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革命主体理论的创立经历了一个从形成到发展完善的过程,对指导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亲手锻造出来的,并承担着推翻资产阶级、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使命,虽然他们一开始会被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拜物教所蒙蔽,但是他们最终会觉醒,发动无产阶级革命。在这个过程中,无产阶级需要掌握革命的领导权,成立政党以领导革命,并团结农民建立工农联盟,以使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马克思的革命主体理论对指导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具有重要意义,毛泽东等同志吸收了革命主体理论的有益成果,并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创新性地发展了马克思的革命主体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并把这种理论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在1847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1864年又建立了第一国际。他们在建立和领导这两个国际性的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从多方面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一在1847年共产主义者同盟(以下简称同盟)成立的时候,马克思、恩格斯亲自为它制定了一个科学的革命纲领——《共产党宣言》和严整的组织章程,使无产阶级政党一产生,就在政治上和组织上不仅同资产阶级政党,而且同无产阶级的其他组织区别开来,成为整个无产阶级利益的忠实代表,成为工  相似文献   

3.
魏玛现代化进程的急剧扩张催生了以白领职员为代表的中间阶层。这一新兴阶层虽出生于无产阶级家庭,却凭借经济合理化的生产链条,在物质条件与意识形态上逐渐趋同于资产阶级。不过,在1929年经济危机的冲击之下,他们被迅速抛入社会边缘,成为了资本主义时代的零余者。一方面,他们的经济基础被严重削弱,重新复归无产阶级的行列;而另一方面,他们却力图在大众文化的幻影中维持虚假的资产阶级身份意识。这一无产阶级的物质存在与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之间的紧张关系,加剧了他们的生存困境与信仰危机,并最终驱使他们投入国家社会主义的怀抱。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诞生的根本标志,就应该是对于无产阶级作为世界历史的主导力量的确认;而对无产阶级历史地位的深化也是推动历史唯物主义宗教观发展的内在原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以哲学批判所揭示的无产阶级历史地位为逻辑起点,是对成熟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是哲学批判的发展完善。批判政治经济学,就是批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现代宗教的本质,只有在理解了宗教和资本合流的历史前提下,才能理解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为什么把反对宗教看做反对资本统治必须完成的一个任务来对待。试图立足于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使命的辩证统一性来讨论马克思宗教观的唯物史性质及其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毛泽东同志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出发,深刻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规律,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的思想。”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列主义的重大贡献。一、领导权的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欧洲1848年革命爆发后,就表述过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必须争取领导权的思想。1850年,他们总结了西欧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经验,告诉德国的工人  相似文献   

6.
无产阶级在自己的政党领导下,在推翻了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以后,无产阶级先锋队成为全国范围的执政的党、掌权的党。“国家政权的全部政治经济工作都是由工人阶级的觉悟的先锋队  相似文献   

7.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以前,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不可调和的。他们认为,武装起义在无产阶级革命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也不排斥在一定的条件下,利用合法斗争的形式(特别是在不具备革命形势和资产阶级合法性占统治地位的时期,利用合法斗争手段)。到了九十年代初,欧洲工人运动有了新的发展。第二国际各国社会主义政党利用公开合法地位,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积聚与锻炼革命力量,开展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获得了很大的成绩。  相似文献   

8.
1.自由原是资产阶级在反封建专制斗争中高高举起的一面大旗。由于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的广泛宣传,它便深入人心,成了最令人神往的圣物。资产阶级革命者固然把自由当作了最高理想而为之奋斗,并建立起了他们的“自由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者,在民主革命斗争中也往往把自由看得高于自己的生命和爱情,发出“不自由勿宁死”的誓言。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革命道路理论,主张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腐朽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最终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这一理论在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中得到了成功的运用。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着眼于中国是农业大国、城市中工人势力弱小的具体国情,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学说的基础上,独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革命道路理论。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向重视无产阶级政党在革命斗争中对待其他民主政党的策略原则。早在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创立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就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在领导反对资产阶级斗争时,一定要重视建立同其他革命阶级和派别的广泛政治联盟。以后列宁根据俄国革命的实践经验,进一步论证了无产阶级政党同其它政党的关系的原则和要求。这就为无产阶级政党在革命斗争中坚持统一战线,同各民主政党建立合作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建立无产阶级国家的问题上,人们都非常熟悉一个基本的命题:要建立无产阶级国家就必须彻底打碎旧的即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这对于我们说来已是极简单而又极明确的问题,似乎没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了。其实不然,社会主义实践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以致使许多原先的定论需要重新进行思考打碎旧的国家机器的问题就是这类问题之一。我们原来只是熟记了“必须打碎”这一结论,但是对于怎样才算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和为何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则想得很少,也很不具体。我们往往会认为无产阶级国家的建立这件事本身就意味着旧的国家机器已被打碎,因此,关于否定旧国家的问题就从历史上消失了,但是三十多  相似文献   

12.
王业建 《学理论》2014,(9):36-37
卢卡奇阐释了阶级意识的含义,考察了它的发展历史,探讨了资产阶级阶级意识和无产阶级阶级意识。他认为无产阶级阶级意识是无产阶级革命取得成功的关键,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环境中,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形成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现在有一种说法,就是应该用阶层分析代替阶级分析了。你对这个观点怎么看?这种说法不是最妥当。我认为只要社会存在阶级,就必须有阶级的眼光。在解放前,我国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还有很多小资产阶级。解放后,党开展土地改革运动,资产阶级和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关于我国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不断革命”思想在中国条件下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还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号召无产阶级参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是,“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以便德国工人能够立刻利用资产阶级统治所必然带来的社会的和政治的条件作为反对资产阶级的武器,以便在推翻德国的反动阶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创始人,他们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基本观点,是我们必须坚持和发展的。这些基本观点,可以概括成为必须保持党的先进性等七个方面,他们还提出了执政党建设某些思想。  相似文献   

16.
平均主义是在小生产基础上产生的,是个体手工业和小农经济的产物。它反映了小资产阶级要求在消费资料分配上绝对平等的愿望和要求,是小资产阶级平等观在分配问题上的表现。无产阶级平等观是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产生的,是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产生的。恩格斯指出:“从消灭阶级特权的资产阶级要求提出的时候起,同时就出现了消灭阶级本身的无产阶级要求。尤其是从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开始,把公民的平等提到首位以来,法国无产阶级就针锋相对地提出社会的、经济的平等的要求,这种平等成了法国无产阶级所特有的战  相似文献   

17.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告诉我们,只要世界上存在着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种对立的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就不仅存在,而且还是复杂和激烈的。在社会主义制度尚未建立起来之前,资产阶级就千方百计地丑化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围剿、镇压社会主义运动;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时,他们又公开地进行武装干涉、经济封锁;在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巩固和发展时,他们又采用“和平演变”的战略,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渗透,以期达到颠覆社会主义之目的。  相似文献   

18.
过去,我们在宣传平等问题时,总是强调无产阶级平等是真实的,资产阶级平等是虚伪的。谁要是谈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平等,批评社会主义社会还有不平等现象,就会立刻受到指责,甚至给人家扣上盲目崇拜资产阶级平等的大帽子。然而,这样做并不能使人信服,相反,在一些人心目中,倒是觉得资产阶级是很讲平等的,无产阶级反而不如资产阶级。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我们没有把平等类型和平等发展程度两个概念区分开来。实际上,这两个概念是不同的。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一点,势必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思想混乱。所谓平等类型,是指平等的阶级属性。从这个意义上讲,资产阶级有资产阶级的平等,无产阶级有无产阶级的平等。我们说资产阶级平等是虚伪的,就是说它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  相似文献   

19.
工人阶级政党是代表无产阶级及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政党,它的最终目的是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使人类都得到解放.工人阶级政党是实现无产阶级伟大历史使命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 一、工人阶级政党是在工人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在历史上,并不是一开始就有政党.政党是近代阶级斗争的产物.真正能称得上政党的是在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中首先产生的.本来,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同时出现于14、15世纪欧洲的工场手工业时期,随着18世纪产业革命的发展而壮大起来.在资产阶级革命初期,无产阶级曾同资产阶级共同反对过封建贵族势力.但是,当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后,便一脚踢开了它的联盟者."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  相似文献   

20.
四、关于社会主义思想的高级形态——科学社会主义及其分期社会主义的高级形态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英、法等国产业革命的实现,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明显暴露,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阶级斗争和独立工人运动的崛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突破,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创造了较为全面的客观条件。这时杰出思想家卡·马克思和弗·恩格斯在参加阶级斗争,工人运动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阶级立场、世界观和政治现的转变。他们从资产阶级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