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中国毛泽人东民、政周治恩协来商于会1议94第9一年届9全月体25会日议晚期8间时,在中南海丰泽园召开协商座谈会,与代表们就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等事项进行深入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这次座谈会成为中国共产党与各方面代表民主协商、筹建新中国的成功范例。关于争论较大的国旗图案问题,毛泽东深思熟虑后,已经拿定主意。会上,他首先说:过去我们脑子老想在国旗上画上中国特点,因此画上一条,以代表黄河。其实许多国家国旗也不一定有什么该国家特点。苏联之斧头镰刀,也不一定代表苏联特征。那一国也有同样之斧头镰刀。英、美之国旗也  相似文献   

2.
常有人说,党徽的图案是镰刀斧头。但如果看看党徽实物,或是翻一下党章条文,就会发现,党徽并非是镰刀斧头,而是镰刀锤头。中共十七大党章明确写着: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在中共历史早期,党徽常常被画成镰刀斧头。如《中国收藏》杂志介  相似文献   

3.
正"旗号镰刀斧头"不是误写毛泽东1927年写过一首词《西江月·秋收起义》,曰:"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起首两句,写的是秋收起义部队的名称和旗帜,谓部队名叫"工农革命军",军旗图案是"镰刀斧头旗"。对于军旗图案这一句,有注释家认为,这是毛泽东的误写。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一本《毛泽东诗词鉴赏》在注释《西江月·秋收起义》  相似文献   

4.
<正>党徽的图案是什么?是镰刀斧头,还是镰刀锤头?即使是中共党员也未必都能正确回答。常有人说,党徽是"镰刀斧头"。但如果看看党旗实物,或是翻一下党章条文,就会豁然明白,党徽并非是镰刀斧头,而是镰刀锤头。中共十七大党章也明确写着:"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中国共产党党旗为旗面缀有金黄色党徽图案的红旗"。  相似文献   

5.
《湘潮》2020,(2)
正"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后几天,创作了《西江月·秋收起义》一词,详细描述了秋收起义部队的名称和旗帜:部队名叫"工农革命军",军旗是"镰刀斧头旗"。3年后的1930年8月23日,红一方面军在浏阳永和镇李家大屋成立,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委。多年以后,人们在李家大屋发现了一枚党徽印章,印章的图案是"镰刀与锤头"。  相似文献   

6.
<正>常常和党员干部谈起我们党的党徽,若问党徽的图案是什么,这似乎是个极其简单的问题,但是,熟悉并不等于深知,许多同志给出的答案却并不能使人打个满分。人们往往习惯说"镰刀斧头",其实,按照党章第十一章第五十一条规定,确切的回答应当是,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斧头"和"锤头",虽一字之差,却折射出有些同志对党章学习得不够全面、细致,缺乏对党徽深刻含义的深入理解。党徽是党的象征和标志。锤头和镰刀代  相似文献   

7.
《党建》1999,(8)
1949年10月1日北京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政协通过《共同纲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正式确立,爱国统一战线空前巩固和壮大。国旗诞生记1949年7月15H,《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日报》等新闻媒介,向全国及海外发出了征求国旗方案的启事后,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政协筹备会就收到了国旗1920件,国旗图案2992幅。一天晚上,毛泽东请来几位代表议论。张治中问毛泽东:“你同意哪一个国旗图案?”毛泽东说:“我同意一颗星加一条黄河的。你认为…  相似文献   

8.
我军第一面军旗的产生,标志着一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的诞生。而我军第一面军旗究竟由谁设计与制作、在何时何地产生,学术界说法不一。笔者认为我军第一面军旗不可能在安源军事会议上设计并产生,也不可能是根据安源会议精神才设计,而是在安源军事会议之前就已产生。其设计与制作过程是:何长工提出了模仿苏联红军军旗的大概样式,反映工农革命军的性质,设计一面有镰刀、斧头和五角星图案的红旗的意见,何长工与杨立三具体规划图案,并由何长工与杨立三等同志一起制作。样式是鲜艳的红旗中间一枚大五角星(金黄色),星中是镰刀和斧头图案,靠旗标有一条十厘米宽的空白,上写着“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番号。  相似文献   

9.
正在香山革命纪念馆基本陈列里展示着一件特殊的藏品,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图案稿件,纸质的稿件有部分红漆已脱落,纸张已磨损并有些许折痕与裂痕。斑驳的藏品将我们带回五星红旗诞生的峥嵘历史记忆中。1949年6月15日至19日,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会后,根据工作安排,筹备会下设六个小组,其中第六小组负责拟定国旗、国歌、国徽方案,由马叙伦任组长。之后,第六小组起草拟定《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启事》,提出国旗设计应当以红色为主、体现国家的政权特征。  相似文献   

10.
<正>1949年9月,曾联松从《解放日报》上看到了套红的国旗方案。他虽然觉得眼熟,但由于没有写他的名字,且左上角那颗大五角星里面没有“镰刀锤头”图案,也就无法确定是自己设计的那幅。1950年9月27日,曾联松收到一封从北京寄来的“公函”,邀请他参加国庆一周年庆典活动。来函附有一份红色的观礼请柬、一份绸质的观礼券。  相似文献   

11.
陈灏 《湘潮》2021,(2):51-51
在一枚“湘潭南四区泥水工会会员”证章上,五角星内清晰地出现了镰刀斧头组合的图案。这枚会员证章来自湘潭南四区贺家桥乡(现为醴陵明月镇贺家桥社区)的贺仁举,会员编号016。1925年春,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工人子弟学校第三分校教员、中共党员易足三回到了醴陵,中共安源地委书记汪泽楷便和他一起,着手改造被反动势力把持的旧工会——中华工会,并在县城关圣殿等处办了3所工人夜校,教育工人团结起来,为工人阶级的利益和解放而奋斗。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五军团军旗长1.65米,宽1.25米,红色旗面的中央绣有黄色五角星图案,五角星内是交叉的镰刀斧头图案。旗面边角残破,弹孔连连、血迹斑斑。这面军旗是董振堂率领红五军团英勇拼杀、生死血战的见证。它伴随着董振堂参加了保卫中央苏区的六大战役和第四、第五次反围剿,长征途中它伴随着董振堂血战湘江、巧渡金沙江、勇夺娄山关、奋战青杠坡。该军旗现存于董振堂事迹陈列馆。  相似文献   

13.
1949年7月,32岁的曾联松在上海设计了国旗图案———五星红旗。然而,在征集到的三千余幅国旗设计图案中,五星红旗图案最初却未受重视。1949年的8月中旬,北平饭店413房间被辟成临时选阅室,陈列着3012幅应征的国旗图案供与会的政协委员进行初评。委员们一致看好三幅红底黄色的图案———第一幅是上面一颗金色的大星,旗下三分之一处是一条黄色的横杠;第二幅是上面一颗金色的大星,下面两条横杠;第三幅是上面一颗大星,下面三条横杠。说明书上写道:金色的大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联合政权,第一条横杠代表黄河、第…  相似文献   

14.
1949年7月,征集国旗图案的启事发表后,在短短一个月里,政协筹备会国旗审查小组收到应征设计国旗的信函近两千件,应征国旗图案2992幅,其中从美洲寄来的国旗图案有23幅。  相似文献   

15.
《湘潮》2020,(4)
正在瑞金县革命纪念馆,保存着一张红军家属优待证。优待证正面图案饰以黑框,并带有编号,印有地球与五角星相叠的图案,五角星内有镰刀和斧头。图案两侧各有一个持枪的红军战士像。图案下方印着3行黑色字体,右书"中央内务人民委员部颁布",左书"江西省××县××区发给",中间为"红军家属优待证"。优待证背面中部印有"当红军是最光荣的"8个大字。这张红军家属优待证,是1954年瑞金县革命纪念馆筹备小组在该县沙洲坝征集文物时,由当地群众捐赠的。红军  相似文献   

16.
1949年7月,征集国旗图案的启事发表后,在短短一个月里,政协筹备会国旗审查小组收到应征设计国旗的信函近两千件,应征国旗图案2992幅,其中从美洲  相似文献   

17.
这枚“赣东北特区苏维埃政府常委会证章”,证章是银质的呈五角星形,是崇安县委党史办于一九八四年二月征集到的。直径为五公分,内有直径分别为二点五公分和一点二五公分的两个圆。圆中心铸有镰刀斧头图案,两圆间刻着“赣东北特区苏维埃政府”十  相似文献   

18.
仰望旗帜     
仰望旗帜李立新七月来临的日子中国沉浸在一种赤色的庆典里风展旗帜一支歌嘹亮地响起仰望旗帜朴素的图案至高无上沐着阳光和和平在歌声中长大的我们总是神情专注充满感激我们知道锐利的锋芒以及锃亮的光泽这是真实而真正的风度镰刀壁开黑暗也切削思想斧头砸碎锁链也锻打筋...  相似文献   

19.
朱德的党证     
徐湘玲 《学习导报》2011,(14):40-41
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的库房里保存着一份极为珍贵的档案——一本长10厘米、宽6.5厘米的小册子。册子的封面正中竖排印着“中国共产党党证”7个繁体大字,一枚刻有镰刀斧头标志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红色圆形印章端庄地盖在这几个字上,封面上方弧形印着“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下方横排印着编号“第001128号”。这就是78年前朱德的党证。  相似文献   

20.
<正>1927年9月爆发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是毛泽东直接领导发动的第一次军事斗争,而纪实这一历史事件的《西江月·秋收起义》是毛泽东的第一首军旅诗词。西江月秋收起义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毛泽东生前没有公开正式发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