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定价:32.80元本书由"国学概论"和"国学略说"两部分构成,均为太炎先生晚年讲授国学的成熟之论。全书文字浅显易懂,旁征博引,既接地气,又不失高雅,堪称国学入门的首选读物。"国学概论"主要论述中国经学、哲学、文学的发展演变,及其阶段性特点、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国学略说"主要讲述了小学、经  相似文献   

2.
资深学者,力迈学校校长敢峰先生在来稿中大声呼吁:“国学创新”。他指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在世界东方的崛起,兆示着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有了现实的可能。然而,文化要复兴,国学须创新。不切实加快国学创新的步伐,文化复兴就仍然是舶来品。国学者,中华民族学术与文化顶巅之学也,源远流长,与日俱新,历百世而不泯。其间虽峰峦起伏,盛衰互现,然国学之魂——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却如日月经天,一以贯之。近人往往视国学为远离时代的故纸堆中物,这是一种莫大的误解。举凡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当今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许多主张和国…  相似文献   

3.
季羡林先生多年提倡一种大国学的观点.认为现在的所谓"国学"是中国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不是单一的"汉学".也不是单一的儒学或者道家文化.国学是文化交流的产物,对内是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对外则不断吸收外来的文化,以丰富和发展传统文化.佛教本来是外国的东西,后来融入中国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他很多国家的优秀文化也要不断融入中国文化.要发展国学,必须实现三个贯通:古今贯通、中外贯通、文理贯通.  相似文献   

4.
当下,一股"国学"热潮经久不衰,但鲜有人了解我国现代史上关于"国学"之争的情况.本文针对"冬烘<'[1]>先生之‘国学'",对20世纪前30年两次关于"国学"与"国粹"、"国故"的论辩作一清理,比较其差异,总结值得思考和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5.
卢淑彬 《当代广西》2014,(24):51-51
正国学是一种起源于原始太初而传承于历史现实的中正文明、和谐文化,是中华民族核心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是自古以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高度总结,是中华儿女的血脉、精神和灵魂。而国学经典则是国学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教育部正在实施国学进小学计划,《四书五经》等国学经典重新纳入小学课本。教育部要求确保2014年秋季使用德育、语文新教材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占50%以上的比重;要求中华优  相似文献   

6.
最近看到原中国社科院哲学所李泽厚先生一篇文章,说他从来不用“国学”这个词,这使我感到惊讶。《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国学”即“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一意思自近代以来已被几代学者所认可,很多大学都成立了国学院,很多学生都在国学院里学习,但为什么现在有人对“国学”一词仍有意见呢?  相似文献   

7.
<国学丛谭>是著名教授张文勋先生关于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系列论文新作.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是有关儒道佛的思想文化的研究,下编是我国古代诗文论的研究.一些文章曾在相关博物上发表过,结集出版时又经作者进行了部分修订.  相似文献   

8.
我对蜚声中国文坛的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仰慕以久,今年1月8日下午,由朋友引见,我走进了文怀沙先生的工作室。  相似文献   

9.
孙开泰 《北京观察》2011,(11):43-45
近些年,许多重点大学都开办了国学院、国学班,一些报纸也出现了很多国学专版,甚至于有些学前班的孩子也能将《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倒背如流。眼见着传统文化的持续升温,许多人都说"国学热"到来了。  相似文献   

10.
世纪学人王绍曾先生,是山大的著名教授,治学从教70多年来,在山东文献研究、古籍整理、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以及张元济研究诸多方面,都有开学界之先的建树,自成一家,成果辉煌,贡献卓越,堪称"齐鲁国学研究第一人"。  相似文献   

11.
《政协天地》2011,(5):48-48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主要指学校。近现代国学的提出主要是为了区别舶来的西方学术文化,但其中内涵也不尽相同,大致分为“作为材料的国学”、“作为主义的国学”和“作为文化的国学”三种。“作为材料的国学”把国学看作是中华民族过去历史、学术等方面材料的集合,  相似文献   

12.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孙诒让《周礼·正义》载:"国学者,在国城中王宫左之小学也。"可见,周代的"国学"系指国家所办的"贵族子弟小学"。随着朝代更替,国学逐步由小学演变为高等学府。到了清末,国学已经成为国家最高层次的学校。  相似文献   

13.
<正>5月24日,第二届两岸国学论坛在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两岸国学中心举行。本届论坛以"两岸携手传扬国学"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两岸的30余名国学专家以及300多名国学爱好者参加。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孙亚夫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说,国学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联结两岸同胞心灵的纽带。平潭两岸国学中心自2018年成立以来,已开展了包括两岸国学论坛在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7,(18)
<正>9月9日至28日,第六届北京孔庙国子监国学文化节拉开帷幕。本届文化节将延续"国学圣地,德化天下"的主题,通过"国学展示""国学交流""国学体验""国学传播"4大板块、16项(22场)主题活动为大众奉上一场国学盛宴。本届文化节活动场地不再局限于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京津冀非遗展走进王府井,国学领读日走进北京文交会,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使国学文化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扩大。同时发挥网络宣传优势,通过微信、微博等微平台传播。此外,在文化节闭幕期间,将持续开展国学文化特色活动,打造永不落幕  相似文献   

15.
国学与当代     
<正>近年来,国学逐渐在社会上形成了热潮,成为中华文化的标志之一。不过,如何认识国学的价值,却有待加强认同。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  相似文献   

16.
“尊师以重道,爱众而亲仁”、“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上千个孩子一边吟诵着国学经典,一边整齐地做着学校独创的经典操,这一壮观的景象在莱西市已是司空见惯,然每每看到这一景象,无不令人震撼。自2004年开始,莱西市以“诵读国学经典”活动为契机,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全市普及开展国学启动教育。如今,“国学经典诵读”已然成为莱西市亮丽的文化名片,全市近4万名中小学生在经典的滋养中,完成了从“读圣贤书”到“行君子事”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牟尼 《小康》2007,(11):84-86
近年来,多所大学开办了各种各样针对公司老板,企业管理人的"国学班"。对于这种现象,赞同者认为,这是人们认同国学,回归国学的现象。反对者认为,这是把国学滥用,借国学之名揽财。提倡"中国式管理"。那么,国学究竟有没有实用性的一面?如果要实现国学的古为今用,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古代文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应当怎样实现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学普及读物在图书市场走红,出版国学普及读物成为大大小小的出版社的首选。这一现象说明,国学学术研究从象牙塔走向了民间,对于实现传统文化精华的当代价值转化,实现其人文教化功能,重构新的道德、文化体系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然而,在这场出版国学普及读物的大战中,也出现了极大的负面问题。因此,新一轮的国学普及读物出版应实现理性的转变,应出得更专业,既要重视包装创意,更要注重对经典的科学解读。同时,每一家出版社都应树立自身的价值追求和出书定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学热”正愈演愈烈。复兴国学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自上个世纪20年代至今,国学复兴运动就断断续续在中华大地上演,如何看待国学沉浮难定的命运?国学对于当今自主创新的文化建设意义何在?国学如何走出一条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也许本文能给予读者些许启迪。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7,(14)
正6月27日,2017海峡两岸国学论坛在淮安举行。开幕式上,淮阴师范学院副校长施军介绍了淮安的地方文化特色及其在自然、人文方面的建设与发展。淮阴师范学院特聘教授、长江学者刘勇介绍了国学的内涵、国学的发展过程,学习国学的目的以及学习国学的方法。国学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宝贵财富。海峡两岸,同文同语,推行国学教育,是海峡两岸高等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