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丕江是庄浪县杨河乡马寺村的党支部书记,当村干部已有40年了。40年来,他为村集体事业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以至积劳成疾,但他无怨无悔,始终不渝地实践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凭着对党的一腔热血和痴情,王丕江带领群众艰苦创业,使昔日的一个落后村在1997年跨入全县20强村行列,1998年马寺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0年的80元增加到1180元,人均产粮由39公斤增加到420公斤,在全县居于前列。1999年马寺村被县委评为首批“五好村”、“十强村”,村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王丕江本人先后受…  相似文献   

2.
《当代贵州》2011,(19):32-32
河镇彝族苗族乡海雀村位于赫章县北部,海拔2300多米,是贵州省一类贫困村之一。自1988年6月毕节试验区成立以来,海雀历届村党支部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带领海雀村的农民群众苦干实干,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一步步向贫困告别,为昔日光秃秃的山岭披上一件件“绿衣”。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88年的33元增加到现在的2986元,人均占有粮食从1988年的不足107公斤增长到现在的307公斤。森林覆盖率由1988年的28.6%发展到现在的67.3%以上,1995年被授予“全国绿化千佳村”称号。  相似文献   

3.
甘勇 《支部生活》2010,(3):29-29
姚安县位于云南省中部,面积1803平方公里,辖5镇4乡,77个村(居)委会,1205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彝、回等23个民族,总人口20.79万人。姚安是典型的农业县,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到“十五”末,全县GDP仅为10.29亿元。“十一五”以来,结合云南建设攀昆经济圈、楚雄州建设南永经济带这一机遇,姚安县委确定了“112223”的发展思路,拉开了姚安开放型经济建设的序幕。  相似文献   

4.
寺壕子村是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一个只有320户1375人的小村落,名不见经传,但它的发展轨迹,取得的成就,足以使四乡八邻为之感慨,由衷赞叹。全村有6个村办企业,固定资产1000万元,年工农业总产值达520万元,年集体收入60余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为2800元,是全县名符其实的“第一村”。  相似文献   

5.
《福建党史月刊》2010,(18):37-39
浦城位于福建西北部、闽浙赣三省交界处。全县疆域达3383平方公里,为福建第三大县,总人口42万,辖19个乡镇(街道)、296个村(社区),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南方林业重点县、省级边界贸易改革试点县、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中国丹桂之乡”、“中国油茶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相似文献   

6.
杨治科是庄浪县水洛乡陈杨村的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短短八年时间,陈杨村发生了令人惊喜的变化:1999年,村企业总产值由1992年的29万元增加到1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210元增加到1880元;人均产粮由220公斤增加到440公斤;村集体经济由"空壳"增长到8.8万元.陈杨村由一个一般化村变成了全县的"明星村",连续三年被县上树为"十强村".杨治科也多次被评为"全区优秀村支书"、"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十佳村支书",受到地、县的表彰奖励.  相似文献   

7.
江口县太平上家族苗族乡马马村位于武陵山脉深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梵净山下。1996年以来,马马村在农业综合开发办扶持和帮助下,引进农业综合开发资金45万元,林业开发基金61万元,群众集资40万元,充分依托本地资源,对山、水、田、林、路进行全面治理,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措施,使该村人均吃粮水平从1995年的250公斤增长到650公斤,人均收入从1995年的800元上升到2850元,被贵州省委、省政府授予小康村、文明村,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林业绿化千佳村”等光荣称号,1998年荣获铜仁地区农业综合开发先进村。“山区农民要致富,抓好山水…  相似文献   

8.
陈恩达 《当代贵州》2009,(23):M0003-M0003
金沙1941年立县,县城昔属黔北四大集镇之首。今系全省经济强县之一。享“黔北粮仓”美誉,是“中国贡茶之乡”。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地区东部,地理位置优越。全县总面积2528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247个村(居、社区),  相似文献   

9.
祥云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十五”以来,祥云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方针,培植烤烟、蚕桑等支柱产业,积极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促进强村富民,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三农”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到2006年,全县建成优质桑园基地10万余亩,有桑农26370户,全年养蚕9.2万张,产鲜茧3800吨,销售鲜茧收入突破1亿元。而大力发展蚕桑生产的云南驿镇棕棚村成为了全县、全州发展“一村一品”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富组 《支部生活》2008,(7):30-30
那项村是富宁县者桑乡者桑村委会的一个瑶族聚居村寨。近年来,村党支部紧紧围绕“农民增收、民风和谐、面貌改观、社会稳定”的工作思路,多业并举发展经济,使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全村人均纯收入从2006年的802元提高到2007年的2130元,成为全县新农村建设和边疆党建长廊示范点建设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1.
王丕江是庄浪县杨河乡马寺村的党支部书记,当村干部已有40年的历史了.这40年里,他为村集体事业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积劳成疾,但无怨无悔.在他的领导下,昔日的落后村在1997年跨入全县20强村行列;199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由1980年的80元增加到1180元,人均产粮由39公斤增加到420公斤,居全县前列.1999年,该村被县委命名为"五好村",村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王丕江本人也先后受到地、县表彰奖励20多次,荣获"全区优秀村支书"、"优秀共产党员"、"重教兴学的先进村党支部书记"等称号.  相似文献   

12.
乌兰图嘎镇大德营子村位于前郭县西部,是一个比较偏僻的蒙古族聚居村。近年来,这个村经济连创佳绩,去年,这个村的粮食总产量达到7180吨,农业总收入765万元,集体经济收人 31万元,人均收入 3022元。昔日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后进村如今成为全县知名的先进村,其奥妙在哪里呢? 强班子,带队伍,建设党建先进村 1998年,新一届村党支部班子组建后,抓的第一件事就是村党支部班子的自身建设。他们把加强学习作为提高班子成员素质的关键,坚持“三会一课”和政治学习,并积极参加县、镇组织的各类培训班。目前,这个村班子成…  相似文献   

13.
在伊盟,提起伊旗的乌兰木伦村,人们没有不竖大拇指的。今天的乌兰木伦村的确可赞可贺:1996年,村集体经济发展到500万元,工农牧业总产值完成1334-7万元,实现利税60-5万元,年人均粮食产量突破600公斤,人均纯收入达2600元,成了远近闻名的小...  相似文献   

14.
从背负6000元的集体债务发展到拥有420万元的集体资产,从人均纯收入不到300元、人均吃粮不到200公斤发展到现在的人均纯收入2530元和人均吃粮500公斤,从原来仅有10多栋平房发展到现在的190多栋钢筋混凝土楼房,有50户人家安装了电话,许多人家购置了彩电、冰箱、摩托车……在短短的几年间,贵州顶效经济开发区顶效镇的绿化村为何发展这样快呢?村里的群众道出了心里话:“这是村党支部带领大家实践‘三个代表’的结果。”绿化村位于顶效镇的东北部,辖区面积11.7公里,地势是“三山夹两槽”。过去,由于产…  相似文献   

15.
今年,零陵地委提出了“大郊区、大产业、大市场”的总体构想。祁阳县围绕建设“大郊区”经济,实现大发展、大提高、大突破,取得了显著成组.他们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一靠产业启动。1987年以前,祁阳县发展乡镇企业的思路没有跳出“小”的圈子,小打小敲,办的多是小厂小矿。1986年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只有1.98亿元。1987年该县筹办县冶炼厂,创产值248万元,利税65万元。人们感觉到还是搞大企业来得快,并发现这种两头在外(即原料在外、销售在外)的企业紧追市场,前景普遍看好。于是,他们在这方面狠下功夫。现在该县两头在外规模较…  相似文献   

16.
乡宁县电业局始建于1972年,为全县集发、供、用、管为一体的多元化地方电力工业企业,现有职工490人,固定资产4900万元。该局自1991年开始第一步体制改革以来,大力推崇“跨时代、创一流、赶网局、上等级”的企业精神。倡导“企业靠管理,管事先管人”的管理方针,使电业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增长,由过去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弱小企业一跃而成为地区“模范集体”、“利税大户”、省级文明单位,  相似文献   

17.
循化县是全国惟一的撒拉族自治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城镇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占人口比重较大。近年来,为了把富余劳动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再就业和劳务输出工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增加城乡群众收入、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点工程来抓.通过实施“阳光工程”,采取政策引导、政府组织、能人带动等有效措施,使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从2004年到2006年,全县劳务输出规模由36011人(次)扩大到41135人(次),人均收入由2273元提高到3005元,劳务经济已成为循化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8.
杨梅 《支部生活》2009,(1):21-22
土台村位于距红河县城迤萨镇10余公里的干热河谷地段,有11个自然村,468户,1894人,居住着傣、彝、汉、哈尼四种民族。200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仅660元,人均有粮仅250公斤。在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迤萨镇党委重点抓土台村党总支领导班子建设,选拔调配了一批能干事、会干事、敢干事的班子成员。村党总支新班子带领党员群众强组织、建阵地、抓经济、兴科技、促村风,使这个出了名的贫困村转变成为全县闻名的致富村、文明村。  相似文献   

19.
今年以来,纳雍县委、县政府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动员全县人民积极行动起来,发扬“大关精神”,全力以赴投入本世纪末最后三年的扶贫攻坚战。地处乌蒙山区的纳雍县1985年被国家定为重点扶持贫困县。在“七五”、“八五”期间,经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努力,纳雍县的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贫困状况有了明显改变,全县贫困人口已由1985年的45.26万人减少到1996年底的18.71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由1985年的142元上升到1996年的590元。目前,已有百兴、曙光两个乡镇率先解决了温饱。199…  相似文献   

20.
新年伊始,彭阳县委、政府力筹500万元农村党员“双带”发展(致富)基金,扶持党员和群众发展以养牛为主的草畜产业,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全县农村党员“双带”发展(致富)基金达到711万元。扶持发展的思路上,着力推进“品种优良,技术配套,机制创新,综合示范,产业升级”。资金的运作方式上,采取项目捆绑、党员与群众“1+1”联保、基地示范、以村带户“四种模式“,充分发挥资金的最大使用效益。资金的投放上,重点向草畜产业发展重点村、设施农业重点村和“十百千万”示范提升工程示范村倾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