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序言作为战后初级产品出口国家,东南亚国家联盟各国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些国家作为初级产品出口国家出现在世界经济舞台上乃是十九世纪后半期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使这些国家成为农业殖民地以后的事。除泰国以外,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在二十世纪前半期已经分别作为美国、荷兰、英国的殖民地而形成了专门出口  相似文献   

2.
由于出口环境的恶化和财政紧缩,1985年马来西亚的经济增长率仅比前一年增长了2.8%,这是第一次石油危机以来最低的经济增长率。正如人们痛切感到的那样,以往那种出口初级产品—财政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已经失当,这一点是越来越清楚了。在这种形势下,1983年7月以来加以制定的工业基本计划终于在今年(指1986年)2月初公布了。目前,马来西亚正面临着以出口初级产品来实施财政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转向以出口工业制品来实施民间投资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这一紧迫任务。工业基本计划  相似文献   

3.
1973年智利军人政府执政后,放弃了进口替代模式,实行以初级产品出口为导向的发展模式。由进口替代模式向出口导向模式的转变,实际上是经济增长方式由“内向发展”到“外向发展”的转变。在进口替代模式下,政府实行关税和非关税保护政策,进口替代工业可以在没有国...  相似文献   

4.
也谈“荷兰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也谈“荷兰病”《拉丁美洲研究》1994年第2期刊载的《‘荷兰病’是拉美经济转轨的主要障碍》(以下简称《障碍》)一文,读后颇受启发和教益。但文章中的某些观点,尚有值得商榷之处。一、“荷兰病”的危害何在?《障碍》一文认为,“荷兰病”的危害性有以下3种:1...  相似文献   

5.
东盟国家的出口商品可以分为三类:(1)传统初级产品和农产品加工产品;(2)地方工业制品;(3)出口加工区型工业制品。希望提高初级产品的加工程度传统初级产品和农产品加工产品以往(直到目前为止)一直均占东盟各国出口的主要比重。这些初级产品的出口虽然具100%回过头来提高国内购买力的好处,但由于当前世界市场对初级产品需求萎缩,东盟国家很难再有过去那种需求先导型的高速经济增长了。初级产品出口的数量与金额均不得不趋于下降。  相似文献   

6.
战后以来,东盟国家[1]外贸的发展从战略指向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进口替代工业化阶段、出口导向阶段和调整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由于国际经济环境的不同、政策的差异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这些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也相应有不同的表现。一、进口替代工业化阶段二战以后,东盟各国先后获得政治独立。在独立初期,旧的单一经济结构使东盟国家经济高度依赖国际市场。这种倚重于初级产品出口的经济易受外界影响和制约是十分突出的。为了发展民族经济,60年代起东盟国家均制定了以加速工业化来带动经济多元化和高速增长的经济发展战略。在…  相似文献   

7.
立足于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和比较优势战略,俄罗斯实现了长达7年的经济增长,但产业结构“原料化”问题却始终困扰着俄罗斯。不过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俄罗斯产业结构还是出现了积极变化,更高科技含量的机器制造业以及基础设施部门增长速度加快,甚至超越了原材料工业的发展速度。“原料化”特征固化主要是缘于最近几年世界市场原材料价格飞涨,而非其他行业发展阻滞造成。关于“荷兰病”的论断并没有得到实际数据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对外贸易总体规模偏小,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与世界趋势逆向而动,主要特征是出口初级产品,进口制成品,高新技术产品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低,服务贸易发展不足,而且这种趋势近年还在强化,导致俄罗斯国民经济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俄罗斯以原材料出口为导向的发展模式的强化,使研究俄罗斯对外贸易发展战略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发展中国家取得政治独立后,大多数国家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原因,单一经济结构没有改变,仍然是初级产品(又称原料,包括燃料、粮食、经济作物和金属矿砂)供应国。据国际货币基金统计,80年代中期,发展中国家每年出口初级产品3000多亿美元,约占整个发展中国家出口的4/5。从发展中国家出口构成来说,仍然有73个国家出口半  相似文献   

10.
中国和印度贸易在双方经济交往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本文选取2000-2011年贸易数据,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对中印双边总体贸易及细分产品贸易分解双边贸易增长因素。结果显示:第一,规模效应始终是促进双边贸易增长的主导因素;第二,中国对印度出口增长的规模效应表现在工业制成品或半成品,初级产品的竞争效应愈加显著;第三,反观印度,对中国出口增长的规模效应则更多是在初级产品,竞争制约效应凸显;工业制成品的竞争促进作用提升。调整贸易结构、适应双方进口需求变化是提升出口产品竞争质量、扩大双边贸易发展规模的重要手段。此外,中印FTA战略应提上日程,积极构建经济一体化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1.
<正> 出口导向战略和进口替代战略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实行的两种有代表性的经济发展战略。20世纪60—70年代,分别实行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战略的“亚洲四小龙”和拉丁美洲国家都赢得了较快的经济增长。在这一时期,与进口替代战略相比,出口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经济转轨进入深化阶段后,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是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基础和前提。选择适宜的国家创新战略对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国家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对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技术创新战略演进的路径的,从经济转轨初期的“培植战略”、“引进战略”、“转让战略”到进入稳定增长阶段后的惯性发展模式、出口发展模式和投资发展模式的转变。揭示其技术创新战略演进的内在逻辑和动力,即俄罗斯创新战略的相互融合与渗透、创新战略之间的互补性与递进性、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统一。阐述俄罗斯国家整体创新跨越战略的实施路径选择,并提出对我国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越南的商品进出口结构较为单一,被称为“资源输出型”,即出口农林矿初级产品,进口生产资料和日用消费品,虽然也出口少量工业制成品,但以手工产品为主,且对外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这一状况一直到80年代中期才有所改变。1986年12月越共“六大”制定了“发展粮食、副食品、日用消费品和出口产品”的三大计划,并把这三大发展计划作为“1986—1990年社会经济任务的核心”。经过几年的发展,越南外贸出口令人刮目相  相似文献   

14.
论拉美的"现代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摘要:自19世纪70年代以后,拉美国家为摆脱贫困落后通过吸引利用外资振兴经济,形成了以出口初级产品和农牧业产品为主的传统的发展模式。从20世纪30年代起,为探索民族自主的工业化──现代化道路,实行“进口替代”,收购外资企业为国有企业,进口外国机械设备,使其产品自给率大大提高,制造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60、70年代,国民经济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变,工业产品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拉美大多数国家出现了“经济起飞”,其经济奇迹令世人所瞩目。拉美人民经过百余年的奋斗,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被称之为“脱而未离的第三世界”。随着拉美现代化进程的发展,相伴而生出现了不少社会经济问题。如:城市化问题、腐败问题、贫富不均问题、道德沦丧问题、人口和环境问题等诸多问题。总结拉美现代化的经验和教训,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发展中国家中,拉丁美洲国家的工业化起步较早。拉美经济学界占主导地位的看法是,一部分拉美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始于本世纪20~3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和30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两个不同侧面沉重地打击了拉美国家以出口初级产品换取外部工业品的“外向发展”模式:世界性战争使外部工业品供应发生困难;30年代的危机造成拉美初级产品出口萎缩,进口能力下降。此外,资本主义的主要经济中心也在20年代从对外部原料依赖较大的英国转移到了国内自然资源丰富的美国。上述诸种因素就促使部分拉美国家主要依靠自己生产日用工业品来供应国内市场,即开始了所谓“自发的”替代进口工业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非燃料的初级产品在发展中国家出口中的比重已显著下降。就整个发展中国家说,从1960年到1979年,非燃料的初级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从62.8%减到23.9%,而燃  相似文献   

17.
一、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模式独立以前的发展中国家多数是初级产品输出国。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初级产品国际市场在朝鲜战争时期的繁荣景象衰退以来,发展中国家获取外汇的最重要的商品——初级产品的出口数量不仅没有增加,而且价格也持续下跌,而另一方面,工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被誉为东南亚“第五小龙”的马来西亚仍保持着高速稳定的经济增长。1988—1993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高达9%、8.7%、10%、8.6%、8.2%和9%,在东盟国家乃至东亚都令人刮目相看;1993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420美元。出口总额年增长率均超过两位数,按关贸总协定的排名,马来西亚已跻身于“全球19大出口国”的行列。吸引外资排名仅次于中国和墨西哥之后,居全球第三名。马来西亚经济发展出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外贸出口六、七十年代,马来西亚的制造业主要建立在劳动密集和出口导向型加工工业上,其经济增长主要依赖锡、天然橡胶、棕榈油、木材、石油和天然气等初级产品出口,经济发展深受农、矿初级产品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80年代初,由于西方经济衰退,使经济一度陷入困境。为改变这种不利局面,马来西亚政府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倡导工业化运动,大力发展制造业,引导外资投向高科技工业,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以促进产品多样化。并把外资的50%用来发展制造业,尤其重视发展制造业中的“龙头”产业——电子工业。从电子工业的崛起可以窥视马来西亚制造业发展的业绩。  相似文献   

19.
拉美国家的制成品出口黄红珠自70年代以来,拉美的出口贸易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目前,全地区平均计算的制成品出口占总出口的1/3,而20多年前仅为10%。在工业化发展程度较高的几个国家中,制成品出口已取代初级产品出口...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对外经贸发展战略及发展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政府制定的社会经济发展中期纲要和至2010年的长期经济战略指出,对外开放是加快经济增长和结构改革的主要因素之一,俄罗斯对外经贸政策应该与中长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相一致,其主要任务是保证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实现出口商品的多样化和出口地区的多元化,加紧实施“进口替代”和“出口替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