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入分配问题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生产和消费之间起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分配关系是否合理,分配制度是否行之有效,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健康、快速、有效地运行,关系到我国社会稳定和改革开放的进程。因此,本文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  相似文献   

2.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国家是否拥有在组织体系、组织结构和具体功能上都比较完备的社会中介组织,是衡量其市场经济是否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社会中介组织的大量涌现是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之后的事情。  相似文献   

3.
王天玺 《创造》2014,(12):42-45
正社会是否文明进步,要看它是否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为此,中国实施了"人才强国战略"。第四节全面发展一个社会是否文明进步,要看它是否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一定会努力保障自己公民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和文化权利,会努力改善社会大众的生存条件和发展环境,而且更会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经历一个长远的进步过程。处在社会主义初级  相似文献   

4.
消费者权益保护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和谐消费"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这么说,消费者权益能否得到充分的保护,是检验我国市场经济是否成熟,社会是否和谐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将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得失与否归结为: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提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正是按照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思想,带领着全国人民按照邓小平同志的分三步走的社会主义发展战略进行着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否有…  相似文献   

6.
赵志梅 《前沿》2012,(12):50-51
一种理论是否能成为一个体系,首先就要看其是否具有自己的哲学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一种科学的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必然有其哲学基础。本文从四个方面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基本矛盾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唯物史观与科学发展观;唯物辩证法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7.
建设和谐社会,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二是要建立能有效平衡各种矛盾与冲突的机制。在“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中国.更应该关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尤其是处于弱势的妇女群体。妇女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保障她们的权益有利于促进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平衡,有利于促进社会良性、有序地发展。这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在.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张金康 《云南人大》2007,(1):16-17,27
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在深刻揭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时.强调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样一个十分美好的社会应该也是一个多元互动、合作互助、理性人本的社会,而这个社会目标的实现都必须有赖于完善的法律对社会关系的全面有效调整。为此.作为一个立法工作者.就有了关于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依靠法律和如何为构建和谐社会制定“良法”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是一个由许许多多不同部分构成的异质社会.要把这样的社会构建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各种基础条件.其中一块不可缺少的基石就是宽容。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在社会主义时期.宗教将继续存在下去。探讨社会主义时期的宗教和宗教问题,对提高执行党和国家宗教政策的自觉性.调动广大信教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有产生、爱民和泪亡的召观规律。从原始社会未如经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宗教随赶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在社会主义时期.家繁仍然长期存在,这是宗教发展规律和杜会主义的某些特点决定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下述几个方面的原因.(-)自然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陈勇 《淮海论坛》2007,(3):21-24
在改革开放之初.人们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所以把经济建设摆在了中心位置:在今天的实践中.人们又进一步认识到.经济发展只是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还不是充分条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需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须要解决的一个迫切问题。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将其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体现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自觉意识.或者说是一种自觉的危机意识。  相似文献   

12.
一、无产阶级专政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保证 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并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这一人类的崇高理想,是否必须经过无产阶级专政?这个问题一直是马克思主义者同机会主义者长期争论的一个焦点。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认为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就必须经过无产阶级专政,决不能走别的道路。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已经从理论变为实践。针对当时阶级斗争的实际,在同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的斗争中,列宁指出:“我们在投入战斗——这就是无产阶级专政的  相似文献   

13.
袁宁 《前进》2008,(12):43-4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和谐社会建设,与社会文明发展紧密相联。而社会文明是否前进、发展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文化素质是否得到提升。因此,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地域文化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符合中国实际,是否符合中国国情,是否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立论依据,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过去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结果欲速则不达。这个教训极为深刻,极为沉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实际出发,牢牢抓住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始终明确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紧紧…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关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研究与动态胡义成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应当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及道德建设的一个基本内容。我国国务院已经提出:"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我国社会的基础思想之一,是人际关系的一个准则"."全社会要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人民日报》1...  相似文献   

16.
一、发挥劳动者建没社会主义的主人翁精神 发挥积极性,是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是一个涉及面广,而又有许多客观和主观因素在其中共同发挥作用的重要问题。比如说,这种积极性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哪些情况有着密切联系?它受什么样的情况制约和决定的?人的积极性有多大?怎样才能把这种积极性充分地发挥出来?对这些问题,我们不仅要从生产关系方面来研究,而且要从全部社会关系来研究。因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社会主义经济关系是否合理,政治制度是否完善,思想文化是否发展,社会道德和风尚是否良好,等等,都会在这个问题上敏锐地反映出来。如果用形象的语言来说,职工的积极性就好象是一部综合性的显示器。当然,生产关系即生产、流通、分配、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呼唤先进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日浙江》2005,(14):1
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实现了“四位一体”的飞跃,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文化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特征的认识有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一、马克思、恩格斯在社会主义制度未建立之前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构想马克思主义形成于十九世纪中叶,在马克思、恩格斯一生的实践中,根椐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分析而对社会主义制度作出推论和预测。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未来社会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后产物,它必然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资本主义所创造的社会化大生产为物质前提。2.…  相似文献   

19.
社会和谐离不开社会中每个人的和谐。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他们的基本品质如何,是否具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成效。因此,实施和谐教育,提升自我教育能力,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完善自身素质结构,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状态,合理规划目标,采取积极行动,是大学生实现自我和谐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怎样认识精神奉献对社会进步的巨大意义?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提出了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三条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