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何鸣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中共闽粤边区特委和红军游击队的主要负责人,原本并不特殊,然而1937年11月12日,毛泽东在延安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的报告,提出要注意"何鸣危险(被国民党包围缴械的危险)的警戒"后,何鸣因此而名声大噪,成为上了<毛泽东选集>为数不多的中共福建党史人物之一而入了另册.  相似文献   

2.
李武 《世纪风采》2008,(5):32-35
1937年11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活动分子会议上谈到统一战线问题时,曾特别提到“何鸣危险”,要大家引以为戒。1945年8月,毛泽东在赴重庆谈判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再次强调: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除了“何呜危险”以外,还没有过随便交枪的事。到底什么是“何鸣危险”?毛泽东为何一再提及此事?这需要从何鸣其人及“何鸣事件”谈起。  相似文献   

3.
“何鸣事件”,亦称“漳浦事件”,毛泽东同志于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十二日在延安党的活动分子会上,论述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基本政策时称其为“何鸣危险”。一九三八年,何鸣同志随新四军赴皖抗日,翌年六月,在内部被毫无根据地打成“叛徒”、“特务”,死于非命。建国后,由于“何鸣危险”,闽粤边区游击战争史的研  相似文献   

4.
何鸣是闽南革命斗争史上很有影响。也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闽粤边游击区党和红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39年在新四军被处决。“解放后,陈毅、张鼎丞、张云逸、尹林平等领导同志谈论何鸣问题时,都认为“处决他是在战争条件下的错案。”①《中共党史研究》1990年第2期刊登陈亚芳写的《关于何鸣问题之我见》一文(以下简称陈文),说“关于何鸣是叛徒反革命,还是好同志犯了错误,至今还没有一个正式的结论”。对此,笔者认为问题的提出及其论述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下简称《正处》)发表40周年了。中国毛泽东思想理论与实践研究会、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中国社科院马列所、福建省社科联、中共南平市委、中共武夷山市委、福建省中共党史学会等单位,于1997年4月26-28日在武夷山市召开了理论研讨会。今将到会50多名专家学者的研讨情况综述如下:毛泽东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团的历史条件《正处》这篇著作是毛泽东于1957年2月27日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同年6月19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与会学者认为,40多年前,毛泽…  相似文献   

6.
中共“三大”前后,毛泽东曾在长沙《大公报》和《前锋》、《向导》周报上发表了《省宪下之湖南》等六篇文章。这些文章都没有被后人收录到《毛泽东早年文稿》、《毛泽东文集》和《毛泽东选集》中公开出版。  相似文献   

7.
何鸣是闽南革命史上很有影响的党和红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抗日战争开始时,何鸣作为中共闽粤边区特委和红军游击队的代表,与国民党一五七师进行合作抗日谈判,在国民党背信弃义制造的“漳浦事件”中犯  相似文献   

8.
何鸣原是闽粤边区红军游击队负责人之一,曾一度代理中共闽粤边区特委书记。1939年6月,他在皖南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被军法处处决,时年36岁。关于何鸣之死,多年来一直说法不一:有的疑他被俘“叛变投敌”;有的说他“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也有的认为“处决何鸣是一起错案”。究竟何鸣问题如何?他为什么被处死?本文拟以近几年来所调查研究的有关资料,浅谈何鸣之死。  相似文献   

9.
中共闽西一大在战云密布的非常时期提前结束,却留下了一份在中共历史上有着重要价值的精神遗产,这就是在毛泽东指导下经过反复讨论通过的7项决议。尤其是其中的《政治决议案》和《土地问题决议案》,对于国内形势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传略》是最早出现的论述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的珍贵文献,其作者应该是高自立。主要有这样一些理由:高自立是共产国际七大的中共代表,是中华苏维埃一大、二大时期身处中央根据地的中共干部,并在毛泽东身边工作过。此外,《传略》中关于毛泽东的一些事例,由长期在毛泽东身边活动的高自立介绍,实属在常理之中;高自立在《传略》中以及在共产国际机关报上发表的《七年来的中华苏维埃》一文中,都使用了"九黑工友"这一较罕见的词语,这也可以窥探出《传略》出自高自立之手。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任弼时进入中共最高决策层。1938年3月初,他赴莫斯科代表中共向共产国际作报告,使共产国际明确肯定毛泽东及中共抗战路线,而共产国际的支持成为六届六中全会确立毛泽东在全党领袖地位的重要保证。1940年3月,他回国后参加中央书记处工作,协助毛泽东领导延安整风,全面主持中央机构的调整、改革,从组织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中的核心地位。六届七中全会期间,他主持起草《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工作,精心筹备七大,为第一代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付出了巨大努力。任弼时因此赢得了全党和毛泽东的信任,这一时期也成为他在中央领导岗位上最辉煌的时期。  相似文献   

12.
红四军七大、八大和宁都会议新述——《毛泽东传》节选经中共中央批准编写出版的《毛泽东传》,对党史、军史上的许多重大疑难问题都有新的叙述,这里介绍两则。(一)如何评价1929年召开的中共红四军的七大和八大,曾经是党史、军史研究的一个难点。“文革”中将红四...  相似文献   

13.
1945年4月20日,中共六届七中全会原则上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总结了建党以来,特别是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前这一段党的历史及其经验教训,高度评价了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杰出贡献,肯定了毛泽东在党史上的伟大地位和作用。本文拟就当时《历史决议》突出毛泽东的原因作初步剖析。  相似文献   

14.
一、《中共中央关于克服投降危险克服抗战困难的声明》的时间 该文献的时间被误定为1941年2月。其实,它是毛泽东起草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抗战三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的后半部分,发表于《新中华报》,发表时间是1940年7月5日。 二、《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部通报第二号》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学习和时局》是根据毛泽东1944年4月12日在延安高级干部会上和5月20日在中央党校第一部的讲演整理而成。最早于1944年7月以电报的形式发给八路军总部、各中央局等。此文版本较多,最主要有三种。1948年5月全文收入了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编印的《毛泽东选集》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对该文进行了精心修改,并将其编入人民出版社1953年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三卷。1991版《毛泽东选集》对该文题解和正文作了少量修改。梳理《学习和时局》版本的变动、比较内容的异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1944年6月访问延安的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成员中,有一名常驻白宫的美国高级记者。他在来中国前,受到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召见。罗斯福授权他与中共领导人接触,以更多地了解中共敌后抗战情况,回来后向他报告。罗斯福还交给这名记者一份《世界航空图》,要记者代他转送给中共领导人毛泽东,以示美国政府对中共的友好态度。这名记者来到延安之后,要求单独会见毛泽东。毛泽东高兴地接受了罗斯福赠送的地图。  相似文献   

17.
《党史博采》2014,(1):58-58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由中共河北唐委党史研究室编著的《毛泽东与河北》一书,2013年12月由中央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共分十七章节约30万字,共收录毛泽东在河北的历史照片远200幅。  相似文献   

18.
在1937年“十二月会议”上,刚从莫斯科回国的王明根据共产国际意见,系统阐述了他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核心思想即“一切经过统一战线”。许多与会者受其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对他的观点表示认同,而此前一再强调必须警惕右倾投降危险,保持中共在统一战线中独立性的毛泽东却相对比较“孤立”。毛泽东与王明在统一战线及国共关系等问题上存在分歧,尽管他并没有在会议上对王明的主要观点明确加以“抵制”或“斗争”,但还是坚持了自己原有的观点。由于王明有长期在共产国际工作的特殊身份,并且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曾起过积极作用,加之此前的洛川会议讨论八路军作战方针时中共领导层内部存在不同看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又是新事物,造成毛泽东在“十二月会议”上一时“孤立”。  相似文献   

19.
吴超 《北京党史》2008,(3):34-40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对“文化大革命”的起源做了概括性的回答,即:在1957年至1966年期间,毛泽东在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理论和实践上的错误发展得越来越严重,他的个人专断作风逐步损害党的民主集中制,个人崇拜现象逐步发展。党中央未能及时纠正这些错误。  相似文献   

20.
刘良 《湘潮》2004,(2):8-12
毛泽东与柳亚子《二十三年三握手》,在中共统战史上谱写了一曲雄奇瑰丽的乐章。“珠江粤海惊初见”,柳亚子就对毛泽东胸襟与才学赞叹不已,两人竟有相见恨晚之感;“重逢握手喜渝州”,柳亚子对毛泽东气魄宏大、瑰丽雄浑的《沁园春·雪》直呼“大作、大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