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朗圭(barangay)是古代菲律宾群岛沿海和低部地区一种基本的社会组织单位.关于西班牙人入侵菲律宾以前巴朗圭社会的性质,中外史学界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以及早期封建社会等多种不同的观点.对于古代菲律宾人这种基本社会组织单位的看法如此不一致,表明巴朗圭的社会性质,仍然是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还有进一步加以深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2.
菲律宾是我国东南一海之隔的近邻,全国由大小七千多个岛屿组成。很早以前,中菲关系就已开始。平等互利的贸易往来与和平友好的朝贡关系,组成了中菲两国友好关系史。在中菲友好往来的的漫长岁月里,中国沿海尤其是福建、广东部分人民逐渐移居菲律宾,他们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在开发和建设菲律宾、促进菲律宾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2019年菲越"准同盟"关系之强化与提升之势为切入点,试图解析菲越合作之来龙去脉,为研判两国"准同盟"关系常态化寻找依据。菲律宾与越南是东南亚地区的近邻,互为东盟圈内的主要合作伙伴;尤其是在安全和外交领域,菲律宾与越南的双边关系超越了菲律宾与其他东盟成员间的双边关系,本文称之为"准同盟",即菲律宾与越南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同盟关系,但却是最近似同盟关系的伙伴。2019年菲律宾与越南的伙伴关系,在2015年确立的"准同盟"关系基础得以进一步强化和提升。推动强化和提升两国关系的诸多因素还会持续存在,因此,菲越"准同盟"关系将会常态化,成为两国对外领域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相似文献   

4.
自16世纪中叶西班牙入侵菲律宾后,殖民当局一直实行专制、垄断和锁国政策,将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经济制度移入菲律宾.菲律宾社会经济发展仍然是缓慢的,长期处于一种中世纪式的孤立、封闭状态,而西班牙人带来的文化不过是天主教以及大多与天主教相联系的文化.菲律宾的近代文化,是19世纪中叶以后才得到发展的,而在菲律宾革命前的“宣传运动”中和革命时期(1896—1898)连续出现了两次高潮,使得菲律宾近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在19世纪末的东南亚走在最前列,在东南亚文化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纪念1896年的菲律宾革命100周年之际,回顾菲律宾近代文化的发展,特别是探讨菲律宾革命与近代文化发展的关系,无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5.
7月 1日,菲律宾海军和美国海军在菲律宾以南的“危险水域”进行了一次联合海上巡逻.报道称,当天,美国“科罗纳多”号濒海战斗舰加入菲律宾“拉蒙-阿尔卡拉斯”号巡逻舰的行列,在苏禄海一带进行了打击海盗的巡逻. 3日,由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担任主席的菲律宾民主人民力量党向中国共产党捐赠50万比索(约合1万美元),用于援助四川省茂县山体滑坡受灾民众.当天,菲律宾民主人民力量党副主席、能源部部长阿方索·库西代表该党向中国驻菲律宾大使赵鉴华递交了捐款.赵鉴华感谢菲律宾民主人民力量党的热心捐助,强调民主人民力量党这一善举充分体现了菲方的对华友好政策,体现了菲律宾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相信菲律宾民主人民力量党与中国共产党的友好合作关系将不断迈上新台阶,为中菲关系深入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6.
(2009年6月1~30日)●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见由党主席拉斯梅率领的柬埔寨奉辛比克党代表团。●1日,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在新加坡参加完第八届亚洲安全大会后对菲律宾进行短暂访问,这是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首位访菲的奥巴马内阁成员。盖茨表示奥巴马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和帮助菲律宾打击境  相似文献   

7.
本文译自美国对外关系理事会1964年出版的《菲律宾与美国的伙伴关系问题》一书的第十二章.作者是美国华盛顿大学远东与俄国研究所所长.作者在序言里承认,他是"从美国的观点出发来研究美国与菲律宾的关系".在本章里,作者不能不承认菲律宾近年来日益发展的反美情绪和"越来越朝向民族主义和独立",并寻求发展同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新的关系.但是他威吓说,菲律宾要摆脱美国的政治控制"是危险的";要建立民族独立经济"是有困难和高代价的".作者要求美国官方在所谓"美菲联盟"的范围内,对菲律宾的民族主义要求作某些让步,以便缓和菲律宾的反美民族独立运动,使它继续做美国的"忠实盟邦",并进一步利用菲律宾的民族主义,把亚洲的民疾独立国家"带到自由世界的联盟里来".  相似文献   

8.
浩瀚太平洋中犹如一叶孤舟的岛国菲律宾,近来成了世界瞩目的社会焦点.继曾在国际社会酿成轩然大波的菲律宾绑架国际游客人质事件之后,近日,菲律宾政坛又风起云涌.总统埃斯特拉达因涉嫌收受赌博集团贿赂的"黑金"而遭到42名众议员联名提出弹劾.弹劾风暴正呈愈演愈烈之势,总统埃斯特拉达是否因此而被赶下台虽尚未明朗,但其负面影响已导致菲律宾经济日益恶化,政治危机日益严重,各界人心动荡不定.曾以"风流人物"闻名于世的埃斯特拉达,如今已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境地,他这个"风流人物",确是难看今朝了.由演员成功竞选当上总统的埃斯特拉达,其五彩斑斓的经历曾为各种媒体津津乐道,而身陷"黑金"弹劾风暴中心的突变风云,又使他成为新闻的高度聚焦点.  相似文献   

9.
近二十年来,菲律宾农村社会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尤为瞻目的是菲律宾农村农业企业的崛起.本文拟就促进菲律宾农村农业企业发展的动因、发展现状及其社会经济影响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自1983年8月菲律宾前反对党领导人阿基诺被杀到1986年2月25日马科斯政权垮台的二年半时间里,菲律宾爆发了一场战后以来最为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虽然这场危机是由1983年8月的阿基诺事件触发的,但实际上在危机爆发之前,菲律宾已经存在着爆发危机的各种潜在的因素。本文想探讨的是马科斯执政时期特别是七十年代初实施军法管制以后菲律宾国营公司的作用、经营情况及其与政府的关系和经济危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2016年,菲律宾顺利完成大选,并成功进行权力交接,政治社会总体稳定;经济以6.8%的增长率跃居亚洲首位;外交上一改依赖美国的大国平衡外交政策,在新任总统杜特尔特的率领下,菲律宾试图走独立自主的外交道路.随着杜特尔特的成功访华和两国领导人对南海问题的磋商,菲中关系逐步恢复正常.2017年,菲律宾将继续走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并有望实现7%以上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2.
1983年8月21日,菲律宾政府的反对党领袖,前参议员贝尼尼奥·阿基诺在流亡美国三年之后返回菲律宾,在大马尼拉国际机场遭到了暗杀。这一事件在菲律宾国内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一些政府政界人士也表示了愤慨。本文试图分析阿基诺事件之所以会掀起菲律宾社会反马科斯政府浪潮的社会背景以及该事件对菲律宾政局的影响。 (一) 阿基诺事件使菲律宾社会陷于动荡不安之中,各界人士义愤填膺,把阿基诺之死归咎于马科斯政权。数千名大学生举行了抗议集会,数百万人为阿基诺送葬,由反对派组  相似文献   

13.
菲华商联总会 ,1954年3月成立于马尼拉 ,初名菲律宾华商联合总会 ,1962年更名为菲华商联总会 ,简称商总。作为菲华全侨最高领导机构 ,成立近半个世纪以来 ,商总对战后关系菲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华菲融合、中菲关系、华人经济及菲律宾经济的发展、华人社会与菲律宾社会的发展等都起到了重大影响①。近年来 ,随着华菲融合与中菲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它在菲华社会、菲律宾主流社会乃至中菲外交中的地位也更加引人瞩目 ②。然而 ,目前学术界相关的研究才刚刚展开 ,已有的成果主要局限于对商总组织机构及功能的简单介绍 ,笔者将其列为研…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与菲律宾之间由于南海的领土争端,在双边关系上呈现紧张和对抗的局面。中菲关系紧张的时期,正是中国政府大力推行"一带一路"倡议的阶段,菲律宾社会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关注与反应,就成为一个独特的观察视角。本文在简要回顾2010-2016年中菲政治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对比中菲两国媒体在"一带一路"和领土争端上报道立场的异同,呈现菲律宾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直接反应;通过分析中菲两国在贸易畅通和民心相通等"一带一路"具体领域的合作情况,呈现菲律宾社会在开展具体合作方面的态度。笔者认为,菲律宾社会对于"一带一路"的总体了解相对较少,但是对于倡议的具体态度,如亚投行,关注度较高;虽然中菲的政治关系比较紧张,但是在具体的合作领域,双方都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5.
在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世界上发生了巨大变革,远离俄国数千公里的菲律宾也不能置身事外.廿世纪十——廿年代之间是菲律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转折时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不久前才侵占了菲律宾的美国帝国主义广泛地利用了自己的新殖民地,希图在战时对殖民地商品需求突然增  相似文献   

16.
2011年是菲律宾政治上平稳过渡,社会治安上总体安定,对外关系上成绩突出,经济上却有所回落的一年。本文拟从政治社会、经济、外交等方面对菲律宾2011年的发展状况作大致分析。  相似文献   

17.
菲律宾南海政策中的美国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对菲律宾南海政策经历了从“中立不介入”到“介入但不陷入”的转变.在“重返亚太”战略背景下,美国高调介入南海地区事务.菲美关系的加强影响了菲律宾亲美政治势力对南海问题的判断,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菲律宾南海政策的激进化.美南海政策对菲律宾的误导和菲律宾自身对形势的误判使菲南海政策已走上错误的轨道,菲律宾国内政治等因素限制了菲南海政策的回调.  相似文献   

18.
移民开拓边疆是一个涉及到人口、经济、社会、政治、自然地理环境等多方面的复杂问题,作为一项由政府组织推行的活动,它在菲律宾已有较长的历史。在菲律宾沦为美国殖民地时期,殖民地政府就曾组织过移民拓边活动,其目的不过是为了适应殖民主义政治、经济势力扩张的需要。菲律宾独立之后,为了减轻人口稠密、租佃率高、农田碎小、农业收入低的地区所存在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开发边疆,增加农业生  相似文献   

19.
菲律宾发展学院于1975年公布了一套旨在测定国民福利或者生活质量的菲律宾社会指标系统。这套社会经济指标体系具有反映面广、同本国国情结合程度大、受伦理价值观影响强等特点。社会经济指标是测定和研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因此,了解和分析具有上述特点的菲律宾社会经济指标体系,对从事菲律宾社会经济研究工作的人员来说,当然是有帮助的,对从事东南亚或者亚洲国家社会经济研究工作的人员来说,也有一定的启发。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准备从指标体系的反映面、反映重点和层次结构等三方面  相似文献   

20.
2010年,菲律宾大选在社会治安基本稳定的环境下顺利完成;在强劲的内部消费和投资推动下取得7.3%的经济增长,经济取得了较高的年度增幅;外交上,菲律宾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发展迅速;随着菲律宾高层独立自主呼声的高涨,菲律宾在大国平衡外交上已把以往倾向美国的重心进行有限调整.2011年,菲律宾将在相对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中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