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韩中两国间的环境合作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合作基础阶段,逐步发展到应对具体环境问题的发展阶段。在此期间,通过韩中两国环境部长会议、韩中日三国环境部长会议、构筑治理黄沙联合观测网络、防治沙漠化工程等合作,在环保领域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今后,随着两国政府新的环境政策的实行,在应对气候变化、提高能源效率、防治黄沙和沙漠化、环境产业发展等领域中,都将需要进行双边合作。  相似文献   

2.
2005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在韩国、中国和日本先后出版了由三国学者与教师共同编写的《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一书,并在各国均引起重大反响,各类媒体竞相报道,读者反应更是热烈(中国发行数10万册,韩、日两国均超过7万册),一时出现所谓“东亚三国”热。  相似文献   

3.
2005年11月1~3日,在韩国海上王张保皋纪念事业会资助下,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举办了“古代中韩海上交流学术研讨会”,中韩日三国二十余位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以一度称雄东亚地中海的新罗商人张保皋为中心议题,对八九世纪唐、新罗和日本的海上贸易往来、日本遣唐使与新罗的关系等进行了学术交流。与会的三国学者共提交了13篇学术论文,与同行充分交换了学术观点和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韩国张保皋研究会金文经会长《新罗和江南》一文,论述了新罗与中国江南活跃的人员往来、贸易关系、航路、造船业、瓷器以及佛教的传播等方面历史事实,阐明了…  相似文献   

4.
《当代韩国》2005,(2):6
由中、韩、日三国学者和教师历经三年共同编篡、面向三国青年学生的近现代历史读本《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日前在中、韩、日三国同时出版。继韩国、日本举办该书的新闻发布会后,由本书的中文版编写和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中文版首发式”于2005于6月9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中宣部、中共中央外宣办、新闻出版总署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领导与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就东亚和平与发展问题进行了研讨。《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以中、韩、日三国的近代历史为叙述对象,…  相似文献   

5.
韩国韩医学研究所简介东方医学是东北亚的韩国、中国、日本等汉字文化圈的传统医学。东方医学的源流是一样的,中、日、韩三个国家继承和发扬了传统医学,但传统医学在这三国的情况却各不相同。中国将传统医学称为中医,为使中国传统医学的中药和针灸医术打进世界医疗市场...  相似文献   

6.
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以及东北亚国际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7年起,随着中国经济的成长,中美日三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三个经济体。这三国的综合国力均在世界前列,在东北亚更具显著优势。全球化时代,中美日三国在本地区凝聚着更多利益交汇,同时,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研究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关系,核心是抓住中美日三个主要行为体,并以东北亚存在的两大冷战遗迹为线索,通过分析朝鲜半岛与中国台湾两对分裂与统一的矛盾,构建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在矛盾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从而增进三国间战略互信与东北亚地区的和平共荣。  相似文献   

7.
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主席会议17日在京召开,研究了关于推迟召开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和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的有关事项。对此,全国政协办公厅负责同志回应表示,2019年12月17日召开的全国政协第三十一次主席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决定(草案),建议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于2020年3月3日在北京召开;审议通过了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议程(草案)和日程,决定2020年2月28日至29日召开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为召开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作准备。按照这一决定,全国政协成立大会秘书处,为大会召开进行了一系列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中国青少年如何认识和看待日本,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青少年对日意识调查”课题组将中国青少年的对日认知程度作为调研对象,于2008年9月下旬至12月上旬进行了一次小规模的问卷调查。通过此次对日意识调查可以看出,中国青少年对日本的了解和认识是比较全面的,其主流意识是正确的,地域环境、教育背景、互联网和日本文化对中国青少年的对日认知有一定影响。同时,调查结果也表明,当代中国青少年在不忘历史、正视历史的前提下,能够理性、客观、全面地看待和认识日本。  相似文献   

9.
2001年6月11~14日,韩国举办了第一次环境工业国际圆桌会议,与中国和日本共同商讨如何促进环境领域的国际交流和在商业和技术上的相互了解。会议由韩国环境工业联合会和韩国环境保护协会等单位联合主办。  相似文献   

10.
当今对全球经济发展最具影响力的是三大经济体──美、日、欧盟。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扩大和深化的情况下 ,三大经济体经济的浮沉起落 ,本来就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世界的经济走向 ,特别是美国和日本的经济走势 ,与欧盟相比 ,对中国的影响更为重大。这主要是由于中美、中日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 ,以及美日经济之间的联系性所决定的。美国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日本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中国与美国、日本在资本输入和经贸合作的领域都相当广泛。因此 ,在 2 0 0 0年第 4季开始的美、日两国的经济增长所出现的明显回落 ,尤其是 9月 11日美国世贸…  相似文献   

11.
中国学界过去对印度佛教研究较多,对尼泊尔佛教研究不多;对中印、中尼佛教交流研究较多,而对中、印、尼三国之间的佛教文化交流的研究则不多。2019年11月25日,由中国友谊促进会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共同举办的"加强佛教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融相通——中印尼佛教文化研讨会"在成都召开。来自印度德里大学、和平与冲突研究所、贝纳勒斯印度教大学、新那烂陀佛教大学、加尔各答城市学院和尼泊尔的特里布文大学、莲花学院、蓝毗尼佛教大学以及中国的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四川大学、上海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三个国家18个单位的5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围绕中、印、尼三国"佛教源流与影响"、"佛教传承与艺术"以及"佛教融合与发展"三个议题展开交流,讨论的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为三国的友好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三国学者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中、印、尼佛教交流的历史起源、特点、影响、问题和建议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中、韩、日三国都是亚太地区重要国家,自古以来,三国人民就有着友好交往的历史.日本从明治维新以后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日本法西斯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给包括中、韩两国在内的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现在日本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近年来,日本国内政治出现了新的动向,引起了亚洲及世界各国的广泛注意.由于中韩两国在对日关系上存在诸多共同点,所以在中韩日三角关系中加强中韩使用有积极的意义.本文试从历史观问题、日本军事大国倾向和领土争端三个方面来分析中韩在对日关系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和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联合举办的“中国—东盟经济关系讨论会”于1987年10月27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这两个研究所于1985年签订协议,规划进行一次为期四年的以“中国—东盟经济关系”为主题的联合研究,并将为此举行三次讨论会。第一次于1983年在新加坡举行,主要讨论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双边贸易关系。本次会议是第二次。第三次会议将于1989年在曼谷举行,  相似文献   

14.
与当前世界和平与发展潮流极不协调的现象是,作为冷战时代产物的军事结盟组织非但没有终结,反而有继续向前扩展的势头。在欧洲地区,北约继续有力地向东部扩展。1997年7月北约马德里首脑会议决定与波匈捷三国首先开始加入北约谈判,向波匈捷三国介绍北约组织有关情况。12月16日北约外长会议签署了波兰、匈牙利和捷克加入北约的条约草案。该条约草案将首先交由北约成员国议会批准,之后由波、匈、捷三国议会批准。如果获得批准,它将在1999年4月北约成立50周年之际正式生效。这一事件虽然没有引起很大的国  相似文献   

15.
中日双边贸易、投资状况在经历数年低迷后,于2017年开始止跌回升。两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和投资活动活跃,但整体呈现出竞争态势。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5月9日,李克强总理出席第七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并访问日本。10月25日,日本首相时隔七年访华,安倍首相明确表示,将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同中国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双方在金融、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潜力巨大。中日高层互访将推动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中日经贸关系将从竞争走向合作,且中日在"一带一路"沿线第三方市场合作将获得快速推进。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和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Monash University)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亚太地区安全对话于2 0 0 4年3月3日至4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巴基斯坦、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美国、英国、荷兰、芬兰等国的数十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旨在分析亚太地区的安全结构、影响地区安全环境的国家因素和非国家因素及其对亚太地区安全的影响。关于亚太地区的安全情况。学者们认为,传统安全因素和非传统安全因素均对亚太地区安全构成一定的影响。在传统安全方面影响亚太安全的因素主要有:美…  相似文献   

17.
2004年11月28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出席东盟和中日韩三国首脑峰会时表示, 日本将完全终止实施多年的对华ODA(政府开发援助项目)这意味着日本对华政策将发生 较大变化。日本对华经济援助从1979年至今,已经有25年的历史,其援助总额约合1649 亿元人民币,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面对日本政府对我国经援的 政策调整,我们应从研究日本对华经援的历史出发,正确评价日本对华经援这一政策,充分 发挥其对我国经济的作用。在日本对华经援日益减少时期,我国政府和企业,应广开渠道, 采用多种方式加强与日本政府和企业的沟通,消除日本国民的误解情绪,重新定位对华经援 的实施项日,以对华经援为契机,缓解两国政治紧张局势,带动中日经济区域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中韩友好交流事业,推进中韩关系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山东大学韩国研究中心和蓬莱市人民政府于2004年8月20~23日在蓬莱市共同举办了"登州港与中韩交流国际学术讨论会".来自中国、韩国、澳大利亚三国的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19.
一序言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来自中国和蒙古的强烈的沙尘风暴(Dust/SandStorm,DSS)频繁袭来。因沙尘风暴(DSS)的原因,中国和蒙古两国几乎每年都要承受严重的风沙灾害。不仅如此,沙尘的长距离输送量的增加,黄沙灾害的频繁发生,使韩国人民的健康,以及社会、经济等各领域也开始深受其害。2002年3月20日,由于韩国发生了强烈的沙尘风暴,首尔(原汉城)地区细微粉尘(PM10)浓度上升到1470μg/m3,航班不得不停飞,小学不得不停课,从而给韩国各领域造成了一系列损害。本篇论文就导致韩国发生黄沙灾害原因的中国沙漠化及黄沙产生的现况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20.
从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技术创新基础、技术创新效率方面对中日韩三国在2000年至2011年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定量分析比较。研究发现日本的技术创新能力呈现出下降趋势,韩国的技术创新基础提高显著并且技术创新效率较高。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较高,但是技术创新基础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为中国的技术创新的持续性发展提供了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