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秀文  齐虹丽 《法学家》2004,(1):123-126
2003年的春天,突如其来的SARS,虽然打乱了一些已经计划好了的学术活动,但经过国际经济法学者的努力,国际经济法研究依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现将本年度国际经济法的研究状况和相关研究热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经济法理论中,对经济法主体的理解和表述存在着不小分歧。本文拟对有代表性的两种经济法主体理论作简要分析,以期推动对此问题的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目次一、引言二、经济法定义的前摄理论三、对中国经济法定义的反思四、本文的定义及解释五、结语一、引言任何部门法的定义固然有其特点,但都必须遵循形式逻辑关于定义的一般规定性。按形式逻辑关于定义的一般规定性,可以说,经济法的定义就是对经济法本质特征或内涵和外延的确切表述,是对经济法内容的高度浓缩。因而,如何定义经济法?即经济法的定义问题就成为经济法理论研究的最为基本的问题之一,是研究经济法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4.
经济法主体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是经济法社会本位价值理念的基础与核心.经营者是为消费者提供其生产、销售的产品或者提供服务的组织体提供产品和服务,实现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最终达到自我财富增长的目的,它能体现经济法主体的责任、权利、利益的一致性,是责任、权利、利益的系统化,整体化的载体.因此,本文试从经济法责权利相统一原则入手,把经济法主体定位为经营者,以期为经济法主体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十余年经济法理论研究的缺陷就在于囿于对变动中的经济体制的阐释,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它奠定了坚实的立足点。现在法学界所公认的基本法律部门的划分原本就没有统一的标准,“为经济立法”则是一个崭新的标准。应当在归纳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基础上,根据既尊重法律传统又从实践出发的原则,通过经济法与民法、行政法的区分(因为这三者天生就有界限不清的可能性),合理确定经济法在理论上、立法上的内涵。 一、十余年经济法理论研究的反思 现代意义上的“经济法”一词源于西方。所谓的“经济法”产生之前,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有完备的民商事立法和行政立法。  相似文献   

6.
略论经济法的定位和定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定位即确定经济法的概念、实质,定界即确定经济法的范围、内容。定位决定定界,定界展示定位。我国自1978年底提出加强经济立法以来,法学界对经济法的定位和定界问题一直议论纷纷,其争论焦点大多停留于经济法调整对象问题,并且习惯于用平面几何式的思维方法来界定...  相似文献   

7.
经济法视野下的消费者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者作为一种最为普遍的市场主体,已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现实中所出现的许多消费纠纷难题,多与消费者的定位有关。然而,法学界和司法界往往只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民法的角度来认识消费者的地位。我们认为,在经济法的视野下,应当对消费者从多维度作全方位的定位。  相似文献   

8.
现代经济法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法体系是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目前却远未形成共识,此文通过对经济法研究现状的检讨,从新的视角反思经济法体系的问题,提出了正确认识和重构经济法体系的理论依据。具体分析了经济法体系的内部结构及市场规制法与宏观调控法的关系,分析了经济法体系的外部关系,分析了经济法与民法、行政法的关系。全文的核心思想是从经济法律规范的本质特征出发,在把握经济法与相关法部门的联系与区别的基础上,确立经济法体系的概念范畴  相似文献   

9.
法的可诉性是法律的应然属性,是赋权性概念。经济法可诉性指经济法纠纷可以诉求司法机关解决的必要性与终局性。本文就经济法的可诉性做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以期对相关的司法实践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0.
经济法定位理念的批判与超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经济法定位理念的批判与超越李金泽丁作提关于经济法是否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以及其作为一个法律部门的确立根据是什么等问题在法学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本文拟在法律部门划分的传统理念之批判基础上,从新的视角给经济法定位。这种定位立足法律部门划分理念的革新,并...  相似文献   

11.
12.
经济法的定位是经济法理论研究中的最基本问题,长期以来,未形成统一的权威观点,由于经济法兼具公法和私法的性质,所以经济法兼具束权(力)和维权(利)的双重属性,因而,应将经济法从经济行为的角度对其从新进行考量,以期获得新的研究进路。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是指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主要作用或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但市场有其固有缺陷,在一定条件下需要政府干预。然而,政府干预虽在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增进社会公平平等方面显示了其巨大的作用,其本身也并非尽善尽美。本文从经济法的角度,就市场失灵对政府干预的渴求以及我国政府干预的现状和必要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经济法的定位与经济法学体系之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正华 《河北法学》2003,21(6):37-40
回顾我国经济法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经济法学体系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正确认识经济法的本质,界定经济法是政府管理和协调国民经济运行关系的法律,是正确构建经济法学体系的前提。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经济法学体系应根据现实发展而重构,有关经济法学研究的理念也应当更新。特别是要完善经济法学理论体系、注重知识经济社会对经济法发展的影响、加大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将比较法进一步引入经济法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作者尖锐地指出:传统经济法理论研究一直踯躅于肤浅和僵滞的困窘之中。经济法理论的现状是“形而下的”而非“形而上的”,是“器”而非“道”。这样的理论往往只对现存的经济法规作出滞后性的描述和编纂,而不能获得理论上应有的超越性。因此,有必要另辟蹊径,寻找新的理论支点,不必再热衷于与“民法”展开“领地割据”的纷争,而应当以科学的方法论为指导,在法律现象的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坐标系中,去寻找经济法的合适位置。  相似文献   

16.
许明月 《中国法学》2004,(6):106-113
经济法是对经济社会化的一种法律回应,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体制下都可能存在经济法 经济法干预的经济,应当是一国的经济体而不仅仅是市场。就经济法与政府的关系而言,政符是主体,经济法是手段  相似文献   

17.
经济法的立足点是市场失灵,经济法的产生源于对市场失灵规制的需要,经济法的发展与不断完事源于对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认识的不断深化,经济法调整对象应是由市场失灵所产生的经济关系、宏观调控关系及市场管理关系组成.基于此,经济法应以和谐与发展作为其目标,时经济权利(力)义务应当作出清晰界定与合理配置,并注重经济权利(力)义务界定与配置的有效性,必要性与适当性.  相似文献   

18.
“干预论”的缺陷与经济法的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一、问题的提出 经济法规范的存在和发展是一个现实,而经济法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便是为其存在提供理论解释。中国经济法学界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近二十年的探索及讨论,并伴随着宏观经济改革及理论的演变,现在终于就经济法的定位问题及功能模式方面基本上在如下方面达成了一致: 基本上否定横向经济关系由经济法调整。 都普遍认可国家(或政府)干预应为经济法调整的共同特征。 国家对经济干预的主要目的应在于为弥补市场机制的固有缺陷。  相似文献   

19.
经济法的立足点是市场失灵,经济法的产生源于对市场失灵规制的需要,经济法的发展与不断完善源于对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认识的不断深化,经济法调整对象应是由市场失灵所产生的经济关系、宏观调控关系及市场管理关系组成。基于此,经济法应以和谐与发展作为其目标,对经济权利(力)义务应当作出清晰界定与合理配置,并注重经济权利(力)义务界定与配置的有效性,必要性与适当性.  相似文献   

20.
缔约过失制度被一些学者称之为民事责任领域中的"第三道轨",可见,其重要性非同一般,本文在对缔约过失制度保护范围考察的基础上,分别对学界所争议的固有利益和信赖利益进行考察,以求对该制度的保护范围及理论基础作出正确论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