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吉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近期正式发布规划提出.劳动保障事业发展要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完善制度.稳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职工收入.保持劳动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2.
《时事资料手册》2003,(3):81-83
今年5月,我国2002年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事业和城市建设的统计公报,先后公布。本刊将其中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数据整理成稿,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就业与保障》2006,(8):4-4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7月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审议并原则通过《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会议指出,做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是政府的重要职责。编制《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对“十一五”时期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调节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权益作出部署,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宁夏回族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宁夏回族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时期是我区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做好这一时期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指导和推动全区劳动和社会  相似文献   

5.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求而建立的新型专业。我们必须深入研究高职劳动与社会保障的专业建设,结合我校特点,探索高职法律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发展路径,以拓展专业发展空间,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政报》2007,(7):55-56
2006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从、服务于自治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劳动保障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不断加大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保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实现了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一、就业再就业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2006年全区城镇累计新就业  相似文献   

7.
9月21日,首次省人大信访联席会议在济南举行。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法工委主任赵瑞林主持会议,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信访局、省政府办公厅及有关部门(国资、教育、公安、民政、司法、劳动和社会保障、国土、建设、农业)、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分管信访工作的领导同志和信访工作机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观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前提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从而形成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保障就其本质来讲,是解决人的问题,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的救助和补贴。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即人们对生产资料的需要,因此社会保障制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的发展观。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本文主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关系,浅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劳动保障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劳动保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推进劳动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国家统计局日前联合发布了《2007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包括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劳动关系、工资分配、劳动保障法制与监察和基础建设六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各项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灵活就业群体参保难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煜 《人权》2008,(5):56-59
社会保障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广覆盖的社会保障是全面小康的标志和考核指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大量灵活就业人员。由于灵活就业人员的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险关系的非正规性,他们往往难以纳入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随着这一劳动群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形势下,  相似文献   

12.
《当代广西》2006,(19):4-4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9月23日出席中国社会保障论坛首届年会开幕式并致辞。他强调,要坚持从中国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把握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律,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社会保障长效机制,实现社会保障与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黄菊提出,加快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一要坚持从国情出发,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城乡统筹,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符合农村经济和社会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抓紧研究解决农民工的工伤、医疗、养老保险问题,以及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二要建立社会保障的长效机制。既要确保当期支付,解决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特殊问题,又要下大力气研究解决社会保障制度的若干重大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三要发挥社会保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通过社会保障有效实施再分配,使人民群众尤其是低收入群体都能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构建共同的社会利益基础,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今后一个时期民政工作改革与发后的基本思路是:以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为基本任务,以社会保障为重点,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大力推进社会化,加强法制建设和自身建设,积极发展民政经济,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民政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推进各项民政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摘自多吉才让《第十次全国民政会议工作报告》十次会议为全国民政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笔者认为,实现新的目标,在战略上要继续推进民政事业的社会化、产业化、法制化和现代化。一、推进民政事业的社会化推进民政事业社会…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显著成就。基本建立了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框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社会保障事业,需要有中国的社会保障理论。邓小平和江泽民,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和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领导中国人民改革开放,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保障事业作了艰难的卓有成效的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理论。  相似文献   

16.
李秀娟 《前沿》2012,(14):37-39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揭示了资本是异化劳动的根源,批判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和压迫,主张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来扬弃资本和异化劳动,实现人的自由及社会公正.当前我国在非公经济中工人的劳动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异化,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利用资本发展生产力带来的.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限制资本对工人的剥削,降低劳动异化带来的风险,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根据国家统计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年度统计公报 (1 998—2 0 0 3) ,从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工资分配、劳动关系 ,以及劳动立法与监督等五个方面对现阶段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社会保障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使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要求、价值取向更加明确。维护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共同富裕的发展方向,坚持正确的公平观和分配原则,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总体布局出发设计公平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以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9.
张健 《前进》2009,(2):31-32
劳动保障工作所涉及的劳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被称为民生的三大支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我们要深刻认识劳动保障工作在党和政府工作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紧紧围绕省委提出的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调查研究,切实解决存在问题,完善各项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过程中,根据革命战争的需要,从历史发展的高度,以其丰富的哲学思想和独特的视角,对一些事关全局的社会保障问题做出了具体论述,提出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思想和观点,从广义上定义了社会保障的范畴,非常精辟地把握了社会保障的原则和内容,正确认识了社会主义保障事业的发展规律,并在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付诸了实践。毛泽东战争时期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实践是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而不断深入的,它作为社会主义社会保障发展的一个特定历史时期,既为我们奠定了良好的社会保障事业基础,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