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建》2008,(8)
重品行,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品行,即人的道德情操,是通过言行举止表现出来的理念、思想、认识和品质等,是每个人内在素养、人格魅力、道德水准的外在表现。品行既折射着党员干部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作风,也反映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相似文献   

2.
习惯是一种常态,是一个人思想、品行、作风的自然流露和真切体现。组工干部要把“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作为立身之本、做人之道、行为之要,作为一种工作常态和生活常态,自觉养成良好习惯,加强自身建设,树立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3.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属于世界观的范畴,是德的前提与认知;"德"指为人处世的德性、品行、王道,属于方法论,是道的载体与表现。有什么样的"道",就有什么样的"德"。道德一词连起来使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相似文献   

4.
正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古人常说,"罪莫大于无道,怨莫大于无德"。道德无论是对一个社会而言,还是对社会的个体人而言,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对党员提出"讲道德、有品行"的道德要求,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讲道德有品行是对中华民族崇德向善传统的继承发扬百行德为首,百业德为先。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5.
“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人民对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新要求和新期望。组织部门是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组工干部是管党员的“党员”、管干部的“干部”,所处的岗位“特殊”。更应该把“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作为一个方向和目标,以“快乐工作,阳光生活,做一名让人放心的组工干部”的实际行动去认真诠释和践行。那么。快乐工作、阳光生活具体说来,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正生活情趣是指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志趣,是产生并存在于人们的思想、情感中的心理状态,是人的心理特征之一,是人生的组成部分。情趣有雅俗之分、高下之别。健康、高雅的生活情趣,是文明、健康、科学的,是生活的"润滑剂",工作的"减压阀"。有益于开阔视野、身心健康,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一个人的品行和修养。有助于提升自身精神境界,增强抵制诱惑的定力,催人上进,使人  相似文献   

7.
杨子晚 《党建》2010,(8):41-41
党员干部的生活情趣不仅反映个人的品行和操守,而且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从来就不是一个小问题。生活情趣积极健康,可以使人振奋精神,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责任意识和敬畏之心,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强调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讲操守,重品行,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胡锦涛同志这一重要论述,旗帜鲜明地对领导干部的生活情趣、品行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9.
思想是行为的引导,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思想表现为多个层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深层次、根源性的思想。思想建设的根本在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设。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提供关于整个世界的总体图景,是人们在世界上生存发展、实践活动的认知依据。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的根本看法,提供关于人的生命过程的意义解读,是人开展自己的生命活动、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的心理依据。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的根本看法,提供关于是非、好坏、善恶、美丑的判断标准,是人做出选择取舍的伦理依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相互贯通、相互影响,世界观决定人生观、价值观,人生观、价值观反映世界观。一个政党、一个组织、一个人的各种实践活动及其行为方式,追溯思想根源,都是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产物。"四风"之所以产生,是错误的落后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起作用。"总开关"的问题没有解决,解决"四风"很容易按下葫芦浮起瓢,过一段时间又会以其他形式出现。纠正  相似文献   

10.
一个人有怎样的生活情趣,似乎是个人的私事,但对党员、干部而言,却是事关党的形象、威望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大事。这就要求每个党员要追求高尚的生活情趣,要讲党性、作表率,积极响应胡锦涛总书记所倡导的领导干部要做到“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讲操守,重品行,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文章从对不良生活情趣的危害分析入手,指出纯洁和高尚生活情趣的重要性,并提出三种基本途径,即要加强党性锻炼,要大力倡导先进文化,要从小节抓起。  相似文献   

11.
<正>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强调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讲操守,重品行,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胡锦涛同志的这一重要论述,对领导干部的生活情趣、品行操守等人品标准提出了明确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自觉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2.
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必须把倡导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作为一个重要方面。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和生活情趣,不仅反映着干部个人的品行和形象,而且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培养先进的生活方式,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是干部自身反腐倡廉的现实表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品"是人的品格和道德;"行"是人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修养。"品"是内心的,"行"是外在的。人们通常是通过外在的"行"来体现内在的"品"。"品"和"行"两者合一,才是人应有的真正品行。做官先做人,做人应有品行,党员干部更要重品行。  相似文献   

14.
根据胡主席指示和总政统一部署,2012年在团以上党委机关开展"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学习教育活动。这是加强党员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的重大举措。要做到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就必须高度重视并长期坚持品行修养,这也是立身做人的基本要求。充分认清加强品行修养的现实意义在我国的传统观念和现代观念里,品德是一条底线。判断一个人好坏的基本标准就是看他的品德是否端正。《易经》中有一句被人们经常引用的话:"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载物是什么意思呢?通俗地讲,就是一个人有了厚重的道德品行,才能  相似文献   

15.
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是党中央向全党发出的号召,是党员干部做人为官处世的基本要求。职务是一个人的封面,关键看其内容有无可读性,读出的是真善美还是假丑恶。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了表里如一、言行如一、始终如一,这样的"书"才  相似文献   

16.
苗翠静 《新长征》2009,(11):64-64
品行,这个词可以分为“品”和“行”两个部分。品,指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行,则是指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在社会行为中的表现。品是内心的、看不见的。通常,个人的品行是用看得见的“行”来体现看不见的“品”的。“品行”两个字合起来理解。就是能够体现一个人道德修养的行为。品行,其表在“行”,其质在“品”;品和行的统一,才是一个人的真正的品行.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早在1937年就向全党提出"改造世界观"的问题,但是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由于种种原因而被忽视了、淡漠了,以致造成人们对世界观的改造变得十分陌生,听起来很不顺耳了。1995年初,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第五次全会上提出了一个重要命题:提高干部和党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最根本的是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问题。在全党和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因它触及到了当前思想政治领域的一个焦点,具有现实的和长远的理论及实践意义。最近,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5周年座谈会上,在讲到干部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再次强调,党的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为这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问题。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归根到底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是由经济地位决定的,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上述观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制约着、影响着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  相似文献   

18.
"类生活"是马克思既区别于黑格尔又区别于费尔巴哈的一个重要理念,在马克思看来,真实的人固然是现实的、个体的、自然的人,然而,如果人离开了所生活的"类",离开了社会,人的存在就只能是一种孤立的从而也必然是抽象的存在。马克思的"类生活"虽然具有费尔巴哈的话语色彩,但却超越了费尔巴哈。费尔巴哈所承认的"类"存在物只是针对"生理学"意义上的人即自然的人本身,而没有真正触及到社会中的人即人的"类生活"。因此,我们说马克思的"类生活"之所以高于费尔巴哈,就在于马克思已经看到人的真正本质并不是"生理学"意义上的存在,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相似文献   

19.
种德如树     
正又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跻身于植树的队伍中,笔者忽然想到一副古人撰写的楹联:"束身以圭,观物以镜;种德如树,养心如鱼。"意思是说,一个人只有严于律己,不断修养道德品行,使言行符合道德规范,才能像鱼儿一样自由遨游。良好的道德品行,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赞赏、所推崇。"惟贤惟德,能服于人",这是刘备临终时留给  相似文献   

20.
“诚于中者形于外”。这句富有哲理的古语深刻地告诉我们,只有思想“诚”,才能表现为品行美,也就是表里一致。一个政党的作风和它的世界观的关系也是这样,有什么样的思想本质,就一定表现为什么样的作风,党的作风的思想本质就是世界观。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对任何事物的认识必须触到事物的本质即事物的性质及此一事物和其他事物的内部联系。正如认识人的外表行为必须看到它与人的思想的内在联系一样。只有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