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民事行为能力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强 《法学论坛》2005,20(5):94-98
有关民事行为能力制度,我国采取德国法的三级制,除此种立法例之外,还有日本、法国民法所采用的两级制。三级制的立法存在种种缺陷:不能给予民事行为能力欠缺者合理的保护;缺乏对这一群体意思自治的尊重;阻碍了法律行为的生效和交易效率。因此,建议我国民法典采用日本、法国的两级制,并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2.
3.
王宁 《河北法学》2002,20(6):129-131
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较为完善的民事主体制度 ,需要对民事行为能力制度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用开放的眼光重新审视、拓展民事行为能力基本理论。深入分析日本民法民事行为能力制度的利与弊 ,扬利抑弊 ,促进我国民事行为能力制度的科学化、体系化 ,从而引导经济体制改革和司法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尹潇 《法制与社会》2013,(32):29-30
目前在我国民法学界对民事行为能力与民事责任能力争议颇多,多不加区别,混为一谈,故实有厘清之必要。本文试分别从逻辑起点、作用领域和构成要件加以比较分析,认为二者是从不同方面分别体现了民事权利能力制度的不同制度。  相似文献   

5.
以年龄标准划一地确定自然人有无民事行为能力或有何种程度的民事行为能力,无论如何确定年龄界线,皆难免存在过分保护未成年人与交易相对人的合理信赖无法得到保护的双重局限性。为尽可能减少此种局限性,像法国、德国、瑞士等国在类型化民事行为能力制度上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规范模式。我国《民法通则》在规定民事行为能力制度时,虽然以拟制成年制缓和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类型的局限性,但对无民事行为能力类型的局限性则明显认识不足。一些学者由于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蕴缺乏深刻理解,对现行无民事行为能力类型作出了严重背离强行法属性的解释。根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理念与规定,为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与行为自由,我国未来编纂民法典时,宜考虑完全取消无民事行为能力类型,规定未成年人不管年龄大小原则上享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6.
贺光辉 《行政与法》2008,(3):98-100
未成年人尚未成年,对自己的行为缺乏全面的认识能力及预判能力,为了保护其利益,世界各国的民事法律制度,无不对其行为能力及其所为行为的效力进行必要的限制,我国亦同。我国现行的未成年人民事行为能力制度,存在着过于简单、笼统;缺乏对未成年人意思能力的应有尊重;与现实生活的实际状况相背离等缺陷不利于对相对人的权益保护,亟需完善。  相似文献   

7.
民事责任能力是独立于民事行为能力的,在民法的发展中,它具有独立的历史地位,在法律规定上其独立性也有所体现。民事责任能力于民事行为能力在目的、适用范围和判断标准上都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8.
代理制度中的民事行为能力问题——兼谈代理行为的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涉及民法两大基本问题--代理及民事行为能力.首先对代理制度加以简介,对代理权、代理行为之本质加以探讨,引出代理制度中的民事行为能力问题.文章重点部分从代理行为成立、生效要件入手,深入研究代理关系中的三方基本当事人的民事行为能力问题.此外,笔者有意采取图示、排列等方法进行理论尝试,希望填补我国这方面的法律空白.  相似文献   

9.
民事行为能力制度是民法总则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法政策上涉及意思能力欠缺者保护与相对人合理信赖的保护,而意思能力欠缺者保护在制度构造上则存在着不因保护过度而限制行为自由的难题.民法总则草案关于民事行为能力的规定,在以下三方面值得反思、改进:在规范模式上,应注意采取科学的立法技术以避免立法重复;在修改完善无民事行为能力制度上,应考虑以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制度替代该制度的法理依据;在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上,应以具体、明确的立法增强对相对人合理信赖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王磊 《法制与经济》2008,(17):69-69
传统民法理论以民事行为能力作为确立民事主体资格的标准,并认为非法人团体不具有民事能力,因而不具有独立的民事主体资格。但是,从民事权利能力和意思能力两个角度,可以论证非法人团体具有一定的民事行为能力。这样一来,就从传统民法理论出发论证了非法人团体的法律地位,为在我国将来制定的民法典中确立非法人团体的独立民事主体地位扫清了障碍。  相似文献   

11.
目前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人们参与的民事活动日渐增多 ,而各种民事诉讼活动也随着人们法制观念的提高以及法律制度的完善而逐渐增多。因此 ,诉讼中涉及的民事活动当事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司法精神病鉴定也愈来愈多。加之 ,我国加入WTO组织 ,国际交流日益增多 ,国际间民事纠纷亦增多 ,民事行为能力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重要性将愈发突出。但我国此类鉴定仍处于初始阶段 ,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如行为能力的“二分法”等许多问题和难点 ,有必要进行深入探讨以进一步完善之。与刑事责任能力的划分类似 ,精神障碍者的民事行为能力也存在…  相似文献   

12.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参与的民事活动日渐增多,而各种民事诉讼活动也随着人们法制观念的提高以及法律制度的完善而逐渐增多.因此,诉讼中涉及的民事活动当事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司法精神病鉴定也愈来愈多.加之,我国加入WTO组织,国际交流日益增多,国际间民事纠纷亦增多,民事行为能力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重要性将愈发突出. 但我国此类鉴定仍处于初始阶段,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如行为能力的"二分法"等许多问题和难点,有必要进行深入探讨以进一步完善之.  相似文献   

13.
浅析我国民事行为能力欠缺宣告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民事法律对精神病人民事行为能力欠缺者设有宣告制度,该制度的实行对精神病人的权益保护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建议借鉴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当代的法律法规,完善国内相关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4.
传统民法理论以民事行为能力作为确立民事主体资格的标准,并认为非法人团体不具有民事能力,因而不具有独立的民事主体资格。但是,从民事权利能力和意思能力两个角度,可以论证非法人团体具有一定的民事行为能力。这样一来,就从传统民法理论出发论证了非法人团体的法律地位,为在我国将来制定的民法典中确立非法人团体的独立民事主体地位扫清了障碍。  相似文献   

15.
何恬 《证据科学》2006,13(4):305-311
我国民事法律对精神病人民事行为能力欠缺者设有宣告制度,该制度的实行对精神病人的权益保护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建议借鉴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当代的法律法规,完善国内相关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6.
针对精神疾病民事行为能力的必要性,需送检材料、鉴定目的、步骤、操作要件、操作标准等问题提出了自已的看法,并就遗嘱能力、诉讼能力、作证能力的鉴定进行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定精神障碍者民事行为能力评定量表,并探讨其在司法精神病鉴定中的适用性。方法将民事行为能力的考量指标进行细化,经讨论、咨询专家后确定量表条目,按照评定逻辑顺序排列并完成操作手册,形成评定量表。在四家司法鉴定机构试用量表。结果精神障碍者民事行为能力评定量表共有14个条目。共纳入202例样本,根据专家意见划分为完全、限制和无民事行为能力3组。3组量表总分分别为2.32±2.45、11.62±4.01、25.02±3.90,两两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全量表Cronbachα为0.9724,分半信度检验中两分半量表间具有较高的相关系数(r=0.9729,P=0.000);各条目与总分的Spearman相关系数在0.643~0.882(P=0.000)。量表得分结论与专家意见的分组结论一致性较高(κ=0.841,P=0.000)。7个因子被有效纳入判别方程,92.6%的样本回代划分正确。结论精神障碍者民事行为能力评定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能对精神障碍者的民事行为能力进行有效分类。  相似文献   

18.
对《民法通则》中民事能力制度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事权利能力作为民事主体法律地位的确立标志,是民法对民事主体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价值的确认。民法不应将民事权利能力区分为一般权利能力和特殊权利能力,而应树立民事主体权利能力一律平等的观念。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法律行为发生私法上效力的前提条件,而民事责任能力是行为人承担其违法行为和适法有责行为所引起责任的必要前提,但二者在判断标准上有抽象与具体之分,体现着不同的价值理念。总体上,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人一般有责任能力,而无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并非无责任能力。据此分析,本文对完善《民法通则》民事能力制度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民事行为能力评定案例逐年增多,相关研究却相对匮乏,尤其目前国内尚未见精神障碍者民事行为能力标准化评定相关研究。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及其评定分级,然后重点介绍了国内外民事行为能力评定的考察项目,最后从心理测量学角度出发,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论证了制定民事行为能力评定量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理论上无效民事行为分为绝对无效民事行为和相对无效民事行为,我国的无效民事行为采用狭义说即指绝对无效民事行为。本文认为我国无效民事行为的分类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