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今,“盛情难却”几乎成了贪官们东窗事发后共同的“苦衷”,那些身陷囹圄的贪官们在忏悔中.无不用“盛情难却”、“却之不恭”来为自己的受贿行为进行辩解,仿佛是别人害了他们.是“盛情难却”惹的祸.而他们自己好像很无辜。在这里,“盛情难却”成了贪官们的一块遮羞布。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下乡调研,在一农民朋友家里闲聊,听说了这么一番话,引起笔者的深思。这位农民朋友说“:现在的领导干部尊贵得很,带着高级茶杯下乡,有的还盛满了用高档茶叶或人参、枸杞泡的茶水。对这样的干部,我即便是有实话、心里话,也不愿或不敢跟他们说。”干部下乡途中难免要喝点水,  相似文献   

3.
赖建辉 《当代广西》2005,(24):61-61
今年以来,鹿寨县委、县政府围绕群众最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抓大事,抓群众最关心的事,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先后开展了“百名县局级干部下基层调研”、“千名干部下乡闹春耕”和“千名干部参与农村三项大会战”活动。各级干部带着任务下基层,与群众“三同”,工作作风有了明显改进,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  相似文献   

4.
“本上记民情,心中装百姓。件件抓落实,桩桩有回音。”这是衡阳群众对宣传干部“民情日记”、为民办实事的由衷赞许。 过去有的干部联乡不下乡,联民不联心,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干什么,根本不清楚。有的干部“脸难看,事难办”,形象不佳。为彻底改变这些  相似文献   

5.
新春伊始,闻听某地规定干部下乡必须自带被包,吃住自理,顿感清风扑面而来,令人耳目一新,这种“自带自带被包下乡”的做法值得为之叫好。干部下乡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鸬鹚沉水底,另一种是鸭子浮水面。自带被包下乡,这种事情如果发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很常见、一则那时的生活条件普遍较差,二则那时的干部作风普遍朴实,能够沉下心、扑下身子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6.
农村开展“三个代表”教育活动,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干部要深入到群众之中,去倾听农民的意见,这样才能了解群众的意愿,带领他们脱贫致富。在农村开展“三个代表”教育活动,关键是干部要对农民有深厚的感情,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要做到这一点,干部首先要下去,倾听农民的意见。农民和干部互相理解,首先是干部理解农民,要农民支持干部的工作,首先是干部要对农民有感情。只要干部下去倾听老百姓的意见,就是理解的开始。各地开展“三个代表”教育活动促进了大批干部下乡。多年来,许多干部已经生疏了这种工作方式,他们以为没有必要了,但…  相似文献   

7.
目前春耕生产已到来,各村都来了一些挂点干部,领导生产,发展生产,这是好事。但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农民们对干部下乡提出如下四点建议:一建议干部下乡莫走近不走远。农民反映现在有些干部下乡只走大路,坐小车,不到只有小路、不通车的地方;只到干部家,不深入农户和边远地区。农民们要求干部下乡要深入村组、深入农户,不要怕苦,更不要嫌弃农民没有好的招待。否则,听不到真话,看不到实情。  相似文献   

8.
跑官记     
王君从县直机关下乡已六年有余,同一个文件任命的干部,一个个平步青云,大多混上了正科级,而王君除了分工调整了三次外,依然是“副乡长”。  相似文献   

9.
《山西政报》2006,(22):44-44
2006年以来,晋中市榆次区下乡扶贫工作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根据中央、省、市下乡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采取“系统包乡、单位包村、专人驻村”的方法和“结对子、献爱心”包村扶贫相结合,抽调机关干部组成农村下乡工作队,派驻到10乡镇60村,开展扶贫促稳工作。我们始终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努力创新扶贫工作机制,不断拓展扶贫领域,合理有效地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一手抓扶贫攻坚,一手抓党的建设,使全区下乡扶贫工作呈现出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10.
王建 《半月谈》2020,(7):41-42
半月谈记者下乡调研,常听群众反映,现在有些村干部“平时居住在城镇,忙时回村干工作”“白天工作在村里,晚上住宿在城里”,大家管这叫“两栖”村干部。这样的村干部是怎样演化而来的?对乡村治理来说有哪些风险?让我们先看看“两栖”干部的生活常态吧.  相似文献   

11.
乡镇干部进了村,入了户,然而功夫却没下在为民办实事上。如何对下村干部的行踪进行监督,山东省泅水县实施“人村工作卡”制度,一张小卡片解开了这道大“难题”。过去,群众到乡镇政府办事,很难在办公室找到干部,一问都说是下乡进村了,然而,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措施,个别干部说是下乡“忙”走了,实际上并非真的下村入户,很可能是去喝酒、打麻麻针对这种情况,从今年6月份始,该县在各乡镇实施了“入村工作卡”制度。“工作卡”的具体内容有: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人员、工作内容、工作表现、工作效果、意见建议等。各村及时将…  相似文献   

12.
6月上旬新华网推出一则题为《某省万名干部护送一号文件下乡》的报道:为宣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等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精神,某省于4月初在全省范围内抽调了3.7万名干部下乡工作。3.7万名干部送文件下乡,可谓隆而重之。可是,这事横看竖看,总觉得有点不是味道。要几万人浩浩荡荡送文件下乡,是不是这个文  相似文献   

13.
“我就是一个贫民的干部,我在任就是要解决事情。”吕日周在担任山西省长治市委书记期间,不怕早起晚睡加班加点,不图钱、不图官,也不图讨“说法”,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在为人民办事上。骑着单车下乡调查;雨中与群众开对话会;群众对干部的测评决定官员命运;为老农讨回走失的骡子;市民可以自由出入市委大院等等,这些  相似文献   

14.
石歌 《群众》2000,(12)
科技下乡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愈来愈突出。目前广大农民已不满足科技下乡千篇一律地发资料、上大课、开“方”取“药”,他们对科技下乡有许多新要求,期望科技下乡要创新,为他们脱贫致富“架金桥”。要常下乡,莫“赶潮”。有些地方的科技下乡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最近透露了她一次下乡调查的经历。去年,她到湖南的一个县调查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时,一群农民围在外边要反映情况,被当地的干部拦住。吴仪当时很生气,就说:“请干部出去,让农民进来!”结果,吴仪这次调查,听到了很多“非常真实”的情况,也发现了很多“非常严峻”的问题。为此,吴仪副总理深有感触地说:“我当了国务院副总理后,最大  相似文献   

16.
侯贵宝 《前进》2013,(12):54-55
根据省委“干部下乡‘六个一’活动”的要求和市委、县委的统一安排,在泽州县干部下乡住村活动中,我的联系点是李寨乡土岭村。土岭村位于泽州县西南部山区,距市区40公里,是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一个革命老区村。全村77户,196口人,614亩耕地,森林面积6000余亩,森林覆盖率达到80%,原生态保持完好,旅游业、养殖业和种植业为村主导产业,2012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人为6720元。  相似文献   

17.
读报札记     
日日读报,受益匪浅,随手记下些民间谣谚,以飨读者,但如今“狗咬人”已不算新词,这些谣谚也正如清人赵翼诗云:“至今已觉不新鲜”了,我抄下来并加了点自身感受之语,也已有陈年老调之味了。此为序。 酒场谣谚   酒肉穿肠过,办事不会错。   办事有麻烦,请吃一桌饭。   能喝八两喝一斤,这样的干部最放心。能喝一斤喝八两,这样的干部可培养。   能喝白酒喝啤酒,这样的干部快调走。   口中没有味,下乡开个会;肚里没有油,下乡走一走。   酒精考验 =久经考验。   酒场一坐,以前见过;酒瓶一摸,有事你说;酒杯一碰,…  相似文献   

18.
正下乡干部在机关单位中是业务骨干,但在农村工作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实践经验都是较为缺乏的。有些下乡干部不懂得农村发展和建设的有关方针政策,一些农业科技知识甚至没有接触过,在农村的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很大的麻烦。这对农村的建设和发展起不到任何作用,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下乡干部的形象。为此建议,干部下乡  相似文献   

19.
那一年全国大旱,田地干裂,水稻枯黄,农民们叫苦不迭“再这样干旱下去,要干死人的”!我在市委组织部上班,市委要求机关抽干部下乡指导农村抗旱。我被抽调到我的老家松林县。  相似文献   

20.
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歌词中的爱老敬老之心十分感人。后来,有人把它改成《常下乡看看》,唱得情真意切:“抽点空闲,抽点时间,带着真情常到乡下看看。带上法律,轻车简从,常下乡看看。国家的政策向农民说说,发展的路子跟百姓谈谈……”其实,我们的干部真的应该多到乡下群众家里走走,看看。尤其是眼下,年节到了,更该下去看看,群众住得暖不暖,生活物资准备得是否充足?就象胡锦涛总书记在陕西勉县周家山镇留旗营村访问时对一位中年妇女说的那样:“我是来走亲戚的,我是来看望乡亲们的。”干部常到乡下走走农民亲戚,可以知民情,通民意。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