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洲冲突的解决是非洲国家和国际社会都十分关注的重大课题。近年来,在参与非洲冲突解决的所有行为体中,各种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与影响日益凸显。非政府组织广泛参与到非洲各类冲突的解决活动中,从事冲突预警、人道主义救济、促进冲突解决,以及冲突后的和平建设等活动,为非洲冲突的解决与冲突后的社会和经济重建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由于各方面的限制,非政府组织的活动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后果。由于所掌握的资源有限,以及自身缺乏权威性,非政府组织不可能成为在解决非洲冲突中起主导作用的行为体。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后,非洲爆发的危机和冲突多为国内危机与冲突,而它们的解决却面临严峻挑战.联合国在参与非洲危机和冲突解决过程中历经坎坷,但从总体效果看是促进了非洲总体局势的稳定.由于冷战之初应对非洲危机和冲突遇到重大挫折,联合国逐渐加强与非洲区域和次区域组织的合作,并使之成为联合国危机和冲突机制的重要模式.进入21世纪以来,联合国力图加强应对危机和冲突的快速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在安理会涉及叙利亚提案表决时投否决票,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是为了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原则和宗旨,为了避免又一个阿拉伯国家成为干涉主义战争的牺牲品.《联合国宪章》没有赋予安理会在一个主权国家进行“政权更迭”的权力,而“保护的责任”因其宽泛的理论解释空间而极易被滥用,冷战后西方国家发动的几次干涉主义战争的后果都背离了“保护的责任”的初衷.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中国在促进"保护的责任"原则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上的贡献并未得到充分探讨。笔者认为,中国的贡献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坚决一贯地支持"保护的责任"原则所体现的国际道德共识;二是对该原则的具体适用持审慎态度,推动该原则从道德共识向法律规范的稳步发展而非极端冒进;三是从更为宏大的标本兼治的角度出发,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热点问题解决之路,促进实现"有责任的保护"。与西方在推广"保护的责任"原则中所持的道德主义、极端主义做法相比,中国的贡献有着更为深远的国际政治意义,即实现了对国际规范的内部扩散与外部扩散的平衡、国际规范建构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方法的平衡。这不仅有利于更为公正、合理的国际规范和国际秩序建构,也有利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舒剑超 《亚非纵横》2011,(5):54-58,60,62
随着中国投资非洲的快速增长,中小企业已成投资非洲的数量主体。但一些中小企业缺乏国家战略意识,在非洲的社会责任记录较差,如不及时管理,势必影响到国家形象和国家非洲战略。鉴于非洲的特殊环境和中小企业的实际状况。可在恰当规划社会责任范围的基础上,完善符合非洲特点的中小企业履责监管体系。同时,提升中小企业有效履责的能力,帮助企业认识非洲的特殊情况,并积极营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和谐环境。  相似文献   

6.
非洲国家贫困的普遍性、区域性、长期性特征,以及政府在掌控国家公共资源的支配特性,决定了政府在国家减贫中应发挥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其主要表现在:通过行政手段和执政资源,将减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与执政党的施政纲领及执政目标之一,奠定国家减贫的制度基础;通过调整财政支出、信贷资金等经济手段,加大减贫的资金投入,构筑减贫的物质经济基础;通过土地改革、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等政策手段,给穷人提供更多参与经济活动的机会,增加穷人的收入;实施专项减贫计划,实行有针对性的减贫.而政府在减贫中也有诸多局限性.为保证非洲国家政府在减贫中取得实效,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私营企业和非政府组织,以及穷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保护的责任"被写入《2005年世界首脑会议成果》标志着这一规范的制度化,但这并不意味着各国对其付诸实施的支持。由于"保护的责任"规范被制度化后,在其履行的阶段遭遇了程序性和实质性的争论,因此本文认为,"保护的责任"规范的兴起和制度化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其履行也是国际规范扩散的必要步骤,它与制度化是一个连续谱系,两者共同推动这项规范的扩散。作为一个新兴大国,中国不仅积极参与了"保护的责任"规范演进的三个阶段,而且在强烈反对西方"人道主义干预"的同时,扮演着建构和实施"保护的责任"规范的建设性角色。中国所倡导的构建"保护的责任"规范的战略实现了中国的全球治理理念与国际规范塑造的相互对接,这也是着眼于人类的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而提出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对外交往的不断扩大和国家间关系的日趋复杂,国家主权的神圣性不断受 到冲击。从“人权高于主权”理论到“国际保护责任”,无不在侵蚀国家主权不可侵犯的神圣性。不同 于以往,当今的国家主权不再仅仅是对暴力手段的垄断,它还意味着一种保护本国人民的责任。在 这个仍是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里,任何高尚的言辞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强硬的世界,“那里有外交上 的纵横捭阖、有迫不得已的、不情愿的各种妥协”。不管是面对苏丹的达尔富尔危机,还是其他国家 和地区的冲突,在任何时候,国际社会各主权国家都会抱有不同的利益考量。在“没有永远的朋友, 只有永恒的利益”的现实世界里,寻求发展才是非洲复兴的关键。如何利用好当前中国崛起的机 遇,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是非洲国家从根本上解决冲突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2006年,在新中国开启对非洲外交关系50周年之际,我国高层领导人先后友好访问了非洲十国,并高屋建瓴地把中非关系概括为"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在宣示新中国对非洲友好政策主张的同时,还强有力地批驳了西方有关"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的奇谈怪论.笔者认为,殖民主义以系统的理论为基础,它和资本主义相辅相成,互为手段.新殖民主义和老殖民主义在本质属性上具有共性特点,西方政要的谬论在于其割裂了二者的内在联系性,同时也暴露了他们对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无知和无视.对长期饱受殖民掠夺的非洲国家而言,中国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对于巩固非洲国家的民族独立和自决是及时之助,这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非洲民族主义的"馈赠",抑或说是一种理性的政治投资,是国际共产主义兄弟友谊的重要表现.中非关系是以平等互利为特点的新型国际关系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在非洲存在着广泛的利益.由于世界诸国对非洲的争夺日益激烈以及非洲自身的变化,中国在非洲的利益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积极推进国内改革,倡导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加强与非洲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强化中国文化的吸引力,是向非洲展示中国实力进而保护中国在非洲利益的重要途径.努力提高中国国民的素质,提升制度与政治文化品味,最终提高综合国力,使非洲在与中国的交往中看到希望、获得实惠,是中国在非洲的利益得以恒久持续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1.
国内学者已就“负责任大国”和“中国的国际责任”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讨论。笔者认为,在探讨这一问题时,应充分考虑“国际责任”的不同认定来源及其基本属性,尤其是广义国际法意义上的“国际责任”应成为自我定义及他方定义“国际责任”的主要依据。鉴于“国际责任”是一个复杂而充满争议和矛盾的概念,我们应慎重使用“负责任大国”、“大国责任”及“国际责任”等概念。相比之下,采用“国际贡献”和“国际共同责任”等说法更为恰当。  相似文献   

12.
安春英 《亚非纵横》2014,(2):92-100
经贸合作区是中国对非投资的新模式,其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需关注区内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情况。赞比亚一中国经贸合作区是中国政府在非洲建设的第一个经济贸易合作区,通过建立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为当地吸引投资、创造产值、缴纳税收、创造就业,提升当地员工技能水平,完善企业保障机制,保护生态环境,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为投资东道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较好的贡献,同时也促进了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从赞中经贸合作区案例研究可以看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系中资企业在非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要件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在非洲的经贸合作区发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特区是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非洲国家希望能学习这一模式,促进本国经济发展。中国企业也希望利用工业区增强在非洲市场的竞争力。在互惠的基础上,中非双方决定建设经贸合作区,探索经济合作的新方式。目前,在非洲的7个合作区大多进入基建阶段,有两家已开始运营。它们对中非经贸关系与当地经济发展的意义将是长期和多方面的,但在合作中也存在问题与挑战。双方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积极沟通与协调将是合作区成功的关键,全面考虑和灵活计划则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自1956年中非开启外交关系以来,现代中非合作就已经开始,当时中非合作的重点是政治领域,中国支持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非洲国家支持中国的统一大业。从1978到1999年,中国与非洲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非合作由此进入了第二个阶段。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在非洲直接投资的总体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非洲国家在改善投资环境方面成绩斐然,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的投资热土,中国成为对非洲投资的生力军.大多数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取得了双赢效果,不仅缓解了国内资源短缺问题,带动机电设备的出口,而且提升了非洲国家的生产技术水平,在增加税收和扩大就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在非洲投资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为此,中国政府和企业采取旨在提高治理能力的应对措施,使中国对非洲投资朝着健康、持续的方向发展.始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加大了中国对非洲投资的风险,但也孕育着机遇,中国政府和企业应立足于长远投资战略,加大对非洲的投资力度.  相似文献   

16.
优化中国在非洲的软实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非友好关系的持续发展及其世界影响已经成为检验新时期中国软实力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中国对非政策的实质与风格是构建在非洲软实力的重要基础,文化影响力是彰显对非洲软实力的重要形式,发展模式的示范作用是当前扩大在非洲软实力的关键因素,中非多边合作机制则是提升在非洲软实力的有效途径。本文还对如何提升和优化中国在非洲的软实力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中国的角色定位和国际责任、中国的国际战略、中国外交的实践分析与理论思考、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外交等方面系统介绍了在复旦大学召开的"中国外交与国际关系理论"2006年度国际青年研讨会.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之后,国内许多学者都注意到东盟国家语言和汉语在未来自由贸易区内的地位和作用,但很少有人讨论英语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的作用.本文作者拟从英语全球化、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英语教育、英语作为东盟组织规定的工作语言等角度来讨论英语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商务活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法国援助机构发展演变的梳理和对法非关系发展历史轨迹与现状特点的评述,笔者认为,法非关系实现了从依附关系到伙伴关系的转变.近年,法国加大了对非洲的官方开发援助,扩大了与非洲合作的领域.法国在援助机构的设置、法律保障与业绩评估、多维国家形象宣传,以及加强与其他各类国际组织与相关机构的多元合作等方面的做法与经验值得中国借鉴.当然,中国对外援助有自己的特色和理念.在具体中国援助非洲工作中,笔者建议设立专门的决策委员会和负责援外工作的机构,加强中非文化交流,倡导与监管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谨慎处理援助非洲中的多边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20.
软权力增强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对中国在非洲软权力的评估是美国关注中国软权力的重要方面。最近几年,美国评估了中国在非洲发展软权力的内容、原因及对美国在非洲利益的影响。美国认为,中国在非洲重要的软权力资源包括中国的经济实力,以及对非洲的经济参与力度,中国提出团结互助、中非双赢和尊重非洲国家主权等重要原则,中国还注重扩大与非洲的文化交流。美国还认为,中、美两国在非洲并没有发生战略冲突,双方可以在非洲开展更多的合作,特别是在能源、卫生、农业及维和等领域。分析美国对中国在非洲软权力的全面评估对于中国发展对非洲关系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