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文兰 《学理论》2012,(10):168-169
面包是俄罗斯人的传统主食。在样式众多风味各异的面包制品中,尤以营养价值最高、对健康最有益的黑面包脍炙人口。"面包和盐"是俄罗斯人的最爱,也是最具民族文化内涵的食品,用它待客是俄罗斯古老的文化习俗,也是俄罗斯民族慷慨、友善性格的最高体现。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3,(2)
中苏关系是20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苏同盟则是中苏关系史上的重要问题。中苏关系的破裂是多方面的,不同文化和民族心理对中苏关系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它影响着人的心理决策。作为历史产物的民族文化,对民族的心理习惯,思维定势和观念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后来人的观察与思考。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华民族和俄罗斯民族不同的文化和民族心理深深地影响了赫鲁晓夫时期中苏两国领导人的思维和决策。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民族文化认同教育思维向度呈现出"便利性""有限性""简缩性"等偏误,民族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被异化为一种手段或商品,造成其远离了社会成员生命生活之果。为促使社会成员民族文化认同自觉之形成,民族文化认同教育需要确立以人为本在时间上统一"传统、未来、现实"和空间上兼顾"文化个性、时代精神、生活品质"的"三位一体"思维路向,并通过构建"化民成俗"的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结构体系、培育"心灵反思"的民族文化认同教育依托载体、凸显"乡镇基层"的民族文化认同教育引导力量来加以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4.
文化主权是一国在保护和弘扬本民族文化教育方面的权力 ,是维护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现实力量。当前 ,基于网络技术而发展起来的网络文化 ,对民族国家的文化主权提出了新挑战。在文化日益开放和网络文化日益发展的条件下 ,民族国家既要积极参与文化开放和文化全球化 ,又要有效地维护国家文化的主权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20,(7)
"寻根"是一种民族意识的觉醒,从审美中找寻历史的因子,是一种文化想象在全球化语境中的自我投射和显影。20世纪的中国文学,是一个由古代文学向现代文学转变的过程,也是知识分子在中西文化撞击中,探寻民族理想、形成民族意识,并最终确立民族身份认同的过程。以传统文明为参照反思现代文明的得失,在全球化到来之际寻找民族传统之根,弘扬民族文化,重构民族精神。当知识分子把"寻根"作为社会变革时期内心激荡的精神家园时,文学的"寻根"也被赋予了长久"在路上"的特质。寻根文学既接续传统,又面向未来,它已内化为一个文明大国的话语表述和价值体系,彰显着中华文明与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26)
由于地缘的原因,现代黑龙江流域文学中的外来文化因素主要来自俄罗斯和日本。相对而言,具有异域风格的俄罗斯文化对现代黑龙江流域文学的影响更大。俄罗斯文化给现代黑龙江流域文学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为现代黑龙江流域文学注入了强壮的斯拉夫民族的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7.
列宁在俄国具体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始终将文化建设和发展问题放在突出的位置。他从人的物质实践活动、反映社会发展规律以及实现人的超越性等三个方面自觉的认识文化的地位,认识到规律性发展、多样性构成和长期性建设是文化的三个主要规律。在新社会建设中,列宁要求无产阶级政党要担负起以先进文化引领社会经济发展,保障人民政治权利,传承民族和人类优秀文化,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教育权益以及培养共产主义新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列宁在领导苏维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明确提出俄国的落后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文化的落后。为改变俄国的落后,列宁指出:"从前我们是把重心放在而且也应该放在政治斗争、革命、夺取政权  相似文献   

9.
首先,文化自觉一定是文化开放的结果。封闭的文化传统谈不上文化自觉,具有开放的外部条件但妄自尊大或妄自菲薄的文化传统也谈不上文化自觉。文化自觉,其初期往往是某一种文化传统遭受外来强势文化传统的冲击与刺激,接下来是自身文化价值的问题化乃至于危机化,然后是文化传统的自我分裂,文化主体性与民族自我意识的形成。在此条件下,借助于所在类群、民族或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自觉,并将其转化为实践层面的文化复兴活动。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12)
旧时哈尔滨音乐文化具有地方和民族性。发展到近代,由于沙皇俄国在哈尔滨修筑中东铁路以及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日俄文化开始传入哈尔滨,并与当地传统文化交融、发展。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曲折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音乐文化,具有移植性、中介性和交融性。站在历史的角度浅析日俄文化对哈尔滨音乐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叶素云 《学理论》2012,(22):13-14
在众多价值观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拥有着主要地位,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灿烂的文明历史,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思想积淀,也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精练简洁,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更是对民族优秀文化的弘扬。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加快了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和交融,但并没有改变多元文化并存这一世界文化发展的客观趋势。美国等西方国家以"文化全球化"为名进行文化扩张,宣扬未来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文化都将消失在单一的"全球化"文化中,其实质是推行文化帝国主义。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文化的多元性与保持民族的独立性密切相关。中国要在保持民族文化的"根"和"魂"的前提下,进行文化更新和融合。  相似文献   

13.
文化自觉是对本民族文化的自我觉醒和自我反思。几千年来,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大致有三种不同的看法和态度,相应地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古代到鸦片战争之前,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持基本肯定态度的阶段。第二阶段是从鸦片战争到上世纪的"文化大革命"结束,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持基本否定态度的阶段。第三阶段是从改革开放至今,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理性反思的辩证否定阶段,最终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4.
文化身份作为一个"问题"受到关注是现代性在世界各地的展开以及全球化的后果.解构理论和后殖民理论分别从西方思想史和东西方文化关系史的角度质疑和颠覆了传统的固定的文化身份观,认为文化身份是依赖"他者"建构的.文化身份的建构特性也为分析中国在不同时期的文化身份建构提供了理论上的参照,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不同时期,中国建构的文化身份基本上属于守成型的文化身份;而9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身份的建构则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就为依托并融合了民族传统文化,建构的文化身份则是开拓型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5.
坚定文化自信,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抉择,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应然之举,是实现民族复兴之伟大梦想的应有之义。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具有牢固的现实支撑: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及其当代价值彰显为其筑牢坚实根基,中华民族迎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其盈注充沛底气,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创新发展为其提供理论导引。将文化自信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建设导向;就是要坚持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有效激活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就是要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实现文化"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双向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种海峰 《学理论》2012,(15):144-145
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文化转型乃至社会转型的先决条件。当前在我国一定范围还存在着文化"自我殖民"的不正常现象,这势必影响到人们对中华文化的完整认知与文化自信心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一个民族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和价值观的高度概括和核心体现。文化是融入百姓生活中的,是民族特点、民族气质的生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今天仍然可以成为当代人安身立命、成就事功、和谐相处的智慧。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中医药文化属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理所当然也是植根于这片古老的土地,带有诸多传统文化特有的内核。  相似文献   

18.
文常明  王倩 《学理论》2009,(18):95-95,132
文化是一个民族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和价值观的高度概括和核心体现。文化是融入百姓生活中的,是民族特点、民族气质的生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今天仍然可以成为当代人安身立命、成就事功、和谐相处的智慧。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中医药文化属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理所当然也是植根于这片古老的土地,带有诸多传统文化特有的内核。  相似文献   

19.
修养思想在我国历史上长期存在,影响广远。传统修养文化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自主自强的民族精神。对于传统修养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有利于当代人们更好地实现其人生价值,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更是中华民族在当代建构文化自信的根基和渊源。可通过梳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传统文化的相关阐述,阐发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当代意义,就传统文化凝聚民族情感、塑造正确价值观、在治国理政方面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等进行价值挖掘,提出以传统文化为根基构建文化自信的一元指导和多元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