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理论》2014,(31)
马克思从劳动的角度论述异化理论,揭示工人同劳动产品、劳动活动、类本质及他人之间的异化关系。作为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发展,贾格尔从性别的角度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女性异化的四个维度,认为商品拜物教和资本主义父权制是导致女性异化和遭受压迫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张凌  黄宇飞 《学理论》2013,(21):57-58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详细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异化劳动以及人的本质问题,并且批判了国民经济学家,得出结论,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结果。但是传统观点认为我们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是不存在异化现象的,这样也就不会有大量的私有财产,不过现实是中国现在的贫富分化严重,异化劳动在一定的意义上说也是大量存在的。在这个现实的情况下,我们应怎样去对待我国的私营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谭秀玲 《学理论》2012,(7):49-50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主要有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劳动活动与劳动者相异化、人的类本质异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异化等四个方面。主要通过从黑格尔到费尔巴哈到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的概念来分析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并进一步指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卜晓东 《学理论》2013,(11):35-36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异化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探讨和研究的热点。对比研究马克思早晚期的异化思想来看,马克思后期的异化思想与早期《手稿》中的相比,二者绝不是断裂或者削弱的关系而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晚年的马克思并没有抛弃他的异化思想,而是在《手稿》的基础上,又立足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赋予异化思想新的内涵,从而更加丰富和完善了他的异化劳动理论。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论对我国社会保障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马克思主义指出了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后工业社会工人劳动异化的特质。本文揭示了当代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劳动者因面临各种压力和负担使其劳动过程也产生了异化性现象。要消除异化必须建立公平、合理、高效、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解除劳动者的外在压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顾爽 《学理论》2011,(25):46-47
马克思劳动异化与马尔库塞技术异化理论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两个不同发展时期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提出的,两种理论都以异化为切入点,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异化在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表现,通过分析比较以上两种异化思想,试图从多方位的视野角度审视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中,马克思系统地提出了其异化概念和理论,其中的"技术异化"观点主张社会中若不消除资本主义私有制,由于机器某种特定的使用方式使得工人这一群体受到了压迫和折磨,进而变成了制造剩余价值的单一机器。在马克思异化思想的视角下,以现代科技带来的教育上的"异化"现象为例,将异化理论用于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21,(6)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异化劳动理论。阐述了异化劳动四个规定及相互关系,进而提出人的本质异化思想,从而扬弃异化、实现人的本质力量复归。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现实表征集中体现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异化,基于马克思"异化与扬弃异化走的是同一条道路"的观点,应提升人的本质力量,直面异化;构建"自由人的联合体",驯服异化;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克服异化。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于微观而言,人的本质力量才能复归。于宏观而言,才能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6,(5)
20世纪以来人类的实践发展不仅带来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也使异化有了新的表现形式。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劳动异化理论的四重规定性进行了论述,通过借鉴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分析中国当代劳动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异化劳动"理论给予中国当代劳动的启示是: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避免劳动产品的异化;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克服生产过程的异化;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克服人的本质异化;建构新型人际关系,共创和谐社会,克服人和人关系的异化。  相似文献   

10.
戚青丽 《学理论》2013,(19):73-75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经济事实"出发,论述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异化劳动现象。尽管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早期的理论,仍具有争议性和不成熟性的缺陷,但这种理论思想却在当时的社会乃至今天仍具有巨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方面,对前人异化理论的超越性和对资产阶级的批判性为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另一方面,这种争议性和不成熟性有利于打破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促进后继者如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和意义,同时也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20,(2)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提出的异化劳动理论概括了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阐述了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及劳动本身的关系。它为马克思主义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重新审视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厘清这一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与深远历史影响,对于在现实中扬弃异化劳动、最终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3,(29)
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状况出发,将其当下的经济事实概括为"异化劳动"。他认为异化劳动是对象化劳动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的特殊蜕变。人的真正本质的积极肯定形式本应该是普遍而自由的类存在物,劳动是人本质力量的确证。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劳动是异化劳动,其根本上源于人本质的异化和扭曲,这种异化世界必然归宿是它的自我扬弃即共产主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实现了人本质的复归。  相似文献   

13.
姚顺良 《理论探讨》2007,13(6):38-41
关于"异化"理论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国内外学界已进行过长期和广泛的研究,但不少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深化。通过对"异化"范畴和"异化"理论形成过程的全面梳理,可以更为深入地揭示马克思接受"异化"理论的具体语境,特别是青年马克思异化理论本身演化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以前"异化"经历了从"经济的日常观念"到"社会—价值的概念"再到"哲学的范畴—理论"三个阶段的演化。对马克思产生直接影响的是黑格尔和布鲁诺.鲍威尔,特别是费尔巴哈和赫斯的异化理论。马克思从异化思想萌芽到自己独特的"劳动异化"理论的形成,并非单纯外部语境的产物,而主要是其实践批判不断深化(宗教和哲学批判—国家和法批判—国民经济学批判)、理论上对异化根源不断追问(宗教异化—政治异化—经济即财产异化—劳动异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6,(2)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在其哲学中占有根本地位,异化或者说是劳动的异化这一问题贯穿马克思哲学的始终,在《手稿》中马克思认为解决异化问题在于废除私有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认为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的异化问题。从社会合作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这一角度出发,认为人类之所以能够进行社会合作,在于人类能够认识和遵循公平原则,资本主义对于工人阶级的压迫和剥削违反了公平原则,因此导致了异化问题的产生,只有将公平原则作为发展政治和经济的基本原则,人的异化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5.
任何科学概念都有其意义域,真理多走一步就可能转化为谬误,异化劳动概念也不例外。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劳资关系最初的把握是异化劳动,后来则走向更为科学的三种认知,分别体现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和“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中。马克思当年对“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时空条件分析值得借鉴。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劳资关系,应当走建设合作之路。  相似文献   

16.
“异化劳动”范畴的双重向度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化劳动不仅仅是一个道德范畴或伦理概念,具有生命向度,它同时也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历史向度。而生命向度与历史向度的连接点便是辩证法,辩证法超出了方法论的界限,构成了异化劳动范畴的问题结构。通过对历史的辩证把握,在历史的进程中,生命实现了自身的否定和超越,趋近于生命的自我实现;通过对历史进程中生命现象的辩证把握,历史获得了主体性的意义和价值。二者是本质同一的。只有总体性地从这双重视角切入,才有可能窥见异化劳动范畴的真实内涵以及其在马克思唯物史观形成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3,(31)
异化是德国古典哲学术语,指主体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分裂出它的对立面,变成外在的异己的力量。马克思首先用"异化"概念来说明人与劳动的关系,进而深入到对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分析。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国民经济学的各个前提以及当前的经济事实出发,提出异化劳动理论。异化劳动理论的内容即异化劳动理论的四个规定:劳动者的劳动同他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者同他的劳动活动相异化;劳动者同他的类本质相异化;人同人相异化。这四个规定对于我们研究与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数字技术的兴起和广泛应用,数字劳动日益成为当今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中的一个基础性问题。从马克思资本批判的视角看,数字劳动的产生和扩展是嵌入在当代资本形态的数字化转型之中的,其本质是数字资本将人的数字化活动及其产物进一步改造为社会再生产的中介环节,使资本扩张与主体生产建立更为紧密的关联。数字劳动异化意味着资本权力借助数字技术更隐蔽地渗入社会关系和生命过程,深层规范着人的欲望和个性的再生产。扬弃当代资本主义中的数字劳动异化既不能通过放弃数字技术的应用来实现,也不能通过技术加速的方式来完成,而是要将技术治理和资本治理有机结合起来,更新主体的劳动观念、规范数字技术应用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吕悠  左唯 《学理论》2012,(29):49-50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异化理论针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的异化现象加以批判与反思。当代中国教育中的异化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只有认清客观现实,才能积极地创造消除异化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20.
陆春蓉  朱丹丹 《学理论》2010,(20):67-68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出现道德异化现象已是不争的事实。道德异化已经逐渐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因此,从马克思异化理论视角探析当今社会存在的道德异化现象,诠释道德异化,认识道德异化的特征及其产生道德异化的原因,提出道德生态概念并针对道德异化的现象提出消除道德异化的三大途径,将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