实践部门及各公安高等院校的近50位代表出席了研讨会,并就《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总则、处罚的种类和适用、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处罚程序、执法监督等5个方面的内容,以及治安学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系统的探讨与交流。  相似文献   

14.
裁决,是治安管理处罚的重要程序,也是办理违反治安管理案件的结果。行为人是否违反了治安管理,如果违反了治安管理,其性质、情节、结果以及依法给予何种处罚,都要通过裁决加以解决。由此可见,裁决是正确贯彻《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一个关键。《条例》规定的裁决治安管理处罚的程序,是公安机关与违反治安管理的人,为解决违反治安管理问题而进行活动的法定次序、方式和手续。它是处理违反治安管理案件的客观规律在法律上的反映,是同  相似文献   

15.
治安管理处罚法在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基础上,对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及其处罚作了详细的规定,其处罚程序更加具体化、明确化和合理化。处罚法基本上实现了维护秩序、保障权利和规范权力的立法目的,做到了保护私权与规范公权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论违法构成     
违法构成是指我国法律规定的,表明具有社会危害性并达到一定程度的某一行为已构成违法,以及构成违法所必须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总和。本文的违法构成是指违反治安管理法行为的狭义违法构成,主要由四个要件构成,即违法的主体和违法的主观方面(主观要件),违法客体和违法的客观方面(客观要件)。  相似文献   

17.
构成要件行为类型说、违法类型说、违法·有责类型说都存在不足。行为·形式违法类型说认为,构成要件是决定违反刑法(即违反刑法禁令或命令)的行为类型之所以为该行为类型的事实特征组成的有机整体;承认主观的构成要件要素和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自然行为(裸的行为,未经刑法评价的行为)符合某个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确定该自然行为属于该种行为类型,推定该行为具有形式违法;成立形式违法排除事由时,推翻之前的推定,确定该行为不具有形式违法;不成立形式违法排除事由时,确定该自然行为具有形式违法。行为·形式违法类型说继承了之前学说的合理成分,弥补了之前学说存在的不足;所提供的构成要件的精确定义决定了其精确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世界各国对治安管理的法律(违警罚法)和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十几年来执行情况出发,对《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修改从理论到实践方面提出了意见。对今后《条例》的体例结构(分为四编);基本原则(无法不罚原则);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定义(从形式、内容到调整范围)处罚的种类和幅度(警告、罚款、没收非法所得和非法财物、吊扣证照、拘留等)提出了研究意见。  相似文献   

19.
治安管理处罚是治安管理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安机关实施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它在查处各类违反治安管理行为,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形势的转变,新的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不断出现,治安管理处罚在长期的公安实践中也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因此,本文欲在分析治安管理处罚相关理论和立法演变的基础之上,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治安管理处罚法》在设定、实施治安管理处罚的具体规定中,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态度有了重大的变化,即从一定意义上的“怀疑”与“对立”转变为“信任”与“协作”,这种转变要求警察在执法办案中必须相应地调整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之间的关系,与之建立相互信任、协作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