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居成 《党史博览》2006,(10):18-20
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说,毛泽东"放出陈毅来攻击我" 陈毅和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曾多次见面、会谈,但给赫鲁晓夫留下深刻印象的是1959年10月2日那一次.当时,赫鲁晓夫结束了对美国的访问,匆匆赶往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庆典.他穿着意大利裁缝为他访美赶制的做工极为考究的灰色西装,神采飞扬,似乎在那个世界最富有的国度里受到的盛大欢迎的喜悦还没有消失.  相似文献   

2.
吕春 《党史天地》2008,(2):14-15
首次交锋 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同年9月赫鲁晓夫被选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1954年9月赫鲁晓夫率领庞大的代表团参加我国国庆5周年庆祝活动。  相似文献   

3.
由于邓小平文能治国安邦,武能带兵打仗,且办事干净练达、雷厉风行,年龄又最小,因而,毛泽东对他十分器重并寄予厚望。1957年11月,毛泽东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在向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介绍他的同事时,第二个就是邓小平。他说:这个人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柔中有刚,绵里藏针,很有发展前途,是个难得的人才。在毛泽东的介绍中,邓小平是唯一一位没有缺点的人。  相似文献   

4.
张颖 《党的文献》2012,(5):114-115
1958年7月底,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秘密访华期间,双方除了在“联合舰队”、“长波电台”等问题上发生了激烈争论外,毛泽东与赫鲁晓夫在干部是否应参加体力劳动的问题上也出现了分歧。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一生中先后六次到莫斯科,他在那儿学习过,也在那儿斗争过:他曾令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气急败坏,恼羞成怒,也曾令苏共政治局委员苏斯洛夫无言以对,张口结舌……伟人逝去,风范长存,追寻邓小平在莫斯科的历史足迹,使我们更加缅怀他的丰功伟绩,怀念他睿智果断的政治家、外交家风范。  相似文献   

6.
1989年5月15日中午,戈尔巴乔夫以苏共中央总书记和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的双重身份,开始对我国进行为期4天的正式访问。这是继赫鲁晓夫1959年9月30日到北京参加中国国庆活动以后,苏联最高领导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把邓小平介绍给赫鲁晓夫 1954年9月29日,赫鲁晓夫率部长会议主席布尔加宁、副主席米高扬等乘专机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并参加中国国庆庆典。9月30日,毛泽东率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陈云、邓小平等主要领导人,会见了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政府代表团成员。 当时邓小平并没有引起赫鲁晓夫的太多注意。在赫鲁晓夫的印象里,他只是很多副总理中的一位,中苏友协名誉理事之一。凡是有关对外的事务,他都表现克制,让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人出头露面。  相似文献   

8.
报刊文摘     
历年的国庆观礼都邀请许多外宾前来参加.50年代苏联代表团的成员是我们国家最重要的贵宾之一.1957年“五一,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元帅率队来访;1959年“十一”,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来访,两次来访都参加了天安门城楼的观礼活动,且陪同者都是中  相似文献   

9.
吴跃农 《湘潮》2006,(12):15-19
1964年10月16日凌晨,在苏联解除赫鲁晓夫职务几个小时后,苏联驻华大使契尔年科立即向中共中央联络部副部长伍修权通报了情况。他从皮包中掏出公文,照本宣科:“1964年10月14日,苏共中央全会鉴于赫鲁晓夫年迈和健康状况恶化的原因,根据他本人的请求,决定解除他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的职务,选举勃列日涅夫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10月15日,苏共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举行会议,决定解除赫鲁晓夫部长会议主席的职务,任命柯西金为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契尔年科念完,将这份俄文文件交给伍修权,伍修权没有迟延,立即驱车前往中南海,向周恩来汇报。周恩来得知后,不…  相似文献   

10.
1964年10月16日15时,在我国西部地区升起了一片巨大的蘑菇云——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就在这天,一件巧合的戏剧性事件发生了:苏联塔斯社发表苏共中央全体委员会和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公报:鉴于赫鲁晓夫“年迈和健康状况恶化”,解除他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的职务,选举勃列日涅夫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任命柯西金为  相似文献   

11.
1958年7月31日至8月3日,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秘密访华。7月31日、8月1日、2日和3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同赫鲁晓夫进行了四次会谈。俄罗斯《近现代史》杂志2001年第1期刊登了费德林、菲列夫所作的这次会谈的第一次和第四次谈话俄文记录。这两份记录由不同的译者译成中文,分别发表在《中共党史资料》2001年总第79辑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研究》2001年第4期。阎明复和朱瑞真当时作为中方翻译人员,分别参加了毛泽东同赫鲁晓夫的四次会谈和赫鲁晓夫访华的接待工作。他们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当时中方的会谈记录摘要,对1958年赫鲁晓夫访华的情况,特别是毛泽东同赫鲁晓夫的四次会谈进行了回忆。  相似文献   

12.
1960年,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共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26国党的起草委员会。在26国党起草讨论有关文件的过程中,赫鲁晓夫企图以“苏联为首”的家长制作风压制中国和其他兄弟党,为此,邓小平与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方代表展开了艰苦而又机智的斗争。  相似文献   

13.
《世纪桥》2012,(14):24-24
1958年7月31日,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访问中国。访问期间,赫鲁晓夫同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讨论了国际形势和中苏关系等问题,并发表了《毛泽东和赫鲁晓夫会谈公报》。在这以前,苏联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于4月份致函中国国防部长彭德怀,建议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  相似文献   

14.
从1964年10月起”E.C赫鲁晓夫与当时的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A·N米高扬一起在克里米亚休假。而这时,苏共中央委员们都聚会在莫斯科,谋划废黜不称职的中央第一书记.10月13日,勃烈日涅夫给赫鲁晓夫打电话.坚决要求他出席即将在克里姆林宫召开的中央全会。如月13日,赫鲁晓夫直接从机场乘车去参加中央主席团会议.昨天参加会议的人员还有:A.N米高扬,B.NW扎瓦纳泽(格鲁吉亚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M·P·拉希多夫(乌兹别克斯坦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NE谢烈斯特(身包兰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中央主席团的会议没作记录,根据…  相似文献   

15.
1959年9月底.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在访美结束后应邀抵达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的庆典。正如《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下册)》指出的那样.“他此行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宣传苏美和解和所谓的‘戴维营精神’.并试图压中国向美国让步,以利于苏美改善关系。在同中国领导人的会谈中.赫鲁晓夫要求中国在台湾问题上不再使用武力.还指责中国把尼赫鲁推向西方阵营。台湾问题和中印边界问题事关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中国领导人对赫鲁晓夫的言论据理予以驳斥。会谈不欢而散”。  相似文献   

16.
赫鲁晓夫是原苏共中央第一书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赫鲁晓夫这个名字,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他上台后,曾扒过斯大林的墓,批判过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还让成千上万的无辜者离开斯大林集中营,并给予平反昭雪。对中国,他曾撕毁合约,下令撤走援华专家……1964年,他被他的部下赶下台。下面介绍的是他下台前两天发生的事。  相似文献   

17.
黄禹康 《世纪风采》2008,(10):14-17
1960年,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共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26同党的起草委员会。在26同党起草讨论有关文件的过程中,赫鲁晓夫企图以“苏联为首”的家长制作风压制中国和其他兄弟党,邓小平与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方代表展开了艰苦卓绝而义充满机智的斗争,留下了一些鲜为人知的秘闻轶事。  相似文献   

18.
赫鲁晓夫,对于生活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在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期间,他三次访华,与中国结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既有对华友好的一面,也有结怨的一面。可以说,三次访华的曲折经历、是是非非,折射出建国后中苏两国一段特殊而又复杂的历史进程。首次中国之行进入中苏友好合作新阶段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在9月召开的苏共中央全会上当选为苏共第一书记。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争取中国以及毛泽东的支持,赫鲁晓夫开始调整对华政策,在政治、经济和外交领域全力支持中国。1954年,中国决定举…  相似文献   

19.
王熙章 《世纪桥》2008,(17):37-40
<正>1958年7月31日,前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第二次访华。因6月20日苏联单方面撕毁了《国防新技术协定》,给中苏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所以这次赫鲁晓夫访华,机场上并没有举行欢迎国家元首的正规仪式,中方也没有致欢迎词和欢呼口号。前往中南海怀仁堂的路上,大家也没有讲什么话,整个场面比较严肃。随之,会谈桌上,毛泽东与赫鲁晓夫进行了正式的交锋,酒桌上  相似文献   

20.
最近召开的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一次非常代表大会,是共产主义建设先锋的代表大会。这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是我们当代政治生活中具有极重要意义的事件。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同志所作的“关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