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刑事再审程序,其制度设计的宏大理想与不尽人意的司法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反差,再审理念与具体程序设置上的不科学使得再审无限、终审不终,司法裁判无权威性可言。再审程序的改革与完善可以从理念的再塑和制度的重构两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为应对来自立法与司法的双重质疑,我国“上诉不加刑”原则的科学内涵必须重新解读,其立法完善工作必须从确立“相对再审不加刑”制度、赋予被害人上诉权、完善发回重审制度和刑事证据制度等方面着眼、着手。  相似文献   

3.
红梅 《前沿》2009,(11):71-75
刑事再审程序又称审判监督程序,是对错误裁判进行纠正的非常救济程序。该项制度的设立,对依法纠正生效的错误裁判,保护国家利益和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树立审判权威,维护法律尊严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该程序在司法实践中的运行效果未尽如人意。无限申诉,无限再审的现象,导致诉讼秩序混乱,生效裁判的稳定性和既判力受到影响,司法成本大幅上升,严重影响了司法机关的形象与权威,造成了司法公正与效率两种价值俱损的格局。造成我国刑事再审程序弊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通过对我国刑事再审程序进行反思,指出现行再审制度存在的弊端,并提出完善再审程序的具体设想,以期为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刑事再审制度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4.
刑事再审程序是对已生效裁判是否符合正当性、合法性要求的重新审视的司法程序,是追求刑事诉讼活动根本宗旨的体现.在中国司法改革进程中,刑事再审程序的改革是关系维护基本人权和保障法律尊严的重要举措.刑事再审中的启动程序是其重中之重.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有关制度和理念,在我国现有国情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完善我国再审程序制度.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刑事冤假错案的频频曝光使刑事司法的权威性与公正性面临着公众的拷问,这与我国公诉证据标准的立法缺失不无关系。应从增强可操作性、完善证据标准体系、发挥"疑罪不诉"制度的功效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公诉证据标准。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刑事冤假错案的频频曝光使刑事司法的权威性与公正性面临着公众的拷问,这与我国公诉证据标准的立法缺失不无关系。应从增强可操作性、完善证据标准体系、发挥"疑罪不诉"制度的功效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公诉证据标准。  相似文献   

7.
民事再审程序对于保证民事案件审判质量和维护社会正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现行的关于再审的一些规定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笔者从司法实践的角度指出其中的若干不足并提出了构建以当事人申请再审为启动再审程序的前置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人民法院第五个五年改革纲要(2019—2023)》从审判权运行与当事人诉讼成本的角度,创新性提出民事再审申请的改革事项。此后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在试点地区开展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从机制、标准、程序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四级法院职能定位,完善了再审申请“补充救济”程序,真正搭建起梯次过滤、层级相适的案件分布格局,确保再审申请制度与配套机制相适宜。从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入手,分析民事再审申请立案程序运行现状,重新审视再审申请权的性质价值和功能作用,有助于从制度和实践层面科学合理地构建民事再审申请立案程序,在充分保障当事人申请再审权利、减少司法资源浪费和维护司法既判力之间寻求更好的平衡。  相似文献   

9.
"公正"和"效率"是法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诉求。我国现行民事再审程序作为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为了纠正错案而设置的法定补救程序,它贯彻了有错必纠、有错必改、实事求是、司法公正的法治理念,对于维护公平正义、树立司法权威具有重要作用。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对原再审制度存在的启动主体多元、再审事由笼统、审理程序混乱等妨害终审裁判的稳定性和既判力、造成有限司法资源浪费、损害审判机关形象等问题做了修改,对于实现司法公平公正,提高诉讼效率,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民主与法制》2010,(23):63-63
据《新民晚报》报道,近日,上海13位全国人大代表刚刚完成“完善民商事再审制度维护司法权威调研报告”,建议“再审案件”须引入陪审或旁听制度。  相似文献   

11.
再审程序是裁判生效后的最后救济渠道。作为程序“开关”的再审启动程序能否打开成为顺利推进再审纠错程序的前提,应将其视为纠正冤错案件、保障人权、维护司法公正的“重中之重”。然而,刑事再审启动的实然样态却成了顺利纠正冤错案件的一大障碍,再审启动渠道混乱、启动方式定性模糊、启动法院管辖不当都成了再审启动过程艰难的具体表现,这与管辖法院与原审法院合一、检察建议喧宾夺主、启动标准肆意拔高以及证据保障制度不力紧密相关。因此,需要从重设启动主体、明确检察建议效力、确立“可能确有错误”的启动标准、建立证据鉴真以及保管制度等向度着手,以推动我国刑事再审启动程序应然价值的复归。  相似文献   

12.
民事再审程序又称民事审判监督程序,它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中的重要内容,如何在立法上解决司法监督的独立地位问题,是保证民事再审程序公正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再审问题成为困扰我国当前司法改革的一个棘手问题,改革再审程序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然而,如何改革再审程序却争议很大,存在诸多思路,意见不统一。综合分析当前诸多改革思路,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些缺陷,难以去除再审程序的根本弊端。借鉴国外立法与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立再审之诉制度是我国再审程序改革的出路。  相似文献   

14.
第三人撤销之诉在新《民事诉讼法》施行半年以来暴露出诸多问题,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很多不规范的现象。2008年最高人民法院通过了《审判监督程序解释》,对案外人申请再审进行了规范。通过分析我国再审制度的现状,借鉴法国、我国台湾地区等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可知,我国民事诉讼立法确认这一制度有其必要性和正当性。对我国再审中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的构建提出初步设想,从而以看得见的形式实现程序法对案外第三人利益的保护,可最大限度地实现司法公正、效率和社会认可。  相似文献   

15.
王健 《民主与法制》2011,(11):31-33
一桩“简单的民事案件”,历时4年半,两次审理,两次申诉,两次再审,至今该案的原告仍然在寻求司法途径申诉。复杂的诉讼程序背后,是对我国民事诉讼再审制度的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6.
证据制度历来被比作刑事诉讼的脊梁,是诉讼活动的基础、是全部司法活动的核心和灵魂。但由于立法的不完善,导致了我国在司法实践中证据制度缺乏可操作性。证据法学不仅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而且对保障人权也至关重要。因此,对我国证据制度改革问题进行认真探索研究,对完善证据立法和指导司法实践,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文章从介绍证据立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入手,对完善证据立法的意义、构建模式、现行立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在参考借鉴国外相关成熟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刑事诉讼法正式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制度,但由于立法的模糊性和适法的差异性,司法机关对非法证据的认定和排除依然遭遇不少现实困惑。司法机关应通过完善司法解释、完善司法判例制度以进一步明确"等非法方法"的内涵外延,细化非法实物证据的构成要件,明确诱惑侦查获取证据的合法性标准,准确区分非法证据和瑕疵证据,以解除司法实践中对非法证据认定的困惑。  相似文献   

18.
自2007年《民事诉讼法》修改以来,民事再审程序一直是学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重点.尽管立法在制度上做出了很大调整,司法中法院的相关机构的设置和相关程序操作规程也给出了相应的回应,但从民事诉讼制度原理的要求出发,我们仍会发现我国审判监督程序许多错位安排.究其根源,审判监督程序的设置因历史原因和思想方法所致,完全背离了民事诉讼制度等基本原理,改变这种错位和扭曲的路径是按照诉的要求设计民事再审程序.  相似文献   

19.
证据在诉讼中的有效性是海峡两岸刑事司法互助中难解的困局。两岸不同的证据制度和证据规则反映了对刑罚权程序正当性的不同认识,这种差异日益影响到两岸司法互助的效果。法律程序的"演示性"功能能够提升司法互助证据的公信力与证明力。海峡两岸应互信合作,借鉴与其他法域司法协助的成功经验,尽早细化《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的证据条款,使证据的取得与转换具有可视性和操作性,提升司法互助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上海机关动态》2009,(11):37-37
按照高院党组关于开展司法作风大检查的部署和要求,高院申诉审查庭近日以落实“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认真拟定实施计划,在条线内积极开展司法作风大检查工作。此次检查将紧密围绕申诉审查程序的七个主要工作环节进行:一是畅通申请再审渠道,依法保障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权利。二是坚持“每案必谈”工作制度,找准审查工作重点和化解矛盾的切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