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情】原告周某曾经营字画生意。1996年11月13日周某在其朋友谷某(专业经营中西字画的业内人士)的陪同下,在被告省文物商店(以下简称文物商店)处购买了两幅画:一幅是程十发人物立轴(牧羊女图),另一幅是汪声远山水画,其中,“程十发人物立轴”为4500...  相似文献   

2.
官风清若一枝竹;囊空如洗两袖寒。这是后人为赞颂清代郑板桥而作的一副对联。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板桥是他的号。江苏兴化人。44岁中进士,居家候官4年,后被任为山东范县令。到任后,他常常不坐官轿,身着便服,脚穿草鞋,下乡察访。无论去哪里,不许鸣锣开道,不许打“肃静”、“回避”的牌子。夜间查巡,他只许一人提着写有“板桥”二字的灯笼引路,不许惊扰百姓。任范县县令5年,因政绩昭著,后调任潍县令。潍县临海,有渔盐之利,有“小苏州”之称。郑板桥依旧清白为官,爱民若赤,以“安黎元、济苍生”为己任。贫家寡妇之子上学无钱买书本,…  相似文献   

3.
莎士比亚在早期作品《威尼斯商人》中塑造了一个唯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夏洛克的形象,是莎士比亚喜剧的巅峰。可惜,生活中莎士比亚自己后来也沦为金钱的“奴隶”。他像夏洛克一样放起了“高利贷”,后来,他经常将那些还不起债的借钱人送上法庭。  相似文献   

4.
于谦(公元1398—1457年)字延益,浙江钱塘人。明成祖永乐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历任河南、山西、江西等地巡抚。他每次京都议事,于谦总是“空囊以入”,使得那些惯于受贿的达官显贵大失所望。有人劝于谦:你不送银两,不送贵品,就是随便捎点土特产也好啊。于谦哈哈一笑,举起两袖说:“带有清风”。并作一诗:“手帕麻菇和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于谦“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代宗朱祁钰在西华门附近赏赐给他一所大宅第,他说:“国难当头,臣岂敢自安”,坚决辞让不受。在他被害后,官兵去抄他的…  相似文献   

5.
人的一生总难免有些遗憾,一些执法者也是如此。清代诗书画三绝奇才郑板桥在为官断案中,虽然“难得糊涂”,但也留下了一个终身难忘的“遗憾”。他在山东潍县任知县时,接了一桩田产官司。原告刘家是一户财主,状告王家把已卖给刘家的十亩地占着不给。郑板桥接了状子,传来原、被告当堂断案。原告先拿出写有争议田地尺杆弓步、卖价、中人、年月日的地约请郑老爷过目。郑板桥当堂审查后,没有发现破绽。而被告却没有地约,只称“是祖上所置,已经过几代人,地约早已失去”,且只管种地,  相似文献   

6.
李实 《检察风云》2005,(20):26-27
送古玩字画虽然雅,但毕竟是送了值钱的东西,明眼人都能从这一送一收中看出其中的交易。因此,我们把这种贿赂称为“雅贿”、“雅贪”的常规形态。之所以称之为常规,就是因为还有超常规的,还有比“常规武器”更“尖端”的。其特征是:明明是送了钱,但给人的感觉并没有送,而是给了对方应得的东西,只是按市场规律支付了“劳动报酬”。这样,送者有理,收者心安,几乎看不出有什么“贿”的意思来。这种手法姑且被归纳为“雅贿”及“雅贪”的隐形态。隐形态确实“隐”得巧妙,“隐”得不太有破绽。然而,这种打给反腐机关的“擦边球”,却不能不让我们擦…  相似文献   

7.
鉴定有两种含义的解释:一是对人的优缺点的鉴别和评定;二是判别并确定事物的真伪。由此可见,鉴定者责任重大,万万不可疏忽大意。然而,时至今日,有识之士却对文物收藏界的鉴定师队伍发出谁来“鉴定”鉴定师的呼吁。更有正义者,面对鉴定师的黑箱操作虽无奈却痛恨他们的堕落。有一位年轻商人,文化底蕴较好,又喜欢字画,过去“下海”时做生意赚了点钱,就经常跑书画市场用高价买些名人字画,自己赏玩收藏,碰上知己,也送人共赏。一天,这位商人兴冲冲地来到一朋友家,告诉他自己花了8万元买了一幅吴湖帆的青绿山水画,待打开一看,那位朋友不仅失声大呼:…  相似文献   

8.
袁仕友 《政府法制》2008,(16):40-40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诗人和书画家。他出身贫寒,一生历尽坷坎。饱经磨难。做官前,他以卖诗文字画谋生,长期过着颠沛流离、穷困潦倒的生活。当上县令出人头地后,清廉如水,爱民若子,备受后人称赞。  相似文献   

9.
清朝有一位以“反腐”而名传至今的文人叫刘鹗,他的小说《老残游记》,深刻揭露了封建官场的腐朽没落、暗无天日,使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一席。然而就是这位专写他人腐败的人,自己也耐不住寂寞,悄悄搞起腐败来。翁同在乙未年(1895)五月廿一日的一则“日记”中写道:“刘鹗者,镇江同乡,屡次在督办处递说帖,携银五万,至京打点,营干办铁路,昨竟敢托人以字画数十件余。记之以为邪蒿之据。”刘鹗的行为,颇具代表性。在他没有机会时,他反对腐败,而且抨击激烈。然而一旦有了机会,他也急不可耐地想大捞一把。对此现象有学者提出腐败的“臭豆腐效应…  相似文献   

10.
“杨州八怪”之一的著名书画家、诗人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乾隆元年(1736)进士,授山东范县知县。范县地处黄河北岸,人口十万,县城仅四十五户人家,为鲁西的一个小县,墙内民风古朴淳厚,农民辛勤劳作,民间诉讼稀少。如遇诉讼,郑板桥也是详细了解案情,绝不冤枉无辜.故而史称板桥所在“有惠政”。有一次,村民扭送一对青年男女至县衙。  相似文献   

11.
他,在家排行第五,当地人习惯叫他丁五,原是江苏省射阳县海河镇彭庄村人.现已成为海关居委会居民。近几年.在海河镇有一个悄然兴起的“陈三特色风味狗肉馆”.当家的就是丁五.在海河周边地区有一个叫得响的建筑工程队。老板也正是丁五。更令人们难以置信的是,这位丁老板,曾是一名刑满释放的“浪子”:在回归后.也曾经思想消沉.自暴自弃.后来面对党和政府以及安置帮教组织的真情关爱.他冰冷的心灵又有了暖流.重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自强不息,自主创业,事业越做越大.成了远近一方小有名气的人物.重新写出了亮丽人生。  相似文献   

12.
潘汉典先生访谈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今雄伟非常之端,往往轫于书生忧患之所得。”当值我国在文化浩劫之后进行法学重建的时候,许多前辈学者以他们的工作为我们提供了必要的知识背景,构造了新兴的学科框架。法学家、翻译家潘汉典先生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潘汉典先生如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一样,儒雅而和蔼;他的书斋如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的一样,略显窄小但颇雅致。在几幅字画的上方悬着一方题款为“郑燮板桥”的木匾,上书:小书斋。就在这间书斋中,潘汉典先生接受了我的访谈。高旭晨(以下简称高):您的家庭背景是怎样的?潘汉典先生(以下简称潘):我的祖上是书香门…  相似文献   

13.
《史记·循吏列传》中有鲁国宰相公仪休拒鱼的故事。公仪休非常爱吃鱼,当了宰相之后,有很多人送鱼给他,但他都拒绝不要。人们不解其故,公仪休说:“如果我经常收受别人送的鱼,就会落下徇私受贿之罪名,到时候职位不保,反而不能常常有鱼吃。如果我廉洁奉公,安享俸禄,就能长期有钱买鱼吃。两相比较之下,还是不要别人的鱼为好。”可见,公仪休很懂得权衡利弊,是一个很会算“大账”的人。由此想到当今一些贪官“算账”的故事。据报载,江苏某乡原党委书记冯某,因受贿、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在检察人员提审他时,他算了一笔账…  相似文献   

14.
聊天时,朋友阿存苦笑着告诉我:“我爸每年过生日,我都要送他一台电视机。” “都不换一下?”我说,“也太没创意了。” “我本来也想换个花样,”阿存说,“但是,他常看电视越看越生气,气得拿东西砸电视,所以他的电视常坏掉。上个月,他看某某人的评论节目,又拿酒瓶砸电视了。这样也好,我完全不必为送什么伤脑筋。”  相似文献   

15.
竞争     
“老万你倒快点吃啊!在这节骨眼上也不知着急。”早早起了炕做好了饭把万主任从被窝里叫起来吃饭的万主任老婆,对着不紧不慢不慌不忙正在喝玉米糊糊的万主任开了言。“你个老娘们乌鸦嘴穷嗦个啥!头发长见识短,没见过世面净给添乱。他们再怎么着还能把我这个当了十几年的村主任选下去?就咱村那些人的水平知道什么叫选举什么叫民主,选来选去还不是装装样子糊弄糊弄他们,最后还不是乡里说了算。再说咱门子也走了礼也送了,煮熟的鸭子到嘴边还能飞了?哼!”“东头刘家那小子还有咱胡同口的那个刚大学毕业的兴旺,尤其是这个兴旺,憋足了…  相似文献   

16.
鲁迅在《扣丝杂感》一文中说过:“无论是何等样人,一成为犯人,则不问其‘猛’之大小,我觉得他的身边便总有几个包围的人们,围得水泄不通。那结果,在内,是使该猛人逐渐变成昏庸,有近乎傀儡的趋势。在外,是使别人所看见的并非该猛人的本相,而是经过了包围者的曲折而显现的幻形”。何谓“猛人”?鲁迅解释说:“这是广州常用的话,其中可以包括名人,能人,阔人三种。” 今日名、权、势、钱四字,只要占着其中一项以上者,便可以有“猛人”之尊号。官,是“猛人”中最吃香的一种。有一些人想当官,其实便是想当‘猛人”。而那些包围…  相似文献   

17.
转眼间“文革”已经结束30年了,“文革”中人们经历了精神的痛苦与人性的扭曲。如今那些烙印“文革”时代的痕迹离人们已渐渐远去,如梦如烟。凡是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都有一番亲身的感受和感慨。58岁的山东省蓬莱市公安局老民警刘铁成在即将离开公安岗位之时,向我们讲述了“文革”时代,他在公安战线所见所闻的公安执法环境和他所经办的记忆犹新的案件  相似文献   

18.
老H很精,自诩为“精兔子”。儿子小H考干的事八字没一撇,他就琢磨开了:“有粉得往脸上擦。那些托别人办事后才大包小包拎的伙计们,都是些笤货。把粉往屁股蛋儿上抹起什么作用?”他把厂里的头头们排了队,选准了他看着长大、说话管用的党委书记小G为主攻对象。心想,盘他不是小菜?黄口小儿!一天晚上,老H轻轻敲开了党委书记家的门。“您稀客,请坐请坐。”书记好客气。“小G啦,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你那兄弟考干的事……”边说边把手中的茅台朝食品柜里塞,还有意将它放在显眼的地方。书记没露声色,和他侃了半天,最后表态说:“…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向来对迎来送往情有独钟。从孔夫子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到李太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一迎一送之间,将人与人之间那份融融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但也有变了味的。冯梦龙《古今谭概》里讲过一个故事:有贵人游僧舍,酒酣,诵唐人诗云:“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僧闻而笑之,贵人问僧何笑,僧云:“尊宫得半日闲,老僧却忙了三日。”毕竟是出家人不打诳语,毕竟是出家人无欲无求,这位僧人才敢苦笑着发了这么一句略近戏谑的牢骚。然而也只是苦笑,说说而已,照样是“忙了三日”。我看在如今某…  相似文献   

20.
作为京城背车族中的“老大”,史玉光可谓麻烦不断。他名下的几百辆二手车因没有办理过户手续而风险丛生,各种罚单额有百万元之巨,他还被人起诉到法庭。当初只为那点儿蝇头小利而使自己身陷麻烦中长送8年之久,孰重孰轻,如今他心里有了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