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09年11月,佛山客商杨军全与藤县政府签下协议,前期投资8.4亿元在梧州陶瓷产业园藤县中和集中园区建设陶瓷生产线。投产第一年,公司就实现了盈利。杨军全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在藤县办厂,正是看到了这里地理位置好、原材料丰富、人力资源充足、通过水路运输成本低等因素。目前,像杨军全一样到藤县投资办陶瓷企业的佛山客商不在少数。2013年,梧州市陶瓷产业园中和集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95.18亿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00.19%;完成税收7100万元,同比增长12.7%。这只是西江经济带建设的一个缩影。六年来,西江沿江7市崛起了珠链式  相似文献   

2.
<正>零碳园区是通过能源升级、产业转型等各种碳减排和碳中和措施,实现园区二氧化碳净排放量为零的各类园区。打造零碳园区是国家“双碳”战略实施层面的具体举措。目前,国内零碳园区实践案例有北京金风科技亦庄智慧园、广东江门海信零碳智慧园区、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青岛中德生态园等。我省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科学谋划碳中和产业和零碳园区试点,省首个以零碳为主题的科技产业园——无锡零碳科技产业园于2021年5月正式揭牌。  相似文献   

3.
刘红月 《小康》2023,(20):82-85
<正>产业园区作为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和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园区经济是地方政府构建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和活跃的科技创新链、实现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产业园集聚了大中小微多种规模的企业,是各地区招商引资的主平台,全国很大一部分生产总值来自于园区经济。近年来,国家级产业园区GDP增速持续在10%左右,产业园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中发挥着支撑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4.
服务台     
《台声》2014,(10):112-112
泰州市实施三项服务举措缓解台企用工难问题 一是实施《泰州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规划》,在医药高新区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将本地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集聚到园区发展,同时引入3至5个国内外、5至10个省内知名人力资源公司,形成人力资源中介机构聚集区。  相似文献   

5.
科技园区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为了解我省科技园区特别是新兴知识创新型产业园区建设及产业发展情况,笔者先后对海南生态软件园、海口国际创意港、三亚创意产业园、清水湾国际信息产业园等四个知识创新类产业园区进行了调研.四个园区共同特点是产业基于知识创新,低污染、低能耗、附加价值高,主要依靠智力资本创造价值,符合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产业发展要求.但同时也在发展中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各园区发展特点情况一、各园区产业定位相对区隔、重叠度低.各园区在产业定位上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6.
<正>浙江(宁波)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面积达7000平方米,现已经入驻万宝盛华、中智、杰艾等行业重点机构23家,初步形成机构办公区、行业信息展示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区等功能区块,具备提供派遣外包、猎头服务、咨询服务等多元化全产业链产品的实力。自开园以来,园区为企事业用人单位推荐、招聘成功各类人才2万余人次,对外派送16.7万余人次,培训各类人才,5833余人,为230家用人单位提供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与猎头服务,为100家用人单位提供人才测评服务,实现产值50亿元,纳税5200万元。  相似文献   

7.
<正>宁淮产业园是宁淮共建的重要载体,园区地理位置优越、生态良好。近年来,园区建设取得较快进展,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主要是园区建设规划不够完善、协调管理组织架构尚不完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交通区位优势仍待强化。加快推进宁淮产业园建设,已成为加快宁淮一体  相似文献   

8.
正最近,我带领田东挂职小组走访调研了深汕特别合作区、四会市精细化工工业园、鹤山工业城和坪山-陆河共建产业园等产业园区,几个园区在近年的发展中探索总结了很多新做法新经验,对我区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很有学习借鉴价值。一、走访园区的基本情况深汕特别合作区:合作区位于汕尾市海丰县西部,是广东省创新区域发展合作  相似文献   

9.
《群众》2016,(9)
正盐城大数据产业园是江苏省唯一的省市合作共建大数据产业园区,是国家战略中韩自贸协定——中韩(盐城)产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盐城大数据产业园已形成"以存储为基础、技术为支撑、应用为引领"的大数据全产业链条。园区从设立至今,仅用1年多时间就达到了大数据载体面积超100万平方米、大数据项目数量超100个、总投资额超100亿元的规模。今年,园区力争实现大数据产出超100亿元的新目标。坚持科学规划,提升发展层  相似文献   

10.
寇杰 《创造》2014,(12):46-56
正产业兴则地方兴,产业强则经济强。20多年来,云南产业园区在规划布局、基础建设、产业发展、体制创新、环境优化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已成为带动云南经济发展的重要龙头和加力引擎。但观念不新、产业不强、活力不足仍是当前多数产业园区的共性问题,在机遇与挑战同在、发展活力与多方制约并存的新形势下,云南产业园区应当立足当下、着眼长远,用创新的理念、全球的视野,深挖自身活力、拓展外部潜力、凝集发展动力,实现各个产业园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记者 《群众》2014,(6):22-24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指明方向。江苏各地各领域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创新活动增强,创新成果增多,创新氛围渐浓,区域创新能力走在全国前列。在科技创新的大潮中,我们从城市、园区、高校、院所、企业等多角度采撷"浪花"朵朵,展示江苏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科技创新方  相似文献   

12.
正经济发展是税源之本,更是税收之基础。税收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结果体现,可以直接反映出经济税源发展的基本概况,关注、解决经济运行和税源培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税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目的。"十二五"期间,贺州市经济快速发展,八个园区起到重要作用,助推了地方税收增长,提供了财源收入保障。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平台,承载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升级、聚集创新资源、推动  相似文献   

13.
陈策 《政策瞭望》2011,(4):55-55
最近,天津市政府通过了《关于促进中心城区加快发展楼宇经济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天津市将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和发展前景好的现有商务楼宇进行升级改造,使每个楼宇在2013年前实现年税收1亿元以上,对于"亿元楼宇"  相似文献   

14.
近日,静安区政协在上海市市北高新技术服务业园区探索设立“协商于民”政协委员工作站,围绕“区块链赋能园区发展”主题举行首场协商活动。在区域经济建设一线的产业园区探索设立“协商于民”政协委员工作站,目的是以“更专业赋能”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这是静安区政协根据区情,在原有街镇、商务楼宇相关工作基础上的创新探索。  相似文献   

15.
正生态产业园区是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第三代产业园区。近年来,广西着力按照"布局优化、企业集群、产业成链、物质循环、集约发展"的要求,加快推进一批新建生态产业园建设。见闻生态产业园产业集聚效应初显阳春四月,走进南宁生态产业园,到处都是春意盎然的景象。米白色和深灰色为主的现代化标准厂房整齐坐落在园区"两横三纵"的道路上,显得简约而明练。园区周围种植的扁桃、紫荆等亚热带乔木树种为园区带来几抹绿意,厂房和广场空地上  相似文献   

16.
甘国直  黄秀成 《当代广西》2014,(18):F0002-F0002
正贵港市覃塘产业园——原广西贵港(台湾)产业园,成立于2009年9月,总规划面积29.84平方公里,2010年2月被列为全区27个重点推进园区之一,2011年5月被确定为自治区A类产业园区。随着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覃塘产业园产业定位调整为大力发展现代仓储物流业、食品加工业。  相似文献   

17.
企业化经营是未来产业园区的发展趋势,园区土地的开发主体也逐渐由政府转为企业。在回顾现有国内现有产业园区土地开发模式研究的基础上,以贵州省贵阳市金石产业园为个案探讨,从而为西部产业园区土地开发模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也为实现失地农民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外事往来     
正6月17日市长黄奇帆会见福特汽车公司总裁艾伦·穆拉利先生一行,就深化双方合作进行了会谈。市领导凌月明参加会见。6月19日副市长刘伟会见韩国东部火灾海上保险公司董事长金政南一行。用地新建的市级楼宇产业园、小企业创业基地,其生产性用房及配套用房同等享受工业园区标准厂房扶持政策。根据楼宇产业园的产业功能定位和产出强度要求,在容积率不突破和土地使用性质不改变的前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江干区楼宇经济发展迅速,无论在楼宇规模、配套能力、服务档次以及入驻企业的影响力和带动力等方面都得到大幅提升,特别是围绕庆春广场和钱江新城核心区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产业收集群。截至2013年12月,该区已投入使用楼宇63幢,总建筑面积逾400万平方米,总税收31亿元,同比增长54.97%;在建楼宇体量约600万平方米,规划楼宇体量约380万平方米。预计,该区未来楼宇总体量将达到1400平方米。  相似文献   

20.
《群众》2015,(11)
<正>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江苏武进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90平方公里,是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重点平台,濒临总面积164平方公里、碧波万顷的西太湖(滆湖),拥有14公里黄金水岸线和超过40%的绿化覆盖率,是常州未来城市发展的新方向。园区坚持"科技驱动、金融创新、宜居宜业、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高举石墨烯大旗,以中以合作为突破,立足创新驱动,致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