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基斯坦作为印太地区的节点国家,却难以在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中准确定位自身的角色,是一个在印太体系中缺乏存在感的国家。但巴基斯坦也有着对“印太战略”的独特看法和主张。一方面,巴基斯坦对美国将印度塑造为印太地区“净安全提供者”的行为感到极为不满,将印度的这一身份转变视为一种迫切的现实威胁;另一方面,巴基斯坦也希望在美国“印太战略”中寻求一定的角色担当,充当“调解人”身份以期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同时巴基斯坦也试图借美国的“印太战略”来提升其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借此摆脱来自印度的战略孤立。面对美国借“印太战略”在印太地区持续的势力扩张,未来中国可在与巴基斯坦的双边关系基础上扩大区域多边关系的接触,同时借助双方现有的技术、地缘等资源优势以加强互补,化解对美依赖的风险。通过打造中巴更加完善的双边和区域治理安排,不断增强对地区安全与发展的形塑能力。  相似文献   

2.
印巴核试验及其对南亚安全态势的影响马加力5月11日、13日,印度在拉贾斯坦沙漠的博克兰地区先后进行了两番5次核试验,在南亚乃至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一场高烈度的政治地震。作为对印度进行核试验的回应,巴基斯坦也分别于5月28日、30日进行了6次核试验。印巴竞...  相似文献   

3.
1998年5月28日与30日,巴基斯坦在查盖核试验基地共进行6次核试验。据美国地质观测中心测试数据显示,28日的核试验产生的能量相当于里氏4.9级地震强度,即近于1万吨TNT炸药当量;据巴官方称,30日的核试验能量达1.8万吨,略高于1945年广岛原子弹的1.5万吨,但美国情报系统认为只有2000吨。 巴基斯坦连续6次进行核试验,是对5月11日及13日印度进行5次核试验的强烈反应,目的在于显示;巴拥有反击对手的任何手段和能力,任何国家都不能无视巴的国家安全利益;巴与印势不两立,绝不会屈从于印的核恐吓,必须针锋相对发展自己的核武器。1976年,巴时任总理布托发誓:“如果印度建造原子弹,我们甘愿勒紧裤带吃草、啃树皮,也要造一颗自己的原子弹。”这就是明证。  相似文献   

4.
1998年5月,印度和巴基斯坦先后进行了11次核试验。此后两国又进行了数次导弹试验。这些试验表明,印巴已经放弃了多年遵循的“核模糊”政策,代之以核威慑政策,公开进行核竞赛,两国作为核门槛国家迈进了核俱乐部的大门,尽管核大国目前还不准备接受它们。核试验...  相似文献   

5.
1998年5月11日和13日,印度在其西部博克兰地区连续进行了5次地下核试验。这是印1974年5月18日首次核爆炸24年后再度进行核试验,标志着印度已由“核门槛”国家发展为“核武器”国家。印度的核能力(一)核材料与核武器生产能力核机构与核设施早在19...  相似文献   

6.
2018年是印度和巴基斯坦进行核试验20周年。1998年5月,印度不顾国际社会反对连续进行5次核试验,巴基斯坦随即跟进,一口气举行了6次核试验。印巴核试验不仅使两国进入公开核对抗时代,也给全球核不扩散机制带来新的复杂挑战。20年来,尽管印度和巴基斯坦并未再进行新的核试验,但两国的核对抗持续发展。印巴在继续升级其核武库水平的同时,也积极开展核外交活动,力争使其核能力"合法化"。2018年也是《核不扩散条约》通过50周年,回顾印巴的核开发历史及其核试验后20年的历程,对坚持维护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坚持维护全球防扩散体系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1998年掌握核武器之后,巴基斯坦战略学界普遍支持在常规战争中"首先使用"核武器打击印度常规军事进攻的"以核慑常"核战略学说,该学说成为了主导巴基斯坦核战略的核心思想,并塑造了巴基斯坦的国家安全观。为什么巴基斯坦会产生"以核慑常"核战略学说?现有的两种解释均存在着较大缺陷:一种认为,中国是巴基斯坦重要的战略伙伴,巴基斯坦"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核战略学说主要来源于中国;另一种认为,巴基斯坦精英阶层根据本国的国情提出了"以核慑常"核战略学说。笔者通过分析发现,中国和巴基斯坦虽然有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但中国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战略并未成为巴基斯坦的学习对象。巴基斯坦的战略文化属于外向型战略文化,其表现特点是倾向于学习强者的国家安全观,北约的"以核慑常"核战略学说是当前国际社会最为流行的核战略学说,因此,该学说极大的影响和塑造了巴基斯坦核战略安全观。  相似文献   

8.
由于印度在南亚的地缘位置和综合国力远胜于巴基斯坦,因此巴基斯坦在冷战时期选择与美国联盟与印度对抗,印度与原苏联结盟,印巴对抗成为美苏争霸在南亚的表现形式,巴美、印苏两组力量的较量决定了印巴对抗与冲突的性质和前景。冷战结束后,印巴对抗发生了明显不利于巴基斯坦的变化,但1998年的印巴核试验再次使两国在核对抗上达到大致平衡,因而略显倾斜的南亚总体战略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印度“亚太化”和美国对印巴定位变化促使印巴对抗逐渐超出南亚地缘范围,是印巴对抗成为亚太主要安全关注议题之一的内外力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印度于1998年5月进行核试验的目的,驳斥了巴基斯坦因素和"中国威胁"两大理由,认为印度发展核武器的目的在于走成为世界大国的"捷径".对印度核试验以后大国梦的实现情况也做了简单介绍,最终认为这条道路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0.
冷战结束后,印度面临的地缘政治环境与冷战期间相比发生了重要变化,为适应这种变化,印度开始调整其地缘政治目标与战略,并开始大力发展核武装。地缘政治领域海权优先的思想和海上力量的发展以及对提高核武器战场生存能力的考虑使印度开始发展海基核力量。海基核力量的发展将会使印度在提高核威慑与核实战能力的同时,面临着与美国、中国和巴基斯坦关系的较大变化,并会对印度洋及其周边地区的海权战略格局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