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试论民国时期朝鲜移民大量迁入东北地区的原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初以来 ,朝鲜移民大规模流入与朝鲜接壤的中国东北地区 ,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移民高潮。到 1930年 ,东北地区的朝鲜族人口已经增至 6 0 7119人 ,朝鲜移民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北各地 ,并在延边地区形成了中国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区。民国时期朝鲜移民大量迁入我国东北地区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日本帝国主义对朝鲜的反动殖民统治迫使大批朝鲜人民流亡国外 ,而民国政府在东北大力实行丈放官荒和促垦政策为朝鲜移民的迁入提供了有利的历史契机和广阔的地域空间。与此同时 ,东北地区经营地主经济和富农经济的发展 ,导致农村劳动力雇佣的自由化和劳动力的商品化 ,使东北地区强化了对外来移民的收容力 ,从而为朝鲜移民的迁入和定居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2.
朝鲜半岛向中国东北的移民已有较长的历史 ,但在日本统治朝鲜半岛期间向中国东北地区的移民 ,却有其特殊的含义。“九·一八”事变前后日本军国主义实施的朝鲜人移民政策的结果 ,使我国东北地区特别是东北延边地区的朝鲜移民和日本移民大量增加 ,这一过程充分地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在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地区实行侵略扩张政策的本质和事实。  相似文献   

3.
印度东北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在中国、不丹、孟加拉国和缅甸之间,是一个山脉连绵、森林密茂的楔形地带。现在的印度东北地区,基本上是历史上的阿萨姆地区,目前分设阿萨姆、那加、特里普拉、曼尼普尔、梅加拉亚和米佐拉姆等邦。这个地区以民族众多而著称。多属藏缅语族,还有孟高棉语族和印度雅利安语族等。印度独立前,他们处于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社会形态、文化传统各具特色。其中,卡西、加洛和那加等族还保留了原始社会残余形态。卡西族长期处于母系社会,他们崇拜女祖先,按母  相似文献   

4.
自古以来,就有多个民族在东北这片辽阔的大地上繁衍生息。而不同的历史时期,又有大批移民由于种种原因而迁入。土著民族满族与迁入民族朝鲜族在此相遇,固有传统与异族文化相互撞击、融合孕育出了具有多样性和兼容性特点的东北民俗文化。其生活民俗、宗教信仰等民俗文化都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展现了两族人民的精神风貌和社会人文环境的变迁。  相似文献   

5.
全球经济一体化,这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中国加入WTO之后,受这种潮流的影响越来越大。地处东北亚的中国、俄罗斯的部分地区和日本、韩国、朝鲜自然形成了东北亚经济区。建立东北亚经济区山海大通道对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东宁处于东北亚出海大通道的节点上,建立东宁-乌苏里斯克-东方港出海贸易大通道将进一步促进黑龙江省、我国东北地区、东北亚地区乃至大平洋地区和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现代越南语中的汉语借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与日本、朝鲜等国并称为“汉文化圈”国家之一的越南,汉语对其语言的影响是较为深刻的。在越南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汉语汉字一直处于正统的地位,并被广泛使用于教学、科举、公文、外交、公务以及文学创作等方面。因此可以说汉语对越南语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最为显著的是现代越南语里仍存在着大量源于汉语的汉越词。这些词语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使用范围广泛,几乎遍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宗教、文学、医学、教育等所有领域,是越南词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越南语中汉语借词众多的主要原因越南语里面的汉语借词数量极多,据…  相似文献   

7.
民族宗教问题是冷战后影响国际关系稳定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冷战后民 族宗教问题尖锐化的问题是有其历史背景, 并且可以根据民族与宗教的不同结合形式将之划分为 不同的类型。若想有效地解决民族宗教尖锐化这一问题, 不仅需要各民族、各宗教之间的相互宽容 与理解, 也需要相关国家甚至整个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转型时期俄罗斯的宗教道德及其教育的复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转型时期俄罗斯的宗教社会道德及其教育迅速复归,并发挥着特殊的功能。道德教育功能的提升有特殊的社会背景。宗教道德教育在目标、形式和内容方面与十月革命之前的宗教教育以及与苏联时期的共产主义道德教育有着迥然不同的风格,也发挥着特殊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9.
阿富汗的伊斯兰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伊斯兰教进入阿富汗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大多数阿富汗居民的信仰。然而,由于极为复杂的原因,伊斯兰教又不得不与一些前伊斯兰和非伊斯兰的信仰体系分享阿富汗人的精神世界。阿富汗的宗教阶层主要包括毛拉、圣族或圣门的后裔及苏菲派皮尔,由于阿富汗的部落社会特征,宗教阶层或高踞社会之上,或处于社会之外,从而形成阿富汗极为特殊的社会群体。与阿富汗分散、落后的部落社会结构相适应,阿富汗的宗教设施也有自己的特征。苏菲教团是阿富汗伊斯兰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阿富汗人的精神世界,而且是阿富汗政治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宗教学关于宗教起源和发展的理论出发,分析了菲律宾民族原始宗教产生的动因、发展阶段与特点,说明在16世纪天主教传入时期,菲律宾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处于宗教发展的低级形态,为天主教在菲律宾大部分地区的迅速而广泛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契机。  相似文献   

11.
12.
由美国主导的、已有120年历史的泛美联盟组织,由于其内存逻辑的矛盾而造成的美洲国际秩序民主化功能的缺失,未能为拉美国家现代化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导致泛美联盟危机屡屡出现。2010年2月,墨西哥坎昆团结峰会决定组建无美的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以推进拉美地区一体化,进而加速拉美国家现代化,这是一种明智的战略性选择。本文从拉美历史嬗变的视角,阐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现代化不完全是单纯的国家工程,它需要有良好的国际环境和条件,要求与改革旧的游戏规则、推进国际秩序民主化相衔接。尽管这一过程可能十分复杂、曲折,但这一历史趋势不可避免,其前景是看好的。  相似文献   

13.
2005年中东海湾地区形势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楚 《西亚非洲》2005,(1):10-14
伊拉克战争以来 ,美国推进“改造中东”战略成为主导中东海湾地区形势演变的主线和影响大国关系走向的重要因素。 2 0 0 5年 ,美国全球战略的重点继续聚焦中东海湾地区 ,“改造中东”战略将在更深层次和更广领域展开。与此同时 ,美国力量和资源的局限性亦会更多地暴露出来 ,借重多边的需要在上升。单边与多边的交错运用和有机搭配将是布什政府处理中东事务的突出特点。受此影响 ,伊拉克问题、中东和平进程、伊朗核问题等将会出现新的复杂变化 ,地区格局的演变和阿拉伯国家的政策调整也将进一步加快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俄罗斯学术界对俄罗斯文化起源问题的探究,俄罗斯西北部地区的文化特征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沃尔霍夫河位于欧俄的西北部,中世纪早期该水系曾加入南北贸易的大水路通道之中,成为东欧西北部地区海运(波罗的海)转河运所最先涉足的水域.可以说,沃尔霍夫河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波罗的海文化世界和大陆文化世界在此交汇.而拉多加城位于沃尔霍夫河注入拉多加湖的河口处,可以看成是两个文化世界的交汇之点.中世纪的拉多加城凭借着自身相对发达的生产实践、突出的文化表现等优势,成为沃尔霍夫河流域早期文明中的一个有代表性的点.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时代中共对西半球国家之经济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共愈来愈意识到拉丁美洲的重要性,特别是在胡锦涛领导下,中共的外交政策与经济发展关系更密切。中共对拉美外交也因此出现了新方向,即双赢互利。对中国大陆而言,为了持续的发展,它必须在全世界寻找能源、原料和食粮,甚至要不计代价去获得。而西半球国家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各种重要矿藏,对其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对拉美国家来说,中国大陆拥有它们所需要的资金和技术以及广大的市场。但是,进口中南美的石油面临炼油厂设施、石油内陆运送至港口及石油海运回中国大陆三大难题,解决这三大难题都必须付出巨大代价。只要经济继续平稳成长,中共从国家整体战略的考量出发,与拉美国家的关系会愈来愈密切,愈来愈繁复,也会有愈来愈多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17.
东南亚地区是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较集中、活跃的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更是如此) ,而在东南亚地区,马来西亚国内更是华人社团林立,而且尤其活跃。至2001年6月,马来西亚共有华人注册社团7276个(其中包括华人政党组织)①。在东南亚,甚至在全世界,马来西亚华人社团的历史起源最早,其发展脉络也较为典型;而当前马来西亚华人经济、马来西亚华人社团与中国的联系日益密切,马来西亚华人经济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重要作用正在逐渐加强。马来西亚,特别是马来西亚华人与中国的教育、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马来西亚华人留学生在世界各国的华人留学生中占有…  相似文献   

18.
区域安全治理是全球安全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地区安全和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伴随印度洋区域安全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无论是主权国家还是国际组织纷纷加入本区域安全治理之中,履行各自安全治理职责,合作方式已经成为各个安全治理主体在治理过程中的重要工具选择,这标志着印度洋区域安全治理初步形成,在维护本区域安全和发展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尽管中国参与印度洋护航的力度不断加大,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在印度洋区域安全治理过程中参与较少,作用有限,这种状况与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负责任大国担当的身份严重不符。随着印度洋地缘战略通道对中国未来发展重要性的不断提升,特别是印度洋区域安全治理失效和克服域内外个别大国战略误判带来的消极影响,使中国参与印度洋区域安全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逐渐加大。中国作为印度洋区域安全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参与印度洋区域安全治理已是不可或缺,并将在引导印度洋区域安全治理的理念和价值取向、提升和夯实印度洋区域安全治理能力和基础、推动印度洋区域安全治理合作等方面有所作为,为维护印度洋区域安全与稳定,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9.
Adebate on the controversial issue of the international order has been the vogue in current times.To China,high on the agenda is the defense of the post-war international order,as the Abe administration denies Tokyo's past aggression by paying homage to the Yasukuni shrines (where ashes of 14 Class-A war criminals are honored),and appears to be reinterpreting its pacifist constitution in a bid to lift the ban on collective defense.Highlighting their resolve to uphold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Second World War,state leaders of both China and Russia have reached agreement on a joint commemoration of the 70th anniversary of the victory of the global anti-Fascist war.  相似文献   

20.
The last decade has seen an unprecedented increase in conflict management activities in Africa by 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s. This has been accompanied by a flurry of academic publications and of policy reports that stress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at the legal and operational levels of regional and other intergovernmental organisations. The article assesses this dominant favourable view by examining the role of the Commonwealth, the Francophonie and the CPLP in Africa. Traditionally regarded as cultural organisations, they have gradually extended their profile to include a security mandate. Drawing from fieldwork and an extensive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the article presents the first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onflict management activities of these organisations in Afric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