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敦煌文化是"人类文化珍藏"和世界文化艺术的瑰宝。敦煌法律文献是敦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古时期我国法律文化传统的集中展示,是极其珍贵的法史资料,至今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仍有重大认识价值和古为今用的现实意义。本文对敦煌法律文献中的国家制定法、契约文书、婚姻家庭制度、经济商贸制度、诉讼法律制度作了一次试探性的整合和解读,以期揭示出敦煌法律文献对我国法律文化传承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出现导致双轨生殖体制的形成,对传统法律制度提出了挑战,各国纷纷以立法应对。其中最核心的法律问题就是受精胎胚的法律属性问题。各国在理论以及实践中分别作出不同的回答,包括主体说(分为有限自然人说和法人说)、客体说(分为财产说和私生活利益说)以及中介说。其中中介说作为一种最有解释力的理论为多数国家关于人工辅助生殖的立法奉行。采用中介说,是我国民法立法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3.
悬赏广告法律问题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我国法律未设明文规定,所以关于悬赏广告的法律性质素有要约说(契约说)与单独行为说的争论。主张单独行为说的学者在指出要约说局限性的基础上,多从保护相对人利益、维护交易安全和社会正义的角度立论。本文认为,我国虽无关于悬赏广告的明文规定,但如有相关的具体规则可资适用的,自应优先考虑适用。单独行为说的根本缺陷就在于法律上尚无关于单独行为的一般规则,依学理解决,难免滋生弊端,国内曾有不同法院对悬赏广告案件作出完全相反判决,即其适例。反之,采要约说,法律上有较为完备的规则为依据,加以正确适用,有利于案件的…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法理学界对法律渊源的研究具有三个发展脉络。第一脉络为“立法渊源说”(始于20世纪80年代)。这一脉络法律渊源学说呈现“本质渊源说”“表现形式说”“效力渊源说”和“混合渊源说”的发展逻辑。第二脉络为“司法渊源说”(始于20世纪90年代)。法律渊源学说从“法官法源说”精细化为“权威理由说”。第三脉络为“综合渊源说”(始于21世纪)。学界从立法和司法双重角度分析法律渊源价值和具体规范的法律渊源属性。回顾新中国法律渊源研究历程,可以发现,法律渊源研究始终围绕“法律渊源与法的表现形式”“法律渊源与法律方法”“法律渊源与法”核心争论点。法律渊源研究受国家法治建设发展影响、得益于国外法源理论且与学者研究视域有关,研究视角从法律渊源地位转为法律渊源适用,法律渊源内部理论逻辑与实践品性也逐渐完善。展望未来,法律渊源研究范式应超越制定法本位,研究场域囊括法治实践,研究目标致力于法律渊源体系,以构建实践性法律渊源理论。  相似文献   

5.
阴阳五行说在我国古代的思想理论领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有人称其为“中国人的思想律”。自然,它也会影响到法律领域。本文就阴阳五行说与我国古代法律问题作些探索。 一 阴阳五行说曾对我国古代法律产生过深刻影响。可以这样说,我国古代的法律是阴阳五行化的法律,我国古代的阴阳五行说是法律化的阴阳五行说。然而,阴阳五行说对法律的影响及其结合有个过程。  相似文献   

6.
法律文献目前已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但由于法律文献繁多、出版现状复杂、使得法律文献的查找非常繁杂。本文主要从我国法律法规的出版现状出发,介绍并分析了我国目前法律文献的四种主要载体,简述了检索我国法律法规的一些途径。  相似文献   

7.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把道德意识系统化的思想家。他熔法律和伦理于一炉,确立了伦理法律思想,对我国封建法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华法系能比世界上其他法系更早地甩开宗教和神学的束缚而独树一帜,这与孔子伦理法律学说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但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看法  相似文献   

8.
法律逻辑学的现实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立源 《河北法学》2000,(5):154-154
“法律逻辑学”,在我国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虽然历经20年的发展,但和其他学科比较起来,仍然应该说是一门“年轻”的学科。理论上说,“法律逻辑学”是一门工具性质的边缘学科,是司法科学(法学、侦察学等等)与普通逻辑学相结合的产...  相似文献   

9.
关于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各国法律规定的条件不尽相同,因此,在这方面的法律冲突是常见的。为了解决这方面的法律冲突,我国《民法通则》第14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定居国外的,他的民事行为能力可以适用定居国法律。”此规定,从规范类型看,这是属于一条单边冲突规范。说它是单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我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深入广泛开展,在实践中出现了国营企业要求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共同投资联合举办企业的情况,其中提出一个法律问题:这个共同投资举办的企业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法律地位?对于这个新问题,在我国现行的有关法律文件中没有直接、明确、具体、肯定的规范可供遵循。因此,在实践中对该问题的认识就会出现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该企业应具有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法律地位。(以下简称“合营说”)另一种观点认为:该企业只应具有我国《民法通则》所规定的法人联营的法律地位。(以下简称“联营说)。这两种观点的各自理由可以通过以下这个案例得到说明:  相似文献   

11.
孙伟 《法制与社会》2012,(14):79-80
预算牵扯到社会活动的诸多方面,它具有财政性、政治性、法律性等属性,预算的法律性是最根本性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到预算的效力与财政秩序。关于预算的法律性质问题,国外存在预算行政说、预算法律说、预算法规范说和预算措施性法律说等争论,预算法律说应该是最终的取向。基于财政立宪主义,我国的预算法律性质应采取预算法律说。  相似文献   

12.
劳动规章制度法律性质之“法律规范说”检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组织社会化劳动所必需的制度。2007年6月通过的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令人难以判断其对如何认定劳动规章制度法律性质所持的基本立场。我国劳动法学界倾向于将劳动规章制度归结为具有法律规范性质的行为规范,从而契合了"法律规范说"的见解,但是,"法律规范说"存在着逻辑矛盾,不符合我国劳动法制发展和劳动用工实践的现状,而从"契约说"的视角认识劳动规章制度性质应当是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古代,由于作为经济基础的小农生产方式的分散和落后,以及上层建筑领域里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和重德轻刑传统思想的影响,法学与法律思想未能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可以称作法学家或法律思想家的人为数不多。比较起来,明代中期的丘浚是一个在法律思想方面卓有成就的人物。丘浚,字仲深,广东琼山人。生于永乐十八年(一四二○年),卒于弘治八年(一四九五年)。他出身贫寒,聪敏好学,对经传史集、国政典故都很熟悉。景泰五年(一  相似文献   

14.
<正> 《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成熟的主要标志。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全面地、科学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将这些原理运用于法学研究,便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法律观,实现了法学史上的伟大革命。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不是天生的,而是批判继承前人法律学说的优秀成果,在革命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就马克思而言,在《菜茵报》时期,他的法律观基本上是由黑格尔的自由法和启蒙思想家的自然法所构成的唯心主义法律观。但这个时期的革命实践动摇了他对唯心主义的信仰,使他陷入了深深的“苦恼”,最后终于导致了他对黑格尔法  相似文献   

15.
法律全球化     
提到法律全球化,我们可能联想到整个世界生活在单一法律规则下的程度。基于全球合意或者由于全球所有组成部分的平行发展而形成,这种单一法律规则可能由单一的强制执行角色付诸实施。尽管两极世界和冷战的结束带来些许欣慰,但我们并没有过多移近国际法体制,无论是通过确立单一全球法律提供者和实施者,还是通过坚强有力的民族国家协商一致。如果我们已经有的话,我们会说国际法,而不是法律全球化。我们甚至也不能信心十足地说,法律已经全球化或普遍化,具体表现是不管他/她走到地球的什么地方,人际关系均被一定的法、即使不是各处都相同的法律…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会通中西的法律改革家——沈家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8月19日是我国近代著名法学家、法律教育家、立法专家沈家本(1840—1913)150周年诞辰。沈家本毕生从事法律研究和立法工作,建树卓著。他在主持晚清法律改革和法典编纂期间,对我国历代法律古籍进行了系统的考订和整理,首开研究中国法律史之新风,并结合中国国情,以会通中西为原则,把西方法律的一些可借鉴的原理、原则,吸收到新修的法律之中。他还是中国近代法学研究和教育的创始人,培育了一大批我国第一代系统掌握和熟悉中西法律的人才。沈家本一生既重实际,又重理论,著作等身,时人誉之为“法学泰斗”。本刊此期发表以下两篇文章,以供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法律院系的建设已经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对于法律院系的建设而言,法律文献的建设实属其中的重要一环。但对于国内新兴的法律院系而言,由于建设时间短和基础条件单薄,在法律文献的建设上不可能在短时期达到国内一流法学院的综合全面的水平,这就需要在保障基础文献的前提下,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专业法律文献馆藏。本文以北航法学院发展航空航天法律和管理学科的文献的设想为例进行了典型分析。  相似文献   

18.
墨子的法律观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作武 《法学评论》2004,22(2):138-144
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重要的思想家 ,他的学说中包含着一些重要的法律观。他以“天志”为“法仪” ,借助天的力量来塑造和设计社会的法则 ;他的“兼相爱、交相利”主张是其朴素平等观的表达 ,隐含着对人的基本权利的尊重和对私有财产予以保护的意识 ;他的“尚贤”论反映了小生产者参与政治 ,分享国家权力的愿望 ,但不能与欧洲早期的“民约论”划等号 ;他的“尚同”说既是对法律起源的一种认识 ,更是其君主专制主义思想观的高度概括。总之 ,墨子的法律观兼具积极和消极两面 ,反映了当时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小生产者思想追求的必然  相似文献   

19.
<正> 法律社会学(又称法社会学)是一种用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法和法律现象及其规律的知识体系,是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从方法论上说,它可以归属于社会学,但从它研究的对象来说,则属于法学,基于此,人们又说它是一门边缘科学。 在我国,长期以来,一提起法律社会学,就认为是“资产阶级的”货色,是为“垄断资  相似文献   

20.
<正> 菲利普·塞尔兹尼克(Philip Selznick,191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教授、社会学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法律社会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论著是《法律社会学》(载默顿等人编:《社会学》一书,1957年);《社会学和自然法》(载《自然法论坛》1961年第6期);《法德、社会和工业正义》(1969年)。一、法律社会学的发展塞尔兹尼克在《法律社会学》一文中首先提出法律社会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他所讲的"法律社会学"包括了"社会学法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