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柯  刘寰 《刑事技术》2011,(1):47-48
在许多指纹检验案件中,往往涉及到红色印油(泥)捺印指印的检验鉴定,而这类红色捺印指印常常同时伴有黑色签字,在视觉效果上黑色签字会对红色捺印的指印造成干扰,甚至有时会严重影响指印的检验鉴定。在遇到这类指纹检验的案件时,可以采用数字图像处理的方法对指纹进行增强处理,以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刑事案件的现场和检验工作中,经常遇到罪犯或当事人留在黑白照片上的陈旧性汗液指印。这类指印由于受照片上影像的干扰,采用侧光拍照效果不十分理想(图1)。1991年4月,某市发生一起碎尸案,提取被害人柳×生前留在照片上的陈旧性无色汗液指印,采用垂直光拍照,效果较为理想,消除了照片上影像的干扰,为检验鉴定创造了条件(图2)。  相似文献   

3.
指纹鉴定意见是指纹鉴定人员结合自身从业经验并通过一系列的检验获得的,整个指纹鉴定过程是由感性上升至理性的认知过程。在指纹鉴定过程中,指纹鉴定人员辨别现场指印中细节特征点的能力是影响指纹鉴定意见的重要因素,在获得样本指印后,对照样本指印确认现场指印中的细节特征点则直接决定着鉴定意见。考察指纹鉴定人员在检验现场指印时点取细节特征点的结果,以及获得样本指印后对现场指印细节特征的变动情况,可以分析指纹鉴定人员在不同条件下判断现场指印细节特征点的认知变化,有助于判断指纹鉴定人员在分析阶段理解现场指印特征的程度,有助于考察样本指印对指纹鉴定人员点取特征产生的影响,进而分析点取特征稳定性与指纹鉴定能力之间的关系,为指纹管理人员评估指纹鉴定人员鉴定能力提供一定帮助。本文重点针对指纹鉴定人员点取特征的稳定性进行研究,邀请106家鉴定机构对4组指印进行特征点取,使用统计学工具对点取特征的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机构指纹鉴定人员点取特征的稳定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指纹鉴定人员点取特征的稳定性与现场指印质量之间存在显著关系,高质量指印鉴定过程中,指纹鉴定人员选取特征的稳定较高,且样本指印未对鉴定人员的认知能力产生影响,低质量指印鉴定过程中,指纹鉴定人员在分析阶段和比对阶段点取特征的稳定性较差,尤其在高低质量区交界处点取特征的离散程度较高;点取特征变化指数I可有效衡量指纹鉴定人员点取特征的稳定性,指纹管理人员可依据I值变化程度,评估机构或者鉴定人员的鉴定水平,进而采取相应培训措施,提高指纹鉴定过程中点取特征的稳定性,确保指纹鉴定质量。  相似文献   

4.
提取尸体指纹的方法通常采用油墨捺印和拉直器提取两种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上述两种提取方法不易操做,且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提取的指纹模糊不清且不完整,不利于比对检验和上网查询,特别是已僵硬变形、皱缩干瘪的尸体手指用上述方法很难提取。笔者通过实践,发现利用油墨粘取法,效果较好。具体方法是:先用酒精或清水清洗去尸体指纹上的污垢,待尸体指纹干燥后,用小油墨滚将油墨滚匀,直接均匀地滚在尸体十指指纹部位,然后用指纹胶带顺着指纹纹线方向粘取,即可得到纹线清晰不变形的油墨指印。如需当时检验,可将提取的指印粘在透明的物体…  相似文献   

5.
印取死者指印的方法不尽相同,对于死亡时间短的,指印提取比较简单。死亡时间长的手指强直或腐败,捺取指印就比较困难。以往提取尸体指印的方法是:将油墨涂于死者的手指上,将待印的指纹卡放入匙内,然后将涂了油墨的手指放在指纹卡上滚动即可。此法容易给尸体手指抹上油垢,指印捺印后还需将手指上的油垢用肥皂清洗干净。用油墨提取还可造成着墨不均,导致指印纹型捺印不全甚至模糊。  相似文献   

6.
汗潜指印DNA提取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建立渗透性载体及非渗透性载体上汗潜指印DNA的提取和检验方法。方法采用C-有-柱法及SiO2法两种DNA提取方法,PCR扩增后310型遗传分析仪检测。结果载玻片上3枚汗潜指印采用2种方法均可扩增出Amel及9个STR位点;纸上3枚汗潜指印用SiO2法检见Amel及9个STR位点,而用C-有-柱法检验结果不稳定。渗透性及非渗透性载体上1及2枚汗潜指印,采用上述两种DNA提取方法,检验结果均不稳定。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以检见渗透性及非渗透性载体上汗潜指印DNA,并达到同一认定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指纹鉴定人员对现场指印认知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纹鉴定主要是解决检材指印与样本指印是否为同一人所遗留问题,其鉴定意见是法定证据形式之一,关系着被检验对象是否有犯罪嫌疑,责任重大。指纹鉴定人员根据指纹鉴定方法与标准,结合从业经验对指印进行分析与比较,并最终给出鉴定意见,在此过程中,对现场指印的分析是否客观及准确,直接影响后续比对检验、综合评断及得出的意见。本文重点针对指纹鉴定人员在指印分析阶段的细节特征选择、信息判断等问题进行研究,邀请106家指纹鉴定机构参加4组指纹的测试,实验使用一款基于网络的指纹鉴定分析系统,记录每个机构在指纹鉴定中的工作过程,并使用统计学R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的指纹鉴定机构之间做出判断与评估的准确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指纹鉴定人员点取特征的稳定性、选取特征的数量与现场手印质量之间存在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残缺指印和变形指纹的定义,提出了检验残缺指印的相关措施,以及变形指印的判别、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当前,检验借据、契约等票据上指印的案件较多,笔者在受理一起经济纠纷民事案时,发现票据上的指印为彩色(红色)复印指印,是当事人曾在其他票据上捺印过的指纹,被转印于这张借据上.因此,在检验鉴定时应特别注意区别彩色复印指印.通过制作若干枚实验样本进行实验,现将区别复印指印与捺印指印的检验方法介绍如下:1 纸张上有无翘起的纸纤维 将复印指印与捺印指印分别置于立体显微镜下观察,复印指印处的纸张没有纸纤维翘起;而捺印指印多为印油印泥等形成,有一定的液体性质,因此,捺印指印处有较多纸纤维翘起.  相似文献   

10.
现场勘查人员对犯罪现场进行勘查时往往会提取到很多细节特征点不多的残缺现场指印,我国指纹技术人员一般认为能作出同一认定的现场指印细节特征点一般不少于8个(特殊除外),这样那些现场提取的细节特征点少于8个的残缺现场指印往往由于不能同一认定而被丢弃,这就影响了刑事案件的侦破进程,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笔者在指纹检验鉴定工作中认为用虚拟特征法能对一些细节特征点多于2个而少于8个的残缺现场指印进行同一认定,现就具体操作方法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1.
文件上可见指印鉴定标准编制的目的在于规范文件上可见指印的鉴定活动。在总结回顾我国指纹鉴定标准化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司法鉴定中指印鉴定的实践,对文件上可见指印鉴定工作中需要标准化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梳理和较为详细的探讨,旨在为文件上可见指印鉴定标准拟定切实可行的准则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利用指纹胶带提取曲皱面或粗糙物体上的潜在指印效果较差,因为指纹胶带纸不能同时适应没有形成间隙的曲皱物体表面。如遇这些物体用胶带纸提取指印,就会造成提取纹线不全或折褶痕将纹线破坏,难以和嫌疑人油墨指印进行比对。  相似文献   

13.
PVC管由于具有防锈防腐、耐温耐用、美观及不易老化等优点,因而近几年来被广泛用于房屋通水安装,从而被一些犯罪嫌疑人利用,通过攀爬PVC水管入室作案。如何对遗留在PVC水管上的灰尘加层指印进行提取,笔者经过多次实验,发现用指纹胶带粘贴加黑色磁性粉刷显效果较好,介绍如下:黑色磁性粉、磁粉刷、指纹胶带、剪刀、纯白光面相纸、印相机、照相机、三角架、近摄接圈、黑白胶卷等。(1)剪一截指纹胶带均匀地贴附于灰尘加层指印上,用指头轻轻摸平,不要用力过猛使胶带移位和产生气泡,然后将指纹胶带揭起。(2)用磁粉刷蘸黑色磁…  相似文献   

14.
现场勘查中,常遇到作案人遗留于平面或非平面光滑客体上的加层或减层灰尘指印,一般是先现场照相,后提取。而有些时候由于现场条件的局限,使现场拍照的效果不十分理想,往往需要提取后再次照相。如何提取灰尘指印更有利于再次拍照和长期原貌保存提取,这个问题是长期困扰基层技术工作者的难题,笔者在日常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找到了一种操作简单,容易掌握,便于提取后再次拍照,且可长期原貌保存的新方法。报道如下:材料:指纹胶带,硬纸盒(硬烟盒即可),剪刀。方法:将空纸盒用剪刀剪开一个与指纹胶带同宽的长方形窗口。将要提取的灰尘指印用指纹胶带按…  相似文献   

15.
在日常工作中,技术人员经常会在现场上碰到背景比较复杂的客体(如胶带、包装纸、彩色杂志、瓷砖等)上的指纹需要提取和处理。传统的方法是采用紫外照相或用超长焦小景深拍摄法来处理,紫外照相需要在暗室里进行操作,采用特殊的光源和照相器材,通过反复的实验,既耗时又耗材,同时曝光量不好掌握,该方法最终处理效果有时也不很理想。照相方法是一种无损检验技术,往往作为检验鉴定的首选方法。既使经过传统方法提取后拍摄的指纹,只要后期图像处理工作做实,检验过程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省时省力省心。处理过程大体如下:先将需要处理的现场指纹用数码照相机拍照后直接输入电脑,或将现场彩色指纹照片用扫描仪输入,由于调整过程中像素可能有小部分损失,分辨率要保证在600dpi。  相似文献   

16.
卷宗材料中,大部分是办案人员记录的询问材料,也有合同、协议、及附加收条、欠条等,捺有红色指印。部分办案人员、当事人对指印鉴定所具备的条件不很清楚,捺印指印时没有考虑是否显指纹,所捺指印印色过浓,或捺指印时用力过重,纹线大部分模糊不清,给指纹鉴定增加了难度。笔者在几起检察院送检的卷宗材料上类似纹线模糊不清的指纹鉴定中,  相似文献   

17.
在实际工作中,大量的高仿指纹涌现,给指纹鉴定工作带来巨大挑战。为解决案件中高仿指纹的鉴定需求,作者利用真实指纹和文件上的指印,以硅胶和感光树脂板为原材料制作高仿指模,通过其制作原理、形成的机制、变化因素、规律及表现形式,总结和分析高仿指模与真实指纹的特征差异,为高仿指纹鉴定和检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用玻璃回收人皮肤上潜在指印的技术[英]/Sampson,W.C.//司法鉴定杂志。-1992,42(2),-96~100 本文作者用3″×5″和4″×6″的玻片从人皮肤上提取指印进行了实验。方法是用纸巾将玻片擦净,然后将玻片紧贴在有指印的皮肤部位,用测光观察玻片,如果所提取的指印没有足够的鉴定价值,则将玻片擦净,在另一处有指印的皮肤部再次提取,直到获得满意的结果。已转印到玻片上的指印是很脆弱的,应尽快地进行处理。处理步骤如下:1.用超粘胶进行熏显,2.进行拍照,3.用指纹刷刷粉,4.拍照,5.提取。此法成功或失败的因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手指乳突纹线的形态结构和细节特征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基本上终身不变。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的指纹面积会有所增大,但手指花纹的形态结构和细节特征点的总体分布不会有所变化,除非手指真皮乳头层被毁坏、结疤。但即使出现了伤疤,也意味着给我们提供了新的特征,作为检验鉴定的重要依据。我们曾遇一起故意损坏指纹的案例: 1989年7月23日,内蒙某矿区运输队财会室被盗现金5千余元。勘查中在现场财会室门玻璃上显现提取汗液指印3枚。经检验,认定其中一  相似文献   

20.
以往对矽钢片上油指印的提取都是运用加热后直接照相的方法,有时效果不错,但有时也不甚理想。笔者利用荧光粉提取矽钢片上的指纹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介绍如下。2004年5月份,在勘查一起盗窃变压器案件时,发现在变压器盖子的一个瓷柱和散落在地上的矽钢片上均有油指印,遂将其提取,回实验室处理。用强光灯加热将矽钢片和瓷柱上的油渍烘干,在检材的表面上均可见到指印,但是反差不是很明显,在多波段光源下观察效果也不理想,将物证暂先保存着。一星色较深,一般的粉末不容易形成明显的反差,于是试探性的用绿色荧光粉在矽钢片上有潜指印的位置刷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