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刊讯 近日,河南省召开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案件工作会议强调,全省纪检监察机关要坚持“加大力度、突出重点、依法办事、规范程序”的工作思路,着力查办官商勾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和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着重查办工程建设、土地管理、金融、司法、干部人事领域以及国企中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严肃查处党员干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八种行为;继续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  相似文献   

2.
“一对一”贿赂案件是近年来纪检监察机关在查办案件中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之一。“一对一”就是指一方揭发或提供行贿证言,而另一方则始终否认,使办案人员一时既难以认定又难以否定。对这类违纪案件如果草率地认定或否定就容易使违纪者逃避党纪政纪制裁或形成冤案。这是当前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中面临的一个必须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查处“一对一”受贿案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并予以认定。一、寻找直接证据予以认定。直接证据包括目睹者的证言、直接记载案件主要事实的书证(购物发票、信件)等。“一对一”贿赂行为虽…  相似文献   

3.
从证据学的角度讲,认定贿赂犯罪的刑事诉讼过程是一搜集、审查、判断、运用、肯定证据的过程。在当前司法实践中,贿赂案件犯罪分子作案手段日趋隐蔽,贿赂双方一般都是在“一对一”的情况下进行权钱交易,案件的证据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前贿赂案件在反贪工作中占据很大比例。一些在全国有影响的大要案件许多都存在涉嫌受贿犯罪。其社会危害极其严重。近几年来贿赂犯罪更为盛行,有的甚至公开化或半公开化。不给好处不办事,不给回扣不成交,在某些领域成为一种“定律”。虽然贿赂事件公开化、半公开化,收受贿赂双方心知肚明,但绝大部分具体行贿受贿行为的实施是在很隐蔽的情况下进行的,一般没有第三者在场,也无财务帐目明确记载。  相似文献   

5.
政府采购中职务犯罪的特点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采购是“阳光下的交易”,但有权力就会滋生腐败。政府采购中的职务犯罪就是政府采购当事人利用职务之便。搞权钱交易,谋取私利,其职务犯罪普遍带有合谋性和群体性特点。因此当前有些声音对政府采购的贬意评价为“集中采购,集巾腐败,阳光采购,暗箱操作”。据统计仅2006年1—10月,全国检察机关查处的8,010件商业贿赂案件(涉案金额8.8亿元)中政府采购部门就占23%。权威人士指出仅药品采购一项,每年的回扣侵吞国家资金就高达7.2亿元。政府采购已经成为广大商业贿赂治理重点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6.
我市检察机关近三年来(19951997年)共立案查处县处级、参与查处地厅级干部职务犯罪70人.其中厅级干部7人。其突出特点有三:一是厅、处级领导干部职务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1992-1994年增长了1.5倍;二是党政领导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和经济管理部门,即“三机关一部门”的领导干部占相当比例,占60.9%;三是权钱交易型的贿赂犯罪比例高,占657%,涉案数额大,受贿数额有的高达上百万元、70名厅、处级领导干部职务罪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市当前反腐败斗争所面临的现状,即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少数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开…  相似文献   

7.
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在商业活动中,为了获取交易机会、谋取商业利益,故意采取财物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个人的行为。商业贿赂行为涉及到社会生活各行各业,具有人员众多、利益共享的特点,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在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中,检察机关要严格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检察职责,做到“四个实”,即调查研究摸实情、  相似文献   

8.
张志华 《内蒙古检察》2004,(5):21-24,11
所谓“一对一”贿赂案件,是指贿赂行为在实施过程中只有行贿人、受贿人在场,没有第三人现场目击,也没有其它直接证据的案件。此类案件的特点在于:1、直接证据只有行、受贿双方当事人供词;2、一般情况下直接证据中的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的比例易出现相持态势,即:行贿人承认行贿但受贿人不承认受贿或受贿人承认受贿但行贿人不承认行贿;3、行、受贿双方当事人的供述不稳定,容易出现反复,  相似文献   

9.
焦点话题     
《法人》2006,(4):10-10
“商业贿赂虽然发生在经营者的交易活动中,但与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有密切关系。因此必须严肃查处政府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参与或干预企业事业单位经营活动,谋取非法利益、索贿受贿行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涉嫌违法违纪的商业贿赂问题要坚决查处,特别是对涉案金额高、范围大、情节严重  相似文献   

10.
贿賂案件证据“一对一”,通常是指案发后,贿赂一方说贿赂事实存在,一方说贿赂事实不存在;或一方说贿赂数额多,一方说贿赂数额少,所收集的正反两方面的证据“虚实之证等,是非之理均”,形成谁也否定不了谁的局面。这种情况在司法实践中常常遇到,是我们侦破贿赂案件,认定贿赂事实普遍感到最为棘手的问题。贿赂案件之所以常常出现证据“一对一”的现象,主要是由贿赂案件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同时也有侦查工作方面的问题。从贿赂案件的特点看,  相似文献   

11.
行为人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索取或收受他人财物,数额较大,但在案发前又以“拒贿”为名,将贿赂退回行贿人或上交有关单位(以下简称退回贿赂),这类案件在近几年的司法实践中时有出现,如一概作犯罪处理,可能会殃及无辜,把真正的拒贿行为也当作犯罪处理;但一律不以犯罪论处,又会放纵犯罪,为狡猾的受贿者逃避法律制裁,让出一条安全通道。正确认定这种类型案件的罪与非罪,对维护法律  相似文献   

12.
当前腐败案件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违纪违法者的作案手段日趋诡秘,反调查能力不断增强,因此,突破大案要案不仅要斗勇,更要斗智、斗谋。近年来,笔者在查办大案要案中有所体会,现略作总结,一管之见,意在交流。 一、在突破口的选择上,先打“小人物”后打“大人物”。 所谓“大人物”,就是在权钱交易中处于主导地位,阅历丰富、见多识广、反调查能力强的领导干部。所谓“小人物”,就是在权钱交易中处于次要地位,社会地位低、心理素质差、法纪常识少、反调查能力弱的涉案人员。根据办案经验,调查涉及权钱交易问题,一般“大人物”都比…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人民法院审理的行政诉讼案件中,行政机关因具体行政行为不当导致败诉的案件数量较多。仅吉林省98年一年,行政机关败诉的案件(合撤销、部分撤销、限期重作、变更、行政机关改变自己行为后原告撤诉及行政赔偿调解等)就有1250余件,约占全省法院行政一审案件总数(含单独或附带提起行政赔偿诉讼案件数)的38%,这个数字说明,在行政机关行使行政管理职能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违法和不当行为。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不仅直接影响普通公民合法权利,更主要的是,一些不当的行政行为已经或正在对企业的经济活动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谈行政机关申请强制执行案件的合法性审查时健有行政机关申请强制执行案件(以下简称申请执行案件),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限内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人民法院经立案审查后予以执行的案件。对这类案件在执行前,...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贿赂案件已呈现多发、易发态势,涉农、拆迁、行政执法等基层重点领域发生的贿赂案件直接侵害群众利益,在基层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不及时查处将严重损害政府公信力。而贿赂案件的基本特征就是权钱交易,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侦破难度大,因此通过讯问获取口供仍然是贿赂案件的主要侦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日本公务员的贿赂行为及其贿赂罪(日)村并敏邦郝红宇译肖贤富校“贿赂的授受属于不正当行为、贿赂容易导致错误的判断等尽管是很明显的,但却并非是自明的。贿赂的授受仅仅是在被社会特定化、受到社会非难这一点上与其他互惠行为相区别,除此之外,与权力者所进行的赠与...  相似文献   

17.
缪军 《青海检察》2010,(3):53-54
在办理贿赂案件时,经常会出现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辩称将受贿赃款用于“公务开支”,以此辩解罪轻或无罪,甚至将自己实施犯罪行为之前的“公务开支”折抵赃款去向,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每遇到这种情况,存在较大的争议。第一种意见认为,受贿人接受贿赂后,已经构成受贿罪,至于将贿赂用于单位开支,  相似文献   

18.
对治理商业贿赂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理商业贿赂,是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部署的一项重点任务。这是一场“攻坚战”,序幕已拉开,如何将这项工作引向深入,笔者结合实际谈几点粗浅看法。商业贿赂的表现形式及主要特征商业贿赂在某些行业和领域比较突出。商业贿赂行为大都发生在竞争激烈的行业,如医疗卫生、电信、电力、金融、建筑领域等。这些行业垄断性强,对外交往的业务较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商业贿赂的“沃土”,或“重灾区”。不法谋利者通常借商业贿赂对交易行为施加不正当影响,使自己在竞争中居于优势地位。在商业贿赂中,行贿主体通常是从事商业活动的经营者,也就是那些从事…  相似文献   

19.
惩治商业贿赂需要德法兼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前,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六次会议上强调要把查处惩治商业贿赂作为2006年反腐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刚刚发表的中纪委六次全会公报指出,“要认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坚决纠正不正当交易行为,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见元月8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20.
证据是认定犯罪事实的依据,证据收集是司法机关在打击犯罪活动中的核心任务。贪污贿赂属于智能犯罪,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贿赂案件中“一对一”问题长期以来在立法上没有解决,在反贿赂犯罪实践中,收集证据遇到的诸多障碍是侦查机关感到最棘手的的问题,从而直接关系到案件的侦破和处理。本文试从理论层面并结合司法实践经验,拟对当前“一对一”贿赂案件侦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