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斌 《证据科学》2012,20(1):33-39
与科学证据有关的法律概念主要有大陆法的鉴定意见,以及英美法国家的专家证言。鉴定意见与专家证言之间,由于具有不同的证据法原理,不具有可比性。在英美法国家,科学证据应是专家证言的下位概念;在大陆法国家,科学证据与鉴定意见之间的关系,与鉴定的法律定位密切相关,要具体国家具体分析。明确这一点,有利于厘清我国科学证据的相关法律定位及其与鉴定意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张中  石美森 《证据科学》2012,20(1):13-20
在事实认定日益科技化的现代诉讼中,科学证据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但由于人们对科学的盲目崇拜,导致了司法实践中对科学证据证明力的误解和盲从时有发生。事实上,科学证据的"科学性"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有些科学方法的有效性还有待验证。在操作层面上,检材的收集保管过程、鉴定设备和方法以及专家的知识水平和职业操守对科学证据的证明力均有重要影响。作为新一代的"证据之王",科学证据虽然具有非常重要的证明价值,但仅凭科学证据定案是很危险的,从而需要给科学证据设立补强规则。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相关的法律判例和科学哲学原理,讨论了法律和科学中对待证据的不同方法,认为现行标准不能满足诉讼证据的目的。最后提出了完善可采性标准的建议,主张走向以相关性作为唯一根据的可采性标准,并辅以针对可靠性问题的陪审团指示,这样有助于事实的审判者得到最准确的结果,会减少那种支持某特定阶层诉讼当事人的偏见,并消除因将科学规范应用于诉讼证据而产生的困惑。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证据科学的要素。本文认为,证据科学必须是多学科的,或者整合性的。如果我们分享彼此基于证据的推理方面的思想和经验,我们都会受益于稳固确立的证据科学。  相似文献   

5.
科学证据迅速"蹿红",说明了人们对科学有极高期待。但现在人们对科学证据有奉若神明之趋势,这又人为制造了证据理论的另一混乱局面。从历史根源、法律根源、科学根源及社会根源等四个方面剖析人们迷信科学证据的原因,然后讨论科学证据回归理性的途径,让科学证据走下神坛,与其它证据携手共同维护司法的公正。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证据科学的要素。本文认为,证据科学必须是多学科的,或者整合性的。如果我们分享彼此基于证据的推理方面的思想和经验,我们都会受益于稳固确立的证据科学。  相似文献   

7.
For the first time, the UK Criminal Justice Act (1991) allowed the videotaped evidence of a child to be substituted for the child's evidence-in-chief in a criminal court. The present study is an evaluation of that legislation. One hundred and fifty children were observed testifying in a criminal court in the UK. The use of the videotaped evidence and subsequent cross-examination of the child witness (usually via the closed circuit television system) was also observed. The data base from the Lord Chancellor's Department of all trials involving child witnesses in England and Wales was also analy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video technology into the criminal courts reduced the levels of stress of child witnesses but did not increase the conviction rates.  相似文献   

8.
科学证据可以定义为运用具有可检验特征的普遍定理、规律和原理,解释案件事实构成的变化发展及其内在联系的专家意见,其主要理由在于可以科学原理在科学证据生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与功能,将科学证据分为"科学描述型"与"科学检验型"两类,"科学描述型"不是典型意义上的科学证据。从定位来看,科学证据应属于言词证据、间接证据。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对科学证据进行分类,以此加深对科学证据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论专家辅助人出庭质证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质证在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中已有规定,但如何正确适用,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关于专门知识的人的称谓、诉讼地位、权利和义务以及质证意见的法律效力等需要厘清;关于专门知识的人的管理问题,通过构建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制度,用统一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作指导,减少适用上的分歧,保证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制度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专家证据在诉讼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澳大利亚的专家证人制度虽起源于英国,但经过独立后几十年的发展,颇具特色,尤其是在专家证据的可采性方面,已形成了一整套相当具体、完备的规则,如专门知识规则、专家性规则、普通知识规则、基本规则和终局性问题规则等。为了克服专家证据带有偏向性和专家证人被滥用的弊端,澳大利亚在当前的司法改革中提出了不少相应的对策,这为我国亟待改革的司法鉴定制度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季美君 《法律科学》2007,25(6):104-114
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在刑事诉讼中专家证据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英美法系国家的专家证人制度起源于英国,经过几个世纪无数判例的积累和发展,有关专家证据的可采性问题已形成一整套相当具体、完备的规则,如专家资格规则、有用性规则,专业技术领域规则、普通知识规则以及终局性问题规则等.在现代刑事诉讼中,专家证据的重要性越来越明现,其在改革中的发展趋势,可以为我国亟待完善的司法鉴定制度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即法医学鉴定意见的案情趋向性;法医学鉴定中的案情资料价值;法医学鉴定的科学局限性。从而说明法医学鉴定在很多情况下依赖案情,对法医学鉴定意见进行审查判断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孙瑜 《政法学刊》2005,22(2):13-15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有关被告人口供的规定过于抽象,操作性差,缺乏完备的证据规则,难以保障口供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必须建立有关证据能力方面的任意性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以及有关证明力方面的补强规则,完善我国被告人口供证据规则。  相似文献   

14.
刘晓丹 《证据科学》2012,20(1):21-32
科学证据是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对证据分析所得的判断意见。因此,科学证据属于意见性证言。为防止不可靠的科学证据对法庭的误导,英美法系国家建立了科学证据可采性规则,包括相关性规则、必要性规则、专家证人资格规则、排除规则、可靠性规则。美国科学证据可靠性规则经历了从Frye规则、Daubert规则到修订后的《联邦证据规则》702条的嬗变。我国对鉴定意见的审查主要限于相关性和合法性的审查。由于缺少对鉴定意见可靠性审查的指导与限制,导致了错误裁决的风险。本文提出确立鉴定意见科学可靠性规则的构想,以利于法官排除错误的鉴定意见,同时有助于法庭科学实验室的管理与制度完善,促使法庭科学实验室更严谨更科学地为法庭提供优质的法庭科学服务。  相似文献   

15.
郭小冬  陈朝晖 《河北法学》2005,23(4):157-160
认证的过程就是法官对于证据材料的证据力和证明力的认定过程。认定的对象不同,其认定的主体、时间、方式等也应当有所差别。目前我国法院系统有关认证的做法,是司法改革中各法院自行实践的结果。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和明确的法律规定,庭审认证极不统一,影响了认证制度的法律效果。  相似文献   

16.
杨光 《政法学刊》2013,(2):112-117
网络证据是在网络条件下存在的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它具有流动性强、存在范围广、信息量大、形式多样、超文本等特点。与传统的证据相比,它又具有数字性、准确性、依赖性、稳定性、多媒体性、传输快捷性、可分离性等特征。相对于电子证据,网络证据在生成的主体与场所上,在传输的环境、速度和范围上,在收集的主体、场所及方式上,在证据的保全和审查判断上等方面都表现出自身的特性。  相似文献   

17.
汪诸豪 《证据科学》2014,(5):609-614
I. Introduction
The opinion evidence of experts is an exception to the general rule that witnesses can only give evidence of that which they have seen or heard and may not give evidence of inferences which arise from their observations and from that which they have heard.  相似文献   

18.
刑事技术鉴定作为刑事诉讼程序中解决专门性问题的一项工作,因为司法实践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而倍受关注。如何制定出体现法治精神和诉讼价值的刑事技术鉴定程序是刑事诉讼法修改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刑事技术鉴定程序的完善以对刑事技术鉴定性质的正确认识为前提。刑事技术鉴定是刑事诉讼行为而非侦查行为,是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解决诉讼中所涉及的专门性问题,刑事技术鉴定是人的证据方法,鉴定结论是言词证据。  相似文献   

19.
论实质证据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裴苍龄 《法律科学》2006,24(3):93-104
证据概念问题的大讨论使证据理论的研究更加深入,证据观念的大转变开创了证据学发展的新时代。实质证据观是正确的,应该在法学中予以确立,形式证据观应予以废除。证据是事实,证据只有两种属性,一为客观性,一为关联性。证据只有三种物证、书证和人证。三种证据理论可以穷尽所有证据。  相似文献   

20.
证据规则立法演变呈现出如下规律:首先,在证明力问题上,法官的判断经历了从不自由到自由的过程,证据证明力日渐脱离法律的规定,而进入法官自由裁量的范围;其次,证据能力属于法律问题,应当成为各国证据立法的重心所在。我国当前证据立法与上述规律背道而驰,其中,证据能力规则不仅数量稀疏,而且质量不高;相反,证明力规则却显得相当庞杂,占据了证据规则体系的主干地位。为此,在将证据立法重心由证明力转向证据能力的同时,又要防止矫枉过正。一方面,我国尚未形成自由心证约束机制,仍然需要一定的证明力规则来制约法官的心证;另一方面,我国当前证据资源有限,证据能力排除规则又不宜规定过多,以避免对案件事实真相认定产生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