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南海岛屿争端的产生,与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问题的形成有其同源性,均是美国主导下的对日片面媾和的产物。在1951年召开的旧金山对日和会上,苏联基于同盟利益,在捍卫库页岛和千岛群岛领土权益的同时,也积极支持中国对西沙和南沙群岛的合法要求。直至1970年代初,南海岛屿争端主要存在于中国和南越西贡当局之间,而越南和苏联均支持中国。1970年代后,越南改变态度和苏联持偏袒立场,与中越苏三边关系的变化密不可分。冷战后,南沙群岛形成了6国7方分别占领的局面,而重返东南亚的俄罗斯把越南看作通往东盟的平台,并在东南亚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在南海问题出现国际化、多边化和事实化趋向的背景下,"不选边站"是俄罗斯的最佳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2.
一、战后苏日关系的回顾 二战末期,苏联根据雅尔塔决议,于1945年4月5日宣布废除1941年签订的《苏日中立条约》,并于8月9日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击溃了日本关东军,随后到达千岛群岛并乘势占领了位于千岛群岛,和北海道之间的日本北方四岛齿舞群岛、色丹岛、国后岛和择捉岛。四岛东临太平洋,西频鄂霍次克海峡,总面积达4996平方公里。根据1946年2  相似文献   

3.
1951年的《旧金山对日和约》只规定了日本放弃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而没有规定这些岛屿的主权归属,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当时认识到了中法等国在这些岛屿的主权归属问题上存在争议,美国难以解决这一争议问题;美国与英国围绕对日和会与对日和约问题的分歧,以及美英当时轻视南海诸岛的战略和经济价值,也是导致它们在该条约中没有规定这些岛屿归属的原因。防止这些岛屿落入新中国的手中并不是导致美国在条约中做出这种规定的主要原因。《旧金山对日和约》并不是南海争端的"根源"或"祸根",它也没有为后来的菲律宾及越南的南海领土主张提供任何法理支持,因此,不宜夸大《旧金山对日和约》的相关规定对中国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自称日本"海外"学者原贵美惠近几年发表了许多有关东亚领土纠纷问题研究成果,引起学界关注。作者提出东亚地区领土纠纷问题出现,都与美国战后主导《旧金山对日媾和条约》有关,是美国设置于有关国家之间的"楔子",便于美国实施未来亚太战略。关于东亚领土纠纷问题如何解决,作者提出采用奥兰群岛模式,在多国框架内解决等。笔者认为,原贵美惠的研究成果确实比较新异,但并未脱离日本学者局限,依靠美国解决日本与周边国家间领土纠纷,是日本朝野上下的共同选择。  相似文献   

5.
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国,改为冲绳县。同年,中日两国政府曾对琉球的归属问题进行谈判。在谈判中,双方都认为琉球共36个岛,钓鱼岛等岛屿根本不在36个岛之内。1895年1月29日日本内阁再次讨论,决定强行占领钓鱼岛,在岛上建立标牌(实际未建)。同年4月17日,不平等的《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  相似文献   

6.
中国南海断续线是在1933年法国占领南沙九小岛、二战后法同继续占领西沙群岛,以及菲律宾企图把南沙群岛并入其国防范围内的背景下产生的,其目的是,向世界公布中国在南海的管辖范围,维护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在1951年<旧金山对日和约>草案中,美英故意不提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主权归还问题,为以后的南海领土争端埋下了祸根.在这种情况下,南海断续线起到了一定的效用,它不仅反映_r南海诸岛是在中国领土范围内的历史事实,而且是对<旧金山对日和约>领土处理的否定.  相似文献   

7.
卡廷事件在世界近代史上似乎是一个谜。1988年波兰领导人雅鲁泽尔斯基访问莫斯科时,戈尔巴乔夫告诉他,1939年苏联占领波兰部分领土时所俘获的15000名波兰军人是根据斯大林命令被处决的。1990年4月初,卡廷事件牺牲者家属联合会在苏联驻华沙使馆面前组织了一次示威,要求了解卡廷事件的真相,并向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发出一封公开信,呼吁  相似文献   

8.
摩洛哥和西班牙隔地中海相望,长期保持着传统特殊关系,同时两国之间就休达和梅利利亚两个飞地城市以及佩雷希尔岛等摩洛哥沿海一些岛屿的主权归属问题存在争端。2002年7月爆发佩雷希尔岛危机,造成双边关系恶化和地区局势紧张。两国领土争端短期内难以解决,将是影响双边关系乃至地中海地区局势的一个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国际法院主要依据实际控制原则和禁止反言原则对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之间的白礁岛、中岩礁和南礁争端作出判决,这进一步延续了国际法院在解决领土争端中运用有效控制原则的趋势.但是,应当明确的是,有效控制原则、时效原则、先占中的有效占领原则、时际法原则、关键时刻等的适用场合及条件是有区别的.根据我国对钓鱼岛、南沙群岛等享有主权的历史事实,以及对有关国家非法占有我国岛礁等行动的持续反对,实际控制原则并不适用于钓鱼岛、南沙群岛等有关领土争端.此外,我国并未接受国际法院的管辖,有关争端不会诉诸国际法院解决.但为防止有关国家利用有效控制原则,通过向无人岛屿移民等行为企图造成有效控制事实,我国应对有关争端领土加强管理和控制,而对被他国控制的无人岛屿等应采取多种手段及早解决.  相似文献   

10.
尊敬的国民们:独岛是我国领土,而且是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我国领土。日本侵略韩半岛时,独岛是最先被吞并的我国领土。在日俄战争中,日本为了发动战争而占领了这块土地,并将它编入日本版图。日俄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取得对韩国的实际控制权而发动的侵略韩半岛的战争。日本以与  相似文献   

11.
刘迪 《新民周刊》2012,(29):18-18
面对中国经济力量迅速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日本存在一种普遍的焦虑。近来,钓鱼岛问题不断发酵。究其源头,肇始于今年4月石原访美时的东京都钓鱼岛群岛购买宣言。那么,石原慎太郎购岛论目的何在,其问题性质如何?4月16日,石原在美国发表讲演,提出东京都购买钓鱼岛群岛5个主要岛屿中3个的主张。我们知道,钓鱼岛群岛中较大的5个...  相似文献   

12.
2008年5月23日,国际法院对新马岛屿之争做出判决,将白礁岛判给了新加坡.国际法院的判词表明:有力的证据,即官方在争端事项上代表政府权力行使的言词及行为是新加坡赢得白礁岛主权的关键.因此,进行相关研究,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中国与他国之间的领土争端解决提供充分的理论和事实依据,具有重要的意义.国际法院对一些证据效力的判定也启示我们:在涉及领土争端的问题时,国家间关系的利益权衡固然重要,但在权衡时,也要尽可能地考虑这种权衡将来在法庭上可能产生的证据因素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詹小洪 《新民周刊》2013,(49):24-24
韩国媒体将中国和日本对KADIZ南扩的温和反应归因于,中国和日本正因为各自的防空识别区涵盖了钓鱼岛而激烈对抗时,不大可能严厉指责韩国。在东北亚诸国纷繁复杂的领土或者岛礁争议的格局中,如果说中、日的焦点主要在钓鱼岛,日、韩之间的焦点是独岛,那么中韩之间的纠结就在苏岩礁(韩国称之为离于岛)了。苏岩礁位于韩国济州岛与中国长江口连线之间,距离韩国最南端马罗岛149公里,距离中国最近的岛屿247公里。苏岩礁及附近海域是中韩海洋专属区(EEZ)的重叠区域,为了解决重叠问题,中韩两国从1996年起至2008年11月先后举行了14次会议讨论确定海域分界线,但未能缩小意见分歧。  相似文献   

14.
美国南海政策的起源及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南海政策起源于20世纪40、50年代。对于当时中、法、日之间的南海岛屿争端,美国政府声称其对南海岛屿无主权声索,而且不会为菲律宾争取主权,对相关国家的声索不持立场。但是,美国政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考虑如何处置日占南海岛屿问题时,却以地理、区域安全为理由认为中国以历史证据为依据的南海主权声索不仅软弱无力,而且中国的领土扩张会造成周边国家的不安,所以在考虑处置日占南海岛屿过程中一直反对将南沙群岛归属中国作为政策选项。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更是基于冷战地缘政治考虑,主张台湾、菲律宾、南越政权分治南海从而阻止"共产党中国"对南海岛屿拥有主权。美国当前的南海政策与其历史上的南海政策是一脉相承、异曲同工的。  相似文献   

15.
岛礁属性争端构成了中菲"南海仲裁案"菲方诉求的一个主要部分。该争端涉及岛礁两个方面的属性:岛礁的法律属性,即对海洋地物是岛屿、岩礁还是低潮高地的判定;岛礁的领土属性,即低潮高地能否通过先占取得陆地领土主权。由此引发两个重要的法律议题:第一,岛礁法律属性判定是否与岛礁主权归属无关;第二,低潮高地是否构成领土主权的一部分。对上述问题的回答首先关涉仲裁庭对岛礁属性争端是否有管辖权以及仲裁裁决的法律效力,中国对仲裁"不接受"、"不参与",对裁决"不承认"、"不执行"是否有法理依据;其次关涉中国南海岛礁主权的整体性及其法理依据。本文首先分析菲方提出的岛礁属性争端的根源和意图;其次分别论述岛礁的法律属性和岛礁的领土属性两个议题及该议题作为争端与岛礁主权归属的相关性;最后提出中国南海岛礁主权整体性的命题并从法理上予以阐明。  相似文献   

16.
苏联解体前,尽管在宪法中规定各加盟共和国有权同外国直接发生关系、同外国缔结协定、互派外交代表和领事,但又规定与外国发生关系的手续都由苏联规定。因此,各加盟共和国(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外交活动没有实际意义。1990年6月12日,俄带头发表主权宣言,声称共和国的法律至高无上,在国外有“全权代表”权。1990年10月,俄总统叶利  相似文献   

17.
针对日本石垣市《尖阁诸岛[中国钓鱼岛]开拓日》纪念日条例及其立法依据的《关于尖阁诸岛[中国钓鱼岛]领有权的基本见解》,本文尝试在德语区地图学家及日本学家工作成果的基础上,从德语区法学家的视角对钓鱼岛案例进行研究,以期在这一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展示互为依存、不可分离的欧洲德语区包括地图学家、日本学家和法学家在内的学者们在钓鱼岛归属问题上的研究。其结论是:日方在上述纪念日条例及其立法依据的主权基本见解中提及的有关主观历史事实,被来自第三方的德语区可以作为钓鱼岛证据的史地知识或称为证据证否,因而不能被认为是真实的;依据以凯尔森为代表的法学理论维也纳学派的观点,日本国1895年1月14日内阁会议涉及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决定是非法的,日本国关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不是依据《马关条约》割让给日本的陈述,是不真实的,日本国主观认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被置于美国施政之下的国际法依据——"旧金山和约"第三条是非法的。  相似文献   

18.
里海地区位于欧亚大陆的结合部,其水域面积37万平方公里。苏联解体前,里海沿岸国仅有两个国家:苏联和伊朗。几十年来,这两个国家根据1921年和1940年双边协定共同管理,没有发生过大的争执,里海是世界上的“平静之海”。苏联解体后,里海沿岸国家由2个变为5个,新增加了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阿塞拜疆。不把俄罗斯计算在内,沿岸国领土总面积是493.97万平方公里,人口共有7997.7万。90年代以后,这一原不曾被人  相似文献   

19.
美《时代》周刊82年8月的一期刊登帕特丽夏·布莱克的一篇文章,谈苏联青年的情况,内容如下, 大街上一群青少年,穿着蓝格尔牛仔裤,印有“美国陆军”字样的衬衫和艾迪达斯旅游鞋,轻松自在地溜向快餐店。这是在罗马?在旧金山?在利物浦?不是!令人吃惊的这是在莫斯科,是莫斯科的高尔基大街。使苏联当局感到震惊的是,许多苏联青年已对共青团的乏味理想失去兴趣,却对西  相似文献   

20.
第一章 走向完全独立 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屈辱的临时协定:柬埔寨在日本占领末期发布独立宣言。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山玉成首相呼吁国民利用政治真空维持独立。一九四五年十月三日举行国民投票,取得人民的支持,而且声称不以承认独立作为前提则不同法国进行交涉。一星期后进驻金边的英法联军以对敌合作嫌疑将松俄坦首相带往西贡。法国鉴于前几个月爆发于西贡的越盟抗法教训,逮捕了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