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梁漱溟从事的乡村建设运动,是以其文化哲学为理论基础。在实践上,追求城乡、工农业、知识分子与农民以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和谐,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尤其是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的启迪。  相似文献   

2.
1988年6月23日,著名学者梁漱溟逝世,享年95岁。梁漱溟之为人是受到世人普遍尊敬的。按惯例,梁漱溟过世后,例行的追悼会还是要开的,印发一则"死者生平"也是不可少的。对于梁漱溟的"生平介绍",必然绕不开1953年他"廷争而折","顶撞"毛泽东的那段往事,即在1953年9月召开的全国政协常委扩大会议上,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的“不争论”思想是充分体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原则的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战胜“左”的思想影响的强有力的思想武器。正确认识和全面理解邓小平的“不争论”思想,对于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不争论”思想是我们战胜“左”的思想影响,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的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1、“左”的思想的影响是改革开放的主要思想障碍。“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①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正是“左”的思想产生和存在的根本原因。由于我们还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我们脑海里的社会主义与改革开放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就产生了很大的出入,所以我们会对改革开放产生这样或者  相似文献   

4.
刘霄 《廉政瞭望》2015,(1):60-61
近百年过去了,"世界会好吗"这个问题,依旧不断被世人问及。而志在用一生来构建答案,试图找寻中国文化出路的梁漱溟一度"被埋于泥土里",不为后人所深知。他的子孙认为,梁漱溟被放置于边缘了。虽身负"新儒学代表人物","国学大师","乡建运动领袖"等名号,但因50年代,与毛泽东的争执,让他深陷漩涡。时至"中国乡村建设110周年纪念活动"日前的举行,廉政瞭望记者参  相似文献   

5.
延安长谈颇畅1938年1月,梁漱溟到延安就抗战前途和阶级斗争等问题同毛泽东交谈了8次,每次时间都在两小时以上,最长时则通宵达旦。半个世纪后,梁漱溟还能清楚地回忆起同毛泽东交谈时的情景:“他说得头头是道,人情人理,使我很是佩服。可以这样说,几年来对于抗战必胜,以至如何抗日,怎样发展,还没有人对我作过这样使我信服的谈话,  相似文献   

6.
梁漱溟,桂林人,年少敏于学,24岁应蔡元培之聘,当上了北京大学的教授,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便成了名满天下的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号称是“中国最后一个大儒”。毛泽东与梁漱溟二人同庚,他们初识于1918年,在杨开慧的父亲、北京大学教授杨昌济家里,那时毛泽东只是北大图书馆的一个小职员。  相似文献   

7.
梁漱溟与毛泽东“唱反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漱溟,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便成了名满天下的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号称是"中国最后一个大儒".毛泽东与梁漱溟二人同庚,那时毛泽东只是北大图书馆的一个小职员,他们初识于1918年,在杨开慧的父亲、北京大学教授杨昌济家.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形势越来越好.1957年是新中国诞生以来最好的年份之一.后来的“右派”头面人物之一的章乃器曾动情地说道:“今天社会主义事业已经如此辉煌.”为了更好更快地建设社会主义,1957年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旨在全党重新进行一次普遍、深入的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反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  相似文献   

9.
正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形势越来越好。1957年是新中国诞生以来最好的年份之一。后来的"右派"头面人物之一的章乃器曾动情地说道:"今天社会主义事业已经如此辉煌。"为了更好更快地建设社会主义,1957年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旨在全党重新进行一次普遍、深入的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反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环节之一是各界人士向中共提意见和建议的"鸣""放"。后面发生的事情却是始料未及的。民主党派和知识界原本并没有多少人对大鸣大放感兴趣,但在诸多积极分子的鼓动下,就加入了大  相似文献   

10.
梁漱溟心怀振兴中华的热愿,通过深入开掘儒家文化资源,重新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从而为近代中国开出一条超越西方的现代化新路。在他看来,文化是一个国家强弱与否的本原。近代中国之所以落后,其根源在于文化的失调。早熟的中国传统文化尽管在价值方面超过西方文化,但是在征服外物、应对国际竞争等方面却是不及西方文化。尽管如此,复兴中华民族却是既不能也无法走西方化的路子,只能从中国的文化传统出发,兴发儒家学说的真意,重建民族文化。总体来看,梁漱溟的文化民族主义主张具有明显的文化决定论倾向、儒家中心主义倾向、中体西用倾向和天下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1.
把经济学的“边际理论”作为一种分析框架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 ,能够帮助我们发现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的“盲区”。本文的分析思路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 ,分离出教育内容质量、教育投入量、教育方法、教育活动时间及教育对象思想状态等五个要素作为进行理论分析的四个关系变量。通过凸现变量间的矛盾运动 ,试图揭示出思想政治教育中“边际效应”的作用机制 ,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
建国初,刘少奇同志提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的重要思想,并写进了党的第一次组织工作会议决议,曾一度被中央批准成为当时党的工作指导性方针。但这一思想在1953年6月被当作"右倾观点"受到批判,以后被党中央过渡时期总路线所取代。"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刘少奇同志被打倒,其"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的思想更是被诬蔑为刘少奇"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纲领。当然,"文化大革命"中那些政治诬陷已经不值一驳。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刘少奇同志"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的思想一直存在争议。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巨  相似文献   

13.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左”的根子很深,时间很长,影响很广,纠正起来也难。直至今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同样受到主要来自“左”的干扰,正如小平同志所指出的:“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来分析,“左”倾思想的认识论根源是主观唯心主义,即“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从根本上违背了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唯物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是梁漱溟先生辞世30周年,他一生桀骜不驯,恪守"独立思考,表里如一"的信条行走于世,是20世纪中国极具铮铮傲骨和道义精神的知识分子之一。终其一生,他执着于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求索,既坐而言,亦起而行,是一位行动的儒家。梁漱溟一生以研究人生和社会为己任,在给学生田慕周的信中说,"吾自是一‘非常人物’,莫以俗人看我也。"他曾想出  相似文献   

15.
在研究第一次国共统一战线时,我们必然要涉及到它的形式——党内合作的方式——产生的原因。很显然,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孙中山只同意这种联合方式。而孙中山坚持这种合作形式的思想原因何在,至今众说纷纭,看法不一。大多数人说孙中山意在增加新鲜血液,挽救国民党,以推进革命;有的人认为孙中山觉得这比之党外合作更为紧密,有了不同意见可以及时解决;一部分海外学者则曲解“容共”即“溶共”,或言因为孙中山对共产党不太信任,他的意图是“以防不测”,也有人  相似文献   

16.
儒家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古代中国社会的统一、稳定、繁荣,做出过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同时,儒家优秀文化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主要来源之一,而它并没有因为历史的沉淀而失去生命力,其精神和智慧仍然有丰富的时代价值。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通过儒家经典传承下来的价值标准、行为准则、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精神价值等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实现立德树人,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在总结经验中提出的"不搞争论",是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创新性回答,它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必须全面、科学、准确理解。在邓小平思想中,"不搞争论"和"不动摇"两者是统一的。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问题上不容搞争论、"动摇不得",在"坚持社会主义的探索道路"上不能搞争论,实践中还没有经验需要"试""闯"的问题不必争论。无论是"不搞争论"还是"不动摇",都要服从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9月14日,云南省德宏州纪委官方网站发布:德宏州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段培相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审查。消息一经发布,立刻引来广泛关注,网上点击率迅速攀升……从一名普通教师到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从州委办公室副主任到州委副秘书长、州广电局局长,再到州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一路走来,他显然是个"成功人士"。他得到了很多。他功成名就,  相似文献   

19.
周如川 《世纪桥》2012,(3):43-44
梁漱溟一生致力于教育实践,给我们留下了可贵的教育文化遗产。本文意在阐述其教育思想形成的背景、主要内容,并结合教育现状,揭示其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  相似文献   

20.
邱军 《理论研究》2003,(5):30-31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