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凉山彝族来源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彝族是我国西南历史悠久、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共三百余万,分布于滇、川、黔、桂四省区。其中一百多万聚居于川、滇交界的大小凉山,自称“诺苏”,讲彝语北部方言,直到解放以前,其社会发展还处于奴隶制度阶段。关于彝族族源和凉山彝族来源的问题,至今还无一致意见。对凉山彝族来源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最近,我们与四川省政协在乌蒙山区扶贫调研时,恰逢"悬崖村"备受关注。社会各方都在思考:贫困的凉山彝区如何奔小康?凉山彝区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是从奴隶社会"一步跨千年"的"直过区"。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近年中央和省市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凉山彝区发展很快,但贫困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一是贫困面广、程度深。凉山彝区2015年末贫困人口37.2万,贫困发生率13.4%,比四川省和全国分别高7.9和7.7个百分点。仅凉山州就有23万贫困人口居住在高寒地区、严重干旱缺水地区、  相似文献   

3.
民主改革前,川、滇大小凉山彝族社会,存在一种体现人身占有的严酷等级制度,社会的全体成员被分成黑彝、曲诺、阿加、呷西四个等级。黑彝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左右,占有绝大部份的生产资料和程度不同地占有生产工作者——曲诺、阿加、呷西三个等级的人身,居于世袭特权统治者的地位,极端贱视劳动,是彝族社会中的奴隶主阶级。曲诺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他们的人身世代隶属于黑彝主子,必须为主子提供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的内迁,使其成为中国彝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以南开大学边疆人文研究室陶云逵、高华年、黎宗瓛和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罗常培、马学良以及西南联大袁家骅、曾昭抡等为代表的西南联大学者,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对川、滇、康等西南诸省的彝区进行广泛的田野调查,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培养了一批年轻的彝学研究者,为中国彝学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5.
周智生  李伟 《求索》2005,(12):17-19
本文以滇藏川交接区域地缘发展研究为中心,一方面总结了历史时期地缘经济联系对促进滇藏川民族地区经济互动发展的历史作用;另一方面在赴滇藏川三省毗邻地区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目前滇藏川交接地区地缘经济的主要发展内容和联系方式进行了细致梳理。结合历史经验和发展现状,研究认为,地缘经济联系是西部多民族地区间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促进西部民族地区内源性发展能力培育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妇运》2013,(9):33-35
2012年以来,乐山市妇联围绕省、市"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这一中心任务,组织动员全市各级女干部、女企业家、高知女性和巾帼志愿者深入彝区,以"一帮一,姐妹互助;手牵手,小康同步"为主题,以送文明、送卫生、送健康、送技术、送资助等"五送"为内容,创新开展彝区妇女"巧手"活动,着力以妇女发展促进家庭发展推动彝区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普雄地区习惯法为考察重点,介绍凉山彝族习惯法的概念以及普雄地区习惯法的具体内容,剖析了凉山彝族习惯法的特点和作用。凉山彝族习惯法在弥补国家法的不足,维持社会秩序以及传承彝族法律文化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并发挥其积极作用,努力克服其消极影响,从而在凉山彝区社会中实现法治现代化与传统法文化的和谐发展,推进民族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8.
《云南人大》2009,(7):I0009-I0012
昭通市地处滇、川、黔三省结合部,2001年8月撤地设市,辖10县1区,总面积2.3万平方公里,有汉、彝、苗、回等24个民族,2008年末总人口549.5万。改革开放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  相似文献   

9.
蜀中大地     
川滇合作成绩显著我省和云南作为相邻的两个西部大省,近年来区域经济合作成效显著,并不断向纵深发展。川滇两省地域相连,文化相近,两省的合作具有长期的历史渊源和众多的便利条件。我省已成为西部地区的排头兵。而云南则拥有大量的待开发资源和区位优势。随着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扩大与深化,云南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产品进入东南亚的重要通道。川滇两省的合作务实进取,成效显著,经济互补性得到了充分体现。2001年川滇两省经济合作和社会交流继续呈现良好发  相似文献   

10.
创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是构建和谐社会和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凉山彝族地区因特殊的地理环境和风俗习惯,民间传统权威德古作为知晓彝族习惯法的纠纷调解者,对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有序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是彝区实现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社会治理路径的重要动力。对凉山彝区传统权威德古在基层参与制定乡规民约、调解民间纠纷、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等治理过程中的功能进行梳理分析,探讨其参与治理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可推动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的创新、探索与改善。  相似文献   

11.
水富位于川滇两省交汇的腹心地带,地处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带和昆明经济圈三大经济区域交叠处,既是云南面向华中、华东地区的门户,也是云南经济发展的“桥头堡”。水富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水富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2.
一现有资料表明,清初以来,凉山彝族的商品交换以鸦片种植为转折,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系指整个的清代;第二阶段则从清末始至1950年10月凉山全境解放止。在鸦片种植前的整个的清代,由于生产水平的低下和数千年以来的自然经济的束缚,凉山彝区的商品交换一直处在一种封闭保守的缓慢发展之中。其主要特点为: 1.可用于交换的剩余产品不多,并基本局限在以有换无。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学者们对彝文的表音、表意问题发表了不少文章。笔者正学读一点较简单的彝文古书,也学一点凉山规范彝文,但都研究不深,加上汉语文水平不高,认识不到争论表音、表意,对于书写彝族古籍文献的彝文和凉山规范彝文有什么意义。从作用上看,凉山规范彝文在扫盲中见效快,它给凉山彝区广大彝族介绍了很多现代科  相似文献   

14.
在华主席、党中央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指引下,《凉山彝族奴隶制》一书的编写工作正在进行。川、滇两省交界处的大、小凉山彝族地区,在民主改革前还保留着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奴隶社会。从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三年,根据毛主席、党中央关于要尽快对我国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指示,在中央有关单位和川、滇两省地方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在大、小凉山彝族地区进行了多次社会历史调查研究工作,搜集了大量的宝贵资料,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刘少奇、林彪、“四人帮”  相似文献   

15.
版图上的昭通,位于滇东北部,楔入川、黔交界地。西北、东南分别与四川凉山和贵州毕节两个彝族聚居区为邻。境内气候温和,然冬季酷冷。历史上这里曾是彝族聚居的地方。全区现有彝族14.2万,属于区内主体民族之一。四川凉山彝族传说,昭通是其祖先的居住地,彝语称“滋滋扑窝”。是否彝族为昭通最早的民族?民国《昭通县志稿·种族》记:“昭之为地本属荒服,地广人稀。旧《志》所载,最古者莫如徭人,其次曰夷(彝)曰苗曰回等0……,徭人又号曰马湖子。其俗穴地而居,或处山岭。均另筑高堆,下留一门以为出入。今四乡多有之,或名梁王堆…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在研究人类社会经济形态中的租佃关系时,不能只注意发生租佃关系的各等级所处的经济地位,而应该同时重视其所处的社会地位及相互间的经济关系,尤其是他们的法权地位。文章通过对民主改革前凉山彝区租佃制产生的社会原因,存在情况及历史作用的分析后指出,这种租佃制是属于奴隶制性质的。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凉山彝族地区的家支聚会不仅频繁,而且规模大,家支聚众打砸抢案件呈上升趋势,影响了彝区的社会稳定;民间纠纷一律由民间调解员按传统习惯法进行调解,习惯法的使用频率高,因而其消极作用也更加明显。文章对因家支、习惯法引起的彝区社会治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8.
川、滇交界的大小凉山地区,是迄今彝族人民主要聚居之地。境内群峰耸峙,山势峻峭,河流纵横,峡谷深遽,自然条件十分复杂。彝族人民生息、繁衍于此,已有悠久的历史,世世代代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集体的智慧,向大自然进行着艰苦的斗争。  相似文献   

19.
对民主改革前四川凉山彝族社会中黑彝、曲诺、阿加、呷西四个等级,说黑彝是奴隶主阶级,阿加、呷西是奴隶,这大致已不成问题。惟曲诺的阶级性质,迄今尚无定论。在这里谈点粗浅的意见。曲诺是黑彝统治下三个被统治等级中的最高一个等级,人数占凉山彝族总人口的一  相似文献   

20.
马国君 《思想战线》2011,37(2):123-128
康区位于今川、滇、藏及甘、青交界地带。元代始于其地设土官。明朝为隔绝蒙番,屏蔽川、滇,继续在这里设置土司。明末清初,漠西蒙古和硕特部乘西藏动乱之机举兵入藏,并控制康区,对川、滇、青边境构成巨大威胁。清廷惮于国内不稳,边疆多事,乃对漠西蒙古和硕特部实行"绥抚"。康熙末年,漠西蒙古准噶尔部袭占拉萨,形成挺进川、滇、青态势,西南边疆遂成为清朝内陆边防的"软肋"。康熙帝乃实施"驱准保藏"之战,以加强对康区的控制。雍乾时期为防范漠西蒙古再次入藏,清廷在康区实施"改土归流",从而使西南与西北连为一体,为击败准噶尔蒙古,实现祖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