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民事和行政法律规范中均已确立并日渐完善,然而新修正的刑事诉讼法却仍然没有将精神损害纳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为了实现法制统一和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更好地维护刑事被害人的利益,在附带民事诉讼中确立精神损害制度十分必要。本文提出一些关于确立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议,以期丰富理论、促成立法。  相似文献   

2.
刑事被害人的赔偿制度是一项关于保护被害人合法权益、预防打击违法犯罪、维护与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法律制度。目前我国虽然设立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但是被害人损害赔偿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本文即着重分析我国被害人赔偿制度存在的问题,为我国被害人赔偿制度的构建提出一些粗浅建议。  相似文献   

3.
论刑事被害人之精神损害赔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晓青 《政治与法律》2004,12(5):119-124
分析实证表明,对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障,现行程序法语焉不详、空间有限,而相关司法解释更是拘泥于法条文义的所谓客观解释而完全阻碍了刑事被害人通过刑事程序和民事程序获得精神损害赔偿的救济渠道;基于权利推定原则和体系化的解释方法,精神损害赔偿应属于刑事被害人的一项重要权利;应以"恢复性司法"的刑事政策对刑事法制实施创新,以便刑民兼容、责任追究与权利救济并行.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刑事科学研究一向是以犯罪人为中心的,完全忽视了被害人在犯罪过程中所可能起到的作用。本文从被害人的角度,以犯罪被害因素为基础,提出预防被害的措施,从而达到有效的犯罪防治目的。  相似文献   

5.
李春来 《法制与社会》2011,(11):126-128
被害人的权利在刑事诉讼研究中一直都受到忽略,本文通过对被害人概念分析后,着重提出了对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的权利保护的问题,在保护被害人权利的措施方面主要着重于对被害人的援助,对被害人民事权利的重视,以及被害人的上诉权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张玉良 《法制与社会》2013,(10):251-252
在维护刑事诉讼被害人精神权益的问题上,刑罚安抚是满足被害人严惩犯罪人以抚慰其心灵创伤、防止私下复仇的重要措施,在刑事诉讼中司法机关应在法律的框架下发挥其积极作用。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应当把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纳入其中,在赔偿被害人物质损失的同时一并加以解决,这既有理论依据,也可以从并不完善的立法中推导出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7.
雷连莉 《行政与法》2010,(6):112-114
本文从被害人被害后心理的内涵出发,探讨被害人被害后几种常见的心理表现,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被害人被害后的心理救助措施,旨在于帮助被害人建立有效心理防范机制,以期更好保护被害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8.
被害人的特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方元 《行政与法》2006,4(7):121-123
不论是在刑事实践中,还是在刑事理论中,人们都是将注意力集中在犯罪人的身上,总是在讨论犯罪人在生理、心理或其他方面的特征,来寻求犯罪人的犯罪动因,却往往忽视了另一个重要的当事人——被害人,忽视了被害人在“犯罪——被害”这一互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针对这个问题,归纳出被害人的一些本质特征,而这些本质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甚至是左右着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姜声莲 《法制与社会》2013,(19):181+184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将被害人陈诉列为直接证据,被害人作为犯罪侵犯的客体,是犯罪行为最直接的受害者,也是其中亲身经历者,而被害人的心理直接影响到被害人的行为,因为他们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到提供情况的准确性和真实、客观程度,也直接影响到案件的侦破。女性被害人以遭受性侵犯的心理状况最为典型,通常出现惧怕、恐慌、愤怒、报复、屈辱等心理状态,严重影响了案件的侦破和女性被害人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也对社会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对遭遇性侵犯的女性被害人的心理研究显得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10.
陈璇  李波阳 《法制与社会》2011,(16):257-258
通过对犯罪行为中被害人责任程度划分,分析被害人被选择标准、被害原因及犯罪被害人的被害人化,探讨以犯罪人为中心的现行刑法的缺陷及研究被害人过错对准确定罪量刑的意义,提出被害预防和打击犯罪的建议,使之在反犯罪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完善被害人诉讼权利和损害赔偿规范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宽芝 《法学杂志》2004,25(3):39-41
在各国的刑事诉讼中,法律都赋予了被害人诉讼的权利。在实现最大可能减少被害人损失,特别是保障赔偿被害人受损失方面,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形成了共识。为了确实维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我国《刑诉法》有必要补充规定受害人其他一些必要的诉权。  相似文献   

12.
论刑事被害人的心理损害及其援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刑事被害人的心理损害是被害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但由于受到当前以预防犯罪为主的刑事政策的影响,这一课题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刑事被害人心理损害有明确的范围,分析研究其产生形成的原因和表现症状,在此基础上,提出制定相应的被害人援助方案。  相似文献   

13.
14.
童敏 《犯罪研究》2013,(3):48-54
流动人口构成犯罪被害的高危群体,因此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被害预防将对整个社会的犯罪预防和治安状况的好转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被害人角度看待流动人口在刑事案件中所处的角色从发,结合被害人学的相关理论和流动人口被害的实证统计,分析流动人口被害原因包括社会原因、环境原因和个人原因的基础上,这样的被害预防对策可能更有效。  相似文献   

15.
三次被害理论视野下我国被害人研究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被害人研究侧重在刑事司法领域对被害人的角色进行定位和对被害人的权利进行扩充。但是从西方被害人学研究的视角上审视,这种研究相对狭隘,且存在一定的内部混乱。从作为被害人研究基础的三次被害和被害化理论出发,则可以准确地为我国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角色进行定位,并且能有效揭示我国刑事诉讼制度进一步保护被害人权利的角度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曾友祥 《现代法学》2001,23(2):78-81
本文在论述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的特点和现行刑事被害人权利制度的内容后,提出了完善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制度的建议。提出应赋予因犯罪行为而遭受精神损害的被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权利。  相似文献   

17.
肖雯 《法制与社会》2011,(29):298-298
一直以来,被称为诉讼法理论领域之“哥德巴赫猜想”的诉权理论几乎是民事诉讼领域的专属研究研究课题。但笔者认为,诉权这一通过进行诉讼、实施诉讼行为、请求法院通过审判维护自己权益的权利,应当具有宪法性权利的属性,同样适用于其他诉讼。对于刑事诉讼而言,作为犯罪的直接侵害对象和诉讼的主体,被害人应当具有诉权,在刑事诉讼中享有参与程序、交涉诉讼结果的更多权利,这将对刑事诉讼的变革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被害人概念在被害人学中和刑事诉讼法学中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并体现为不同的范畴,本文先通过分别界定被害人在被害人学中和刑事诉讼法学中的含义特点,再立足于学科主旨来论述两者的区别,指出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控制预防犯罪。  相似文献   

19.
对刑事被害人权益的保护是一个国家人权保护的体现。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得到提高也体现一个国家对人权的重视,对于刑事被害人的保护,公检法应当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本文以检察机关的视角,探讨我国司法实践中被害人法益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论女性刑事被害人之权益救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政府一贯重视对妇女权益的立法保护和措施。尽管我国妇女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尤其是家庭暴力、“婚内强奸”、再度被害、被害逆变等严重侵犯了妇女的人身权益。加强对女性被害群体的立法保护、建立女性刑事被害人救济制度已成为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