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影视广告,理论建构上隶属广告传播学范畴.其独特的美学原则"创意与策划",通过影视艺术的物化,活跃于千家万户的视频,将丰富多采的产品或品牌信息向广大观众传播.由于同其它媒介的传播方式不同,影视广告倾向于形式审美.其中:蒙太奇思维的运用;科学与艺术的语境;旧元素、新组合的创意;这三个支点的聚焦,建构成多维的立体态势,艺术地展示广告"品牌"的文化取舍,使"诉求"对象引领消费者或"受众"欣然认可.  相似文献   

2.
包莉秋 《求索》2013,(7):226-228
以"微博"、"微信"等为表现形式的无"微"不至的微时代文化,以其传播的开放性、即时传播的交互性及资讯发布的片断化与不完整性等文化特质,在给人们带来技术、信息便利,实现信息共享与交互,提升信息的传播与加工速度的同时,也伴生着由信息安全、信息泛滥所带来的道德、审美、情感、意志的迁移与异化。鉴于前者,有必要对微时代的文化特质及其传播机制予以客观、冷静的思量;鉴于后者,更有必要对微时代的资讯加工及文化传播回归以求真、向善、唯美的范畴,实现文以载道、以文化民,让微时代的正能量真正充斥于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和每一位参与者的脑海心际,让置身于微时代的每一个体受到"微辐射"的同时,也在系列冲突中进行自我调适,以保证个人精神世界的不断丰富和生活质量的持续提升。这不仅是一个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走向问题,更是一个事关人类精神家园的归宿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广告业乃至世界广告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其对广告创意的影响更是巨大的,使广告烙上了东方文化的显著标记,使其散发着深厚的内涵和永久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表征,服饰具有鲜明的社会审美意蕴。一方面,经济活动成为了服饰审美的一个重要参数;另一方面,服饰审美文化现代诉求还表现在审美价值多元趋向上。在深受宗法礼教之害的服饰文化回归现代社会的曲折历程中,其现代型构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代服饰文化研究体系尚未确立。生态世界观衍化而成的生态哲学可以看作构建中国服饰文化的第一质素。在服饰语言和艺术语言上必须准确地定位并遵循“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疏通拓宽群众利益诉求渠道,是了解民意,下情上达的重要措施,是民主建设之必需;而解决群众诉求,化解各种矛盾更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保持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之必需。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尽快做好疏通和拓宽诉求渠道工作,切实解决群众诉求、上访案件问题。  相似文献   

6.
对秩序的诉求是儒家的重要价值目标。儒家不仅提出"天下大同"、"社会小康"及"民胞物与"的理想秩序,而且提出通过"正名定分"实现社会秩序的总纲以及"内圣"与"外王"并重的实践路向。这些思想对于当前我们构建和谐社会都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当代舞作为一个舞种已被认可,得以与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相平列,并在创作和传播上都呈现出勃勃生机。究其原凶,与中国当代舞的审美趣味契合于中国传统审美取向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自始至终伴随着情感的体验,渗透着审美的元素。挖掘思想政治教育与审美之间的内在联系,借鉴审美教育的方法和理论对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彭自成 《理论月刊》2003,42(11):41-42
理论创新应当做到审美自觉,因为人的实践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理论设计是一种“意象美”创造活动,智慧是创新主体所具有的美的精神形态,理论反思和批判是一种审美判断。美的本质在于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理论创新是一种审美追求和审美自觉。  相似文献   

10.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大众文化以更为明显的消费性和娱乐性的姿态出现,在青年中出现了一种亚审美现象,青年的生活学习、社会文化心理由此受到了深刻影响.对亚审美这种现象,我们必须从美学的角度予以分析和把握,才能揭示出其产生、流行的原因,寻求解决或正确导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向丽 《思想战线》2021,47(6):151
“审美资本”和“审美资本主义”是当代美学研究的前沿议题,该问题阈源于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空间隐喻的再讨论,亦即,审美和艺术不只属于上层建筑,而是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形式,在当代社会发挥出基础性功能;另一方面则是对于审美/艺术与经济如何基于人的情感结构而建构新型关系的纵深探讨。藉此,审美资本主义批判既是对于审美资本在当代社会转型和变迁中所发挥作用和意义的显现,同时也是基于审美资本的特殊性,对审美的资本化及其可能的旧病复发提出的批评与重构。  相似文献   

12.
民意收集与利益诉求的理性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社会要求社会各个群体的利益诉求都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反映,而民意收集是利益诉求表达渠道通畅的前提,因此,建立合法有序的理性诉求表达方式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3.
服饰,作为人类生存的物质条件,同时兼具内涵丰富的精神表现元素。服饰文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表现了不同社会角色的价值诉求和情感张力。从服饰文化社会学方面探求中国服饰文化的内在价值和情感意蕴,可以拓展服饰文化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王瑞 《传承》2011,(26):87-88
政治诉求是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政治价值表达。不同的阶级阶层和群体具有不同的政治诉求。它具有普遍性、多元性、强烈性等特点。当经济利益得不到满足、社会关注的焦点得不到解决、政治权利得不到行使时,就会产生政治诉求。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满足人民的政治诉求。  相似文献   

15.
王瑞 《传承》2011,(10):87-88
政治诉求是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政治价值表达。不同的阶级阶层和群体具有不同的政治诉求。它具有普遍性、多元性、强烈性等特点。当经济利益得不到满足、社会关注的焦点得不到解决、政治权利得不到行使时,就会产生政治诉求。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满足人民的政治诉求。  相似文献   

16.
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把人类的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自然王国、审美王国、自由王国,相应地便生成了三种人:自然的人、审美的人、自由的人。这种划分尽管存在一些乌托邦性质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局限性,但是却给审美教育提供了一个具体的目标:培养和造就审美的人,从而使人从自然的人成为自由的人。这种理想被《共产党宣言》批判继承发扬了,应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育理论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和目标。审美的人应该具有健康向上的审美态度、审美情趣和顺应历史潮流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育理论就是要在培养造就审美的人上下功夫,立德树人,从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审美人生,让全体社会成员成为审美的人,从审美自由境界走向伦理(政治道德)自由境界,建设"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社会主义联合体。  相似文献   

17.
阿来的灾害书写涵盖地质性灾害、气象性灾害和生物性灾害等多种灾害类型。阿来超越对灾害事件本身的叙述,力图通过灾害情境表现人性的真实和复杂;善于用平淡的、克制的、诗意的笔调书写最极致的哀伤和沉重;其灾害描写与人物心理动态、事件发展走向的高度统一,使灾害具备了推动叙事的功能;借助地域色彩浓厚的地理意象和文化符号,营造具有标识度的嘉绒藏区文学地理空间。  相似文献   

18.
清末革命志士的理想追求与道德文化密切相连。详言之,这主要体现在民族道德忧患意识的激发、中国传统理想人格的感召、历代杰出英雄人物的影响与传统重德文化精神的驱动等方面。这与他们所进行的祛除固有纲常礼教弊害的道德革命具有内在思想一致性,共同推动中国传统道德近代化。  相似文献   

19.
刘嘉秀 《传承》2013,(10):63-65
党和国家对教育的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教育的法律法规的刚性保障,科学阐释并构建合理的社会结构,建设优秀的教师队伍,等等,形成并培育了良好的教育生态。这必将提升教育契合民生诉求不断达到新的高度,促使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体的教育诉求目标一致。实现小康社会的教育改革发展目标已确定,标志教育契合民生诉求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20.
刘嘉秀 《传承》2013,(8):63-65
党和国家对教育的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教育的法律法规的刚性保障,科学阐释并构建合理的社会结构,建设优秀的教师队伍,等等,形成并培育了良好的教育生态。这必将提升教育契合民生诉求不断达到新的高度,促使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体的教育诉求目标一致。实现小康社会的教育改革发展目标已确定,标志教育契合民生诉求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