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经济法产生之初,它与民法、行政法的关系就成为学界争论的热点。从目前的情况看,经济法同民法的关系已经基本成为定论,即分别调整国民经济管理关系和平等主之间的人身财产关系。而同行政法的关系国内外学者则各持己见,他们分别从经济学、行政法学角度研究两者关系,得出了一些建设性的结论。认识两者的关系应该坚持唯物辩证法,运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去把握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政党关系和谐与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政党关系是一个国家和社会中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关系。政党关系和谐是政党关系的一种良好状态或理想状态,其本质在于和而不同、求同存异,配合得当、各尽所能,功能优化、利益共享,各得其所、彼此满足,协调发展、共同繁荣。新时期,我国的政党制度与政党关系和谐面临着新的发展需求,需要按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来认识我国的政党制度与政党关系。  相似文献   

3.
张发林 《国际展望》2022,(6):32-50+150-151
中美关系并非单纯表现为冲突或合作,而是呈现“冲突-合作”复合形态。对此,可从关系细分、关系分层、关系聚类和关系波动四方面进行剖析。关系细分指中美关系的互动方式不是冲突与合作的二分,而是可细化成一个从冲突到合作的谱系,该谱系至少包含显性暴力冲突、显性非暴力冲突、隐性冲突、胁迫性合作、竞争性合作、依附性合作和对称性合作等明确类型。在不同问题领域之间,中美互动和关系形态存在多样性,形成关系分层。在地理空间上,中美关系还表现出以各自为中心的关系聚类,具体体现为中美两国在不同关系网络中的重要性以及与相关国家的亲疏远近。关系细分、关系分层和关系聚类综合构成了中美两国在特定时期的总体关系形态和在特定时间段中的关系波动。这种波动又可区分为关系调整和结构性变化,当前的中美关系已出现明显的结构性变化特征。本文尝试对“冲突-合作”复合形态进行分析,从而为管控中美分歧和促进双方合作并为中国对外政策的制定提供必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保中 《法制博览》2013,(5):145+125
特别权力关系是行政法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在特别权力关系中一方当事人的权利受到一定的限制并负有特别的义务,这种关系不同于民事法律关系和一般行政法律关系,特别权力关系存在与公务员与国家、学生教师与学校、服刑人员与监狱等法律关系中。虽然特别权力关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批判和反思,但是它并没有消亡,有它的生存空间和存在价值。对特别权力关系基本内容的探讨和研究是本文的目的,以其能引起大家对特别权力关系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人们对劳动关系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从劳动关系的转变到对劳动关系矛盾的分析,从建立劳动关系调处机制到如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以及工会在推进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和作为等。在这些研究中人们应关注一个新概念:劳动关系调节模式,它会给人们新的启发和思考。一、问题的提出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人们首先将着力点放在不断健全劳动争议调处机制上,例如健全集体合同制度、推行工资协商制度、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以及加大劳动争议的协商、调解、仲裁、  相似文献   

6.
论中非科技合作关系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涛 《国际展望》2011,(2):113-126
中非科技合作关系从古至今一以贯之。从传统到现代的科技交往历程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新中国成立后,中非科技关系完成了从自发到自觉的建构,体现出平等相待、无私援助的特点。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中非科技关系从援助逐渐转为合作,讲求实效、互利共赢,中非科技关系日益发展。2000年以后,中非科技关系从原则向政策、从政策向机制过渡,完成了两次大的提升过程,不断深化。2009年“中非科技伙伴计划”的提出,确立了中非科技关系的机制。中非科技关系进入一个新时期,并日益成为未来中非关系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7.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始终要从宏观上处理好十大关系,即经济方面的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共富的关系,政治方面的民主与法制、自由与平等的关系,文化上的一元与多样、平顺宽容与互信友爱的关系,社会方面的活力与秩序、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人的发展与生态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民事立法是以民事法律关系为主线展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可称为民事法律关系法典。民事法律关系是民事关系法律化的成果,是民法对民事关系的调整机制,对民事法律关系进行全面的分析也就成为律师分析民事案件、办理非诉讼民事法律事务最全面、最有效的思维方法。本文以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思路论述民事法律关系分析法的内涵、操作要点及其实务价值。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劳动关系的现实运行和劳动关系的理论研究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劳动关系研究的范围、方法以及主题都在发生改变。目前,具有代表性的劳动关系研究范式是跨国劳动关系制度研究和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这两种研究模式为传统的劳动关系研究打开了新的、更加广阔的视野,但是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学术界正在积极探索新的适用于全球化背景下的劳动关系理论。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正处在一个大时代。这个大时代有五个重要标志:其一,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其二,西方大国整体性低迷;其三,非国家行为体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关键作用;其四,全球性问题首次受到全球广泛、共同关注;其五,全球化、多极化、信息化、民主化进入新阶段。大时代呼唤大战略。中国的大战略设计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群策群力,汇聚集体智慧。中国未来大战略需要集中关注十大关系:一是第二和第八十八的关系;二是利益扩展与战略跟进的关系;三是新问题与新能力的关系;四是"关键"与"首要"的关系;五是"官"与"民"的关系;六是原则与政策的关系;七是内政与外交的关系;八是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的关系;九是战略机遇与战略挑战的关系;十是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刘颖 《工会博览》2006,(13):9-9
劳动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之一。近年来,北京市丰台区宛平城地区办事处工会通过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由三方代表共同协商解决劳动关系问题或由此引发的群体性、突发性事件,深入贯彻实施《劳动法》、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借助系统思维方法,深刻地论述了发展、改革、稳定之间的关系。在邓小平看来,发展、改革、稳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系统整体,三者之间不仅存在着双向作用关系,而且存在着交叉作用关系;同时,发展、改革、稳定系统的内在关系是经常变化的,每一要素作为大系统中的子系统也是变动不定的,必须把该系统当作一个运动变化的过程来对待,才能把握三者的真实关系。  相似文献   

13.
国际关系中的“权力”问题——关系性权力观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系性权力观认为,权力关系是行为体例行化了的互动与交易的产物。在权力关系中,并通过权力关系,国际关系的行为体实现了关于偏好和预期的信息的互动,并完成了对各自所拥有的资源和事件的控制权的交易,从而获得了解决自身所面临问题的行动能力,同时还实现了对他者行动的影响、控制和支配。与关注权力冲突、压迫和剥夺一面的实体性权力观不同,关系性权力观看重作为不等价交易和冲突性合作过程的权力关系,强调权力关系的整合、使动功能。判断和理解国际关系行为体的行为,必须首先对具体行动领域的权力关系进行知识的重构。  相似文献   

14.
霍起迈 《工会博览》2006,(23):12-13
不久前闭幕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再一次明确了今后若干年内建设和谐社会将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中心目标,并为我们描绘出未来和谐社会的"蓝图"。作为一个和谐社会,要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也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它涉及到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的关系……然而,我们万万不可忽视的是,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起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正如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四届三次执委会于2005年12月通过的《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协调劳动关系、切实维护职工合法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我国执政党与民间组织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党与民间组织之间的关系是现代社会关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妥善处理执政党与民间组织的关系,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扩大党的社会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构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些年来,中国民间组织的发展势头强劲,数量和作用不断扩大。在提倡吸收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的今天,我们应当研究和借鉴外国政党和政府处理与这类组织的关系的经验教训,使执政党与民间组织之间形成和谐融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王立东 《法制博览》2024,(2):145-147
互联网平台劳动关系的认定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劳动者权益保护和平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定义、法律框架、认定标准与要素等多个方面对互联网平台劳动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讨论了互联网平台劳动关系的定义和特征,分析了现有的法律框架和相关法规对互联网平台劳动关系的认定。其次,探讨了互联网平台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与要素,讨论了互联网平台劳动关系认定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最后,展望了未来互联网平台劳动关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张帅 《法制博览》2015,(6):168-170
警民关系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关系在一系列法律法规规范调整下形成的一种互动和谐的关系。构建新型警民关系要深入贯彻以往重视不够的理念和原则。文章注重公安特色的同时,吸收社会学、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等相关学科的专门知识,分四个方面论述。首先解释说明警民关系的概念特征及社会意义。其次着重分析我国目前警民关系现状。第三是对影响警民关系的因素的深度探析。第四是提出构建良好和谐警民关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工会博览》2013,(10):1-1
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经济关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安定和谐的基础.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建立健全,是由我国劳动关系的转型和当前的特征决定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随着经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劳动用工制度和企业分配制度的改革,劳动关系日趋市场化、多样化,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差别、利益冲突不断扩大,集体劳动争议和劳动利益争议增多,劳动关系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所有这些,都要求在劳动关系的调整机制上作出改变.  相似文献   

19.
龚潇 《法制博览》2013,(11):225-227,192
对民事案件而言,甄别劳动关系、劳务关系与雇佣关系及其适用民事责任,是非常棘手的问题。实践中这三类案件相互交错,特别是劳务关系与雇佣关系多为口头合同。随着社会经济的多元化,这三类案件数量日益增多,区别其特征及其归责极为重要。《侵权责任法》颁布实施后,传统雇佣关系和劳务关系定责又有新变化。笔者根据多年的办案实践和对法律理解,对上述问题作一些探讨,以讨教方家。  相似文献   

20.
我国《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合同关系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强化了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有助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和谐稳定。部分用人单位规避劳动合同法的限制,促使劳动者先与其他单位签订形式上的劳动合同,转移劳动者劳动关系,其后通过签订借调合同,分离劳动者劳动关系和劳动用工,使劳动者在本用人单位工作。用人单位凭借借调行为,形成借调关系,避开劳动合同法的义务性、禁止性规定,减轻、规避用人单位法律责任。而劳动者则不得不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形式上的劳动关系,损害自身的合法权益。借调行为的滥用,造成劳动关系与劳动用工的分离,增加劳动用工管理、规范的难度,规避劳动合同法规定,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违背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的原则。因此,应从法律制度、行政规范、司法监管等各方面制定有效措施对借调行为进行规范、管控、制裁。从而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劳动关系的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