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按整年计算,2006年以前发生过距今已有70周年、60周年、50周年、40周年、30周年等重大事件,这些事件虽不一定都举行纪念活动,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却是记忆犹新的.现在国内外对这些事件有不少议论,其中不乏错讹和误断.2006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上述那些事件,都同85年来党的活动关系密切.评价历史事件不能就事论事地品头论足,更不能脱离历史实际,而应该抓住历史的本质特征,看清时代的主流和发展趋势.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从群众活动的脉搏和人心向背的角度去审视历史,历史事件才不会被歪曲.中国共产党一向把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视作生命线.这条生命线在这些事件中所达到的辉煌和遇到的挫折,以及创造性和探索性相结合的艰难和奋进,都在群众活动的脉搏中和人心向背上得到鲜明地表现.从这个意义上去鸟瞰历史事件,不仅有利于正确地认识党的历史,而且有利于指导现实和未来.  相似文献   

2.
整个社会的经济状况决定社会的政治、心理、文化,经济对社会这种始原的决定的作用是任何其他因素所不能替代的.除此而外,也有一定条件下给社会以巨大影响的人物、事件、自然因素,这就是历史偶然性的作用.一系列历史事件都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联合表象.偶然的背后是必然.研究历史偶然性,具有极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三湾改编"是井冈山斗争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我们一直强调它"支部建在连上",开始确立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一些重要原则.从民主管理的角度,简单回顾"三湾改编"的整个历史事件,梳理和挖掘毛泽东军队民主管理思想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4.
历史叙事的空间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不是历史的可有可无的要素,而是构成整个历史叙事的必不可少的基础:那些于特定历史时代残存下来的器物、废墟及其图像之类的空间性存在物,不仅可以成为历史的证据,还给史学家的历史叙事行为提供了动机;所有的历史事件都必然发生在具体的空间里,因此,那些承载着各类历史事件、集体记忆、民族认同的空间或地点便成了历史的场所;要使历史更贴近事件的原始存在状态,史学家便应该在空间维度上进行编排和创造,赋予历史事件一种空间性的结构.  相似文献   

5.
王静 《前沿》2013,(9):186-188
作为马克思.韦伯重要的学术研究方法,"理想类型"在学术领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就历史学而言,这一概念工具的重要意义表现为其结合主客观的认识论,通过对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事件现象的抽象以及事件的具体行动等类型的分析,探讨历史因果关系,进而理解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6.
2008年人文学术热点伴随着重大历史事件而产生持续、深入的探讨和争鸣.在围绕雪灾、地震、奥运、改革等重大历史事件和问题上,人文学者的思考显示出来自文化深层的回响.这一年,人文学术热点集中表现在改革开放30年反思、文化认同与普世价值、 "后儒家"与传统文化资源的再造、金融风暴的人文透析等几个方面,而其背后,来自学术古今与思想中西的博弈与交锋,则构成了其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7.
1947年,台湾爆发了官逼民反的"二二八事件".国民党官方将事件定性为"奸党煽动"、分裂国土、追求独立的"叛乱"事件.这一定性严重背离了历史的真实.70年代后,岛内外"台独"势力利用国民党官方的错误定性,把"二二八事件"歪曲成为"台湾人反抗大陆人","中国人镇压台湾人"的省籍矛盾甚至是民族矛盾.80年代,台湾统派学者为反驳"台独"势力对"二二八事件"性质的歪曲以及国民党官方的错误定性,掀起了搞清历史真相的"二二八"研究的热潮.这一研究也促进推动了对"二二八事件"的平反.然而,今天台湾的省籍矛盾与族群冲突不是弥合、消除,反而愈演愈烈,这是和李登辉上台后台湾的社会大环境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8.
人类历史的演进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但是长期以来,历史学家所关注的对象主要是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类的事件,相比之下,对于与人类自身的生存息息相天的疫病事件关注较少.即便在某些历史著作中提到疫病,充其量也只是作为人类政治、经济、军事活动的附属品而一笔带过,疫病成了"史学家的漏网之鱼".  相似文献   

9.
"波士顿倾茶事件"是美国革命历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历史事件.在英国政府何以强硬地对待倾茶事件这一问题上,目前我国学界尚无系统论述.面对"波士顿倾茶事件"的挑战,英国政府为了维护挽救旧有的、殖民地完全服从母国利益的体系而采取了一系列强硬的措施.而这最终又引发了美国革命战争.  相似文献   

10.
梳理群体性事件表述的历史脉络,正确认识和区分群体性活动、骚乱事件、暴乱事件、泄愤事件、群众运动、群体性案件、集体上访、社会运动等与群体性事件及其关系,为合理定位、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是一代代艺术家的使命与责任.在主题性美术创作的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要反映重大历史事件,艺术家必须要有真切的历史感知,从历史性中凝聚出精神性,以艺术的真实点亮历史的真实,从而创作出有力量、有深度、有温度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0余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中国不改革就不会有任何出路.当前要继续深化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在大的改革时期,正是不同类型的群体性事件高发的时期,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如处理不好社会风险因素,往往易诱发群体性事件.目前各级地方政府及一些领导干部对于群体性事件的治理更多的是被动应对.因此,提升领导干部预防和应对群体性事件能力就显得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13.
群体性事件:从政治概念到法律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群体性事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社会形态、表现形式、名称及其内涵和外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新中国成立后,群体性事件的语词演变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对群体性事件的不同表述,反映了一定社会历史时期人们对群体性事件的认识不断深化,也反映出我国政府从重视群体性事件传统意义的政治属性向重视以法律规范处理群体性事件的观念的转变。应正确区分群体性事件与骚乱事件、暴乱事件和社会泄愤事件,依法妥善处置,防止和避免主张正当利益诉求的群体性事件升级甚至恶化。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代,文史相通、文史不分家、史中有文、文中有吏.在历史教学中.要运用文学性的语言讲述历史,运用成语、诗词、文言文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的记忆和理解,运用语文课本中的某些篇章剖析历史.同时,在历史课上引用文学知识要适度,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  相似文献   

15.
刘曙光 《湖湘论坛》2009,22(3):96-99
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是十分复杂的,认识和把握二者的关系必须要有复杂性思维方式和方法。首先要承认任何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因素都是由无穷多个社会因素制约、影响,都是众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人们根据自己的目的和愿望所从事的历史活动的结果,是由从事历史活动的各个人、各种社会力量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合力”造成的。其次,研究和探讨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必须对历史事件作较长时间的、足够充分的历时性考察,或对较多同类历史事件作共时性比较。最后,必然性与偶然性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同历史决定论与主体选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致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补充。认识和把握二者关系的复杂性,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性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二二八事件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道伤痕,现在已经成为台湾当代政治的一部分.本文借鉴选择性创伤理论,考察“台独”势力领袖利用历史创伤难以平复的心理制造“我群”和“敌对他群”之间社会分裂的过程.他们以寻找历史真相为名树立历史伤痕的当代敌意,阻止社会和解进程,并以无限扩大的自我“权利赋予”引导台湾社会走向暴力循环.本文同时研究了台湾二二八事件纪念基金会的运作过程以考察“台独”势力将二二八作为“选择性创伤”进行代际传递以达到瓦解统一动力的目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人类学从功能论、结构论、结构功能论的反历史倾向,到20世纪80年代的历史人类学兴起,经历了相当长的对话与争辩.其中的关键是透过建构与权力的角度,讨论人类学者用以探讨过去的文字记录与回忆素材,以及建构过程中展现的权力交织,反思人类学者如何面对档案、史料与回忆素材的问题.事实上,人类学民族志不必然要涉及历史,但在当代人类学者大多强调贯时限、过程性、历史分析研究的背景下,重点在于面对档案等史料的态度,以及累积宏观历史的知识背景,进而培养独到的视野,同时以此讨论看似平淡无奇的历史事件或沉默的史料.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第一个春天以来,围绕台湾问题,发生了一系列严重损伤两岸关系的恶性事件,笔者站在历史的高度,宏观探察这些事件,对两岸关系现状与未来提出了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9.
山东建国自治军五路联军1923年5月在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区)发动的劫车事件,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关于这次事件及发动这一事件的山东建国自治军的性质,过去一直众说纷纭。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专家和学者对这一事件的研究与探讨甚少。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枣庄市政协曾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资料进行过征集和研究。1996年,枣庄市政协又根据“广征博采,多说并存”的原则,编印出版了《临城劫车案》一书,为史学家和文学艺术工作者提供了研究这一特殊事件的基础史料。1996年10月,全国政协副主席、  相似文献   

20.
南岳圣帝信仰的形成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岳圣帝信仰最初仅为一种地方性宗教信仰,后经历数千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种集国家、佛道与民间信仰于一身的复合型信仰体.通过对历史事件、神话与实地调查资料相结合,以期梳理南岳圣帝信仰的形成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