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中国新的世界发展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西周 《理论导刊》2006,2(4):12-15
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外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对国际、国内形势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的正确判断;是中国提出的新的世界发展观;是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关于中国外交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国际意义。学习和坚持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努力构建和谐中国,并为构建和谐世界作贡献。  相似文献   

2.
中国外交一个新的内涵就是致力于构建和谐世界。第一、坚持包容精神,共同构建和谐世界。第二、倡导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第三是建立一个“人人享有发展的世纪”。  相似文献   

3.
对“建设和谐世界”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和谐世界”,是我们党的“构建和谐社会”这一理念在国际上的扩展和延伸,反映的是新时代一种新的政治理念与社会理想。它也是一种外交战略。“建设和谐世界”需要依靠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2006年,中国外交以“和谐世界”为指导思想,外交力度、外交布局和外交成就均提升到新高度以双方史无前例的高官阵容引人注目的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于12月14日在中国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对话主题是“中国的发展道路和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教授指出,美国与别国展开如此高规格的经济战略对话,中国是第一家。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特色外交可圈可点,中国关于“构建和谐世界”与“合作共赢”的理念和相关政策,以及关于“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的呼吁与倡议,已经日益深入人心,在国际上受到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6.
和谐世界引领中国外交新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际生态环境的大转换过程中,中国不仅要向世界贡献市场、产品和资本,还要向世界贡献思想。中国外交将在国家硬实力增强的同时,更加注重软实力的建设。 2006年是中国“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中国在国内致力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和谐社会,对外致力于共同安全、普遍繁荣和建设“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外交经历了革命外交、经济外交、和谐世界外交到命运共同体外交等不同时期,这一过程同时也显示了从道义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区域发展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铺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新旗帜、新任务和新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对前几任领导人外交思想的传承和延续,更是新一代领导人奋发有为的开拓与创新:开启了大国外交新时代,开垦了全域外交新空间,开发了主场外交新形式,开辟了“一带一路”外交新平台,标志着中国外交的跨越性升华,彰显了新时代大国外交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8.
石红聚 《各界》2007,(2):1,4
2006年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表现的极为活跃,与国际社会交往广泛,互动频繁的一年。中国频繁地穿梭于国际舞台,努力实践“和谐世界”新理念,真诚地改善和发展与世界其他各国的关系,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主动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使中国外交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一颗耀眼的新星。  相似文献   

9.
尽快制定新的“大周边”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中国周边环境正发生深刻而持续的演变,中国需超越传统的周边战略,以新的“大周边”战略予以应对。“大周边”之“大”主要有二:一是外延大了,从直接接壤的“小周边”与区域定向型的“四片”周边,发展为“四片”联动整合,并且向东西两线推进;二是内涵大了,除传统狭隘的“周边外交”外,还包括大国、发展中国家与多边等外交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中国和平发展的外交目标——构建和谐世界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平发展的外交目标是指中国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过程中,对外部环境的要求,以及外交决策和实践的意愿指向,即构建和谐世界.本文从构建和谐世界的目标、理论渊源、现实性和实践途径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11.
缪舫 《学理论》2014,(6):12-13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促使中国的国门被迫打开,中国外交经历了先是排斥、抗拒外部世界,继而被迫接受与适应西方外交体制,最后主动完成外交近代化的过程。中国外交近代化影响深远广泛,不仅对中国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思想文化、外交制度等各个方面带来积极影响,也促进了中国对于国际社会的融入及其与国际社会的互动,对今天和谐世界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平悦 《党政论坛》2014,(6):29-29
“微外交”,顾名思义是微博时代的外交,而且是特定针对中国网民的,因为在世界网民人数最多的中国,微博是最活跃、影响最大的网络媒体,主要是西方国家在中国展开了“微外交”。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呈现出新的变化,中国外交在新的机遇和挑战中面临着新的调整与转变。多边外交的兴起成为这一阶段国际关系领域中的一个显著的特点,能否恰当运用多边外交,既是衡量大国外交风范的标志,也是中国走向“合作性崛起”的关键。本文试从多边外交的概念入手,在概要分析新世纪中国多边外交发展背景基础上,  相似文献   

14.
楚东 《瞭望》2004,(11)
“两会”落幕,激荡人心的“发展”更加高亢。因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因为用科学发展观确立了新的发展模式,中国的发展,还是这个世界上最嘹亮的音符。 我们的时代又有一个新起点。从发展阶段看,2003年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标志着中国由低收入国家进入中低收入国家行列。从发展道路来说,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成为新阶段我国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7,(7)
命运共同体秉承共同体所具有的"共同性"以及目标"高阶性"内涵,在新的全球语境下成为继和谐世界理念之后中国外交战略上新的话语思维体系并同时向内触发中国民族工作新的思考。其显示的历史(历时)性时空逻辑和多层次、跨体系表征能够助推当前及未来中国的多民族国家治理视域向着更为深邃和宽广的方向和路径延展。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6,(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新的外交战略环境,主动谋划,积极进取,提出了一系列外交战略新理念,并在外交实践中形成了新的风格、呈现出新的特点。然而,中国发展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中国外交正面临着空前机遇和空前挑战并存的局面,亟须进一步加强从以往以利用机遇为主向主动创造机遇为主转移,从压力之下的反应型外交向主动作为的动力型外交转型,完成从"乘势"向"做势"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赵积旭 《学理论》2012,(14):29-30
近年来,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国际舞台为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持续、稳定和发展的和谐世界提供了有利时机。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是世界上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地区之一,对中国当前的战略利益和未来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中国应抓住历史发展机遇,在通盘制定和实施全方位外交战略时,以新的思路聚光于中拉外交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和谐世界":中国国际战略的新发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同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一脉相承,是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建设“和谐世界”的核心和主要目标是,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和普遍繁荣;建设“和谐世界”是构建“和谐社会”在国际战略领域的延伸和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建设“和谐世界”是一个长期奋斗历程。  相似文献   

19.
日本不平衡的﹃大国平衡外交﹄●王大军1997年日本外交奏出三个强音符,两个在谱,一个离谱,因此使它这一年的大国外交的旋律显得不很和谐。在谱的是进一步加强日中友好合作关系和明显改善日俄关系,离谱的是背离时代潮流,升格日美军事合作关系。本来,时代发展到了...  相似文献   

20.
"和谐世界"理念真实地反映出中国外交的价值取向,它根植于中国文明的沃土,同时又与联合国宪章的精神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