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农民是我的兄弟,我是农民的知己,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才是我生命的全部意义!"这是邓子恢一生都在践行的诺言。分田有方聚民心"邓子恢领导的溪南苏维埃区域的土地革命,为后来闽西的土地革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龙  相似文献   

2.
闽西从1926年建立党组织,至1949年全国解放,这23年间,一直存在省、地、县的党组织领导,存在人民武装,有10余万人口保住了土地革命果实。闽西党和人民一直坚持革命斗争,红旗始终不倒!闽西红旗不倒,给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历史启示。一、要始终坚持党的坚强领导。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邓子恢、张鼎丞等遵照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领导了龙岩、平和、上杭、永定等地农民举行武装暴动,实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1929年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入闽消  相似文献   

3.
邓子恢是农民的儿子,1896年8月17日,出生于离龙岩县城10多华里的泉井村。年轻时他曾东渡日本留学。回国后结社办刊传播新思想。严格地说,他是农民家庭出身的知识分子。邓子恢领导了著名的龙岩后田暴动,担任过第一任闽西苏维埃政府主席,坚持了艰苦卓绝的闽西三年游击战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邓子恢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直至在解放后担任了国务院副总理和全国政协副主席。邓子恢是一  相似文献   

4.
邓子恢是福建省龙岩县人 ,1896年出生于离县城10多华里的泉井村。他祖上曾经当过官 ,到邓子恢出生时家道已败落。他父亲虽然中过秀才 ,但一生清贫无仕 ,到头来只是兼作乡间医生的种田人 ,母亲也是邻村贫苦农民的女儿。所以说 ,邓子恢是农民的儿子。然而 ,望子成龙的秀才父亲 ,还是要邓子恢从小苦读诗书 ,并在中学毕业后东渡日本留学了一年 ,回国后结社办刊物传播新思想。所以严格地说 ,邓子恢是农民家庭出身的知识分子。邓子恢领导了福建五大暴动之一的龙岩后田暴动 ,担任过第一任闽西苏维埃政府主席 ,参加了艰苦卓绝的闽西三年游击战…  相似文献   

5.
上个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外强入侵,军阀混战,百姓困苦。而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闽西、赣南苏区在政权建设、军事斗争取得辉煌成果的同时,社会经济出现一片繁荣景象。本文试图对当年苏区经济繁荣发展的原因,作一番探讨,意在让今天的人们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土地革命调动了苏区潜在的巨大生产力 1928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了闽西暴动。张鼎丞、邓子恢在永定暴动后树起了土地革命的旗帜,拉开了福建土地革命的序幕。 (一)农民得到赖以生存的土地,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永定暴动后,张鼎丞、邓子恢在调查研  相似文献   

6.
1928年,中共闽西党组织先后领导了龙岩后田、平和长乐、上杭蛟洋和永定暴动,其中以永定暴动的规模最大,影响最深。它不仅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在永定的反动统治,而且创建了福建第一支红军武装,建立了福建第一个区苏维埃政权,并进行了土地革命的伟大实践。永定暴动的成绩与其他几大暴动相比,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尤其是土地革命和建立苏维埃政权,是永定暴动的最  相似文献   

7.
我与伍洪祥同志70年前就认识了。70多年过去了,回首往事,历历在目。大革命时期,我们都参加了闽西农民武装大暴动。那一年他15岁,我19岁,他在上杭,我在龙岩。当年张鼎丞、郭滴人、邓子恢等领导往返于上杭、龙岩、长汀等地发动群众,为暴动作准备。暴动后,我去上杭,在那里认识了伍洪祥同志。他年龄不大,却透着机警,说起话来带着儒雅风度,言谈举止像是读过书的人。记得当时参加土地革命主要是为了打土豪,分田地,过好日子。  相似文献   

8.
邓子恢同志是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对闽西土地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大革命时期,邓子恢和郭滴人等共产党员在后因组织农会,传播革命思想。大革命失败后,邓子恢从江西回到白土组织农民协会,领导农民开展了夏季减租斗争。为了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教育,邓子恢在后田开办了“青年夜校”,邓子恢等人经常前往讲课,宣传婚姻自由和武装斗争的意义,并在“火星祠堂”开设了“青年国术馆”,为武装暴动作了必要准备。  相似文献   

9.
以原耕为基础,抽多补少,按人口平均分配,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农村土地政策,是正确的,不能把它视为绝对平均主义。一“抽多补少”按人口平均分配,是邓子恢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依靠群众创造出来的成功的分田经验,并且得到了检验和肯定。1928年,闽西永定暴动后,成立了永定县溪南区苏维埃政府——闽西最早的工农民主政府。当时的中心任务除了领导革命战争外,主要是没收土地和分配土地。因为当时田契借约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在土地问题上以邓子恢、张鼎丞为领导的闽西苏区,是全国最早进行土地分配探索的地区,而且所采取的分田办法很实在,深受农民群众的拥护。并且,在毛泽东的亲自指  相似文献   

11.
中共红4军七大结束后,毛泽东提出离开红4军主要领导岗位、到闽西协助指导地方工作的意见,得到了前委的同意。为了踏踏实实地帮助地方政权做些实事,毛泽东约见了中共闽西特委负责人邓子恢、张鼎丞及武装力量负责人傅柏翠等同志。他对特委负责人邓子恢说:“闽西局面已经大定。特委对各地工作要有个纲领才好。”  相似文献   

12.
张鼎丞,原名张福仁,福建省永定县金砂乡西湖寨村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起。同邓子恢等一起,领导了龙岩、永定、上杭等县农民武装暴动,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是闽西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建者之一。  相似文献   

13.
1929年到1930年,红4军在闽西开展土地革命,给农民分田,建立工农民主政权。不久,国民党军队又打回龙岩等地,从此以后,闽西变成游击区,红军、白军、第三种政治势力互相角逐,土地占有关系复杂多变。此后20年间,闽西几县土地占有关系发生了什么样的具体变化,迄今尚无专文论述,似乎是个“盲点”。本文根据笔者所接触到的资料,对此问题作一初步探索。一、闽西土地革命和国民党反攻倒算闽西包括龙岩、永定、漳平、长汀、上杭、武平、明溪、清流、宁洋、连城等10县,这些地方丘陵连片,土地贫瘠,农民丰年可以自给,歉年则外逃谋生。闽西虽然土地瘠薄,但…  相似文献   

14.
在“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邓子恢、张鼎丞、郭滴人、朱积垒等同志,于1928年3月至6月,分别领导了龙岩后田、平和、蛟洋、永定著名的闽西四大暴动,为开创闽西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闽西四大暴动对长汀农民武装暴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从反囤积反饥饿斗争入手,广泛组织农民协会  相似文献   

15.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是近代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共同面临的任务。进入上个世纪20年代以后,几种政治力量先后在闽西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以变革旧的土地制度为内容的土地改革,这其中有共产党领导开展的土地革命,有十九路军实施的“计口授田”,有闽西地方实力派傅柏翠搞乡村建设推行的分田运动,有国民党推行的“扶植自耕农”运动。因为改革造成了土地制度数易,也使闽西的土地关系变得复杂化,构成了中国现代土地关系史上的一个特殊篇章。通过对上述土地改革的原因、方法步骤、性质及效果的对比,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成效最显著、影响最深远,它不仅影响到闽西后来进行的土地改革,甚至直接影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运动。  相似文献   

16.
1942年6月19日,在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残酷杀害的赤石暴动74位烈士中,有一位最年轻的新四军战士叫邓复生,牺牲时还不满20岁。苏区红孩子邓复生,1922年冬生于福建省龙岩县东肖镇邓厝村一农民家里。他出生时,父亲邓绍裘已过世,家中只有年轻的母亲和年过半百的祖母。三代人依靠母亲种田及伯父邓子恢和外祖父陈槐荣的经济接济,过着艰苦的生活。1929年秋,毛泽东、邓子恢等领导闽西土地革命,"分田分地真忙",邓复生家中也按人口分到田地,但孤儿寡母,缺乏劳力,一年辛苦耕耘,仍不足以糊口。邓复生9岁时,因生活所迫,母亲强忍失去骨肉之痛,  相似文献   

17.
一九二八年,正当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在党提出的深入土地革命,开展工农武装斗争的号召下,闽西永定县爆发了一场规模巨大的武装暴动。这次暴动是永定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第一次奋起反抗国民党反动政权和封建土  相似文献   

18.
<正>闽西是全国较早、福建最早创建红军的地方。早在1928年7月初,永定农民武装暴动后,张鼎丞、邓子恢等率部组成红军营。为了保卫翻身解放的革命果实,保卫苏维埃政权,保卫和发展红色区域,闽西人民踊跃参军参战。在整个苏区时期,闽西有10万儿女参加红军,积极组织创建地方武装,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读过福建农民运动史的人,都知道:郭滴人是“中国农民的优秀干部”、闽西党和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闽西早期农民运动的主要领导之一。邓子恢对他光辉的一生曾作过高度的评价:“郭滴人同志,他为中国无产阶级和中国人  相似文献   

20.
闽中地区早在大革命时期(1926年初)就建立了党的组织。大革命失败后,党就转入农村领导武装斗争。1930年,邓子恢等老一辈革命者来到莆田领导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成立了中共闽中特委和福建工农红军游击队第二支队,并创建了外坑乡苏维埃政府。由于敌人的“围剿”,年轻的苏维埃政权被摧残了,但党组织和游击队仍然坚持下来,农村武装斗争还继续向前发展。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后,由于国民党集中主要兵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