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民生思想体现在他的许多著作里面,贯穿于其理论发展过程之中,马克思民生思想的形成,先后经历了萌芽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马克思民生思想的内涵非常丰富,对于我们改善民生问题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民生思想体现在他的许多著作里面,贯穿于其理论发展过程之中,马克思民生思想的形成,先后经历了萌芽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马克思民生思想的内涵非常丰富,对于我们改善民生问题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共产党的民生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的民生观深受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西方人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影响.其基本内容包括: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稳定是维护民生的基本前提;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改善民生的现实路径;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是保障民生的价值诉求;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发展民生的终极目标.同时,中国共产党的民生观把民生问题与民心向背、社会稳定相联系,具有政治性;把民生问题与时代发展、社会矛盾变化相联系,具有发展性;把民生问题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相联系,具有人民性.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以唯物史观的视域科学的阐发了民生思想,他对民生的关注不是停留在人道主义之上的阐释,而是诉诸于"武器的批判"。考察马克思在民生问题上的致思理路,挖掘其思想中的丰富内涵与当代价值,能够为认识和解决当代中国的民生问题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资本论》中蕴含着丰富的民生思想,它涉及到就业、住房、收入分配、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内容。马克思是通过深刻地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民生问题及其产生根源,来阐述自己的民生思想的。认真发掘、研究《资本论》中的民生思想,是正确地认识、分析和解决当前中国面临的民生问题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先秦儒道墨诸家对民生问题表现出极大的关切,诸如对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的探讨,对富民问题的倡导,对老、幼等弱势群体的关爱等各方面都提出了颇富创见的民生主张。先秦儒道墨的民生观在当代社会并没有完全过时,其中一部分民生主张对当代民生建设还具有较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青年民生问题不仅仅体现在简单的生存范畴,更体现在青年的人生发展层面,而且进一步关系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所以我们在关注青年民生问题时,把研究的重心落实在青年民生问题对青年人生发展的影响上。由于现代社会中青年与社会的互动交织的趋势愈发明显,青年的发展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前驱。我们要对青年的民生现状、民生诉求有较为准确的认知与把握,认识到青年民生问题的解决不仅有利于青年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消除社会隐患,对推动发展方式转型,加快实现现代化的建设目标,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民生问题是指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从本质上讲,民生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民生问题是多层次的,权利、机会、规则、分配的公平是民生的本质要求,体现为由低到高的逐层递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民生思想。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做了一系列的新要求和新部署,把民生问题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体现了党中央执政为民理念的不断深化,充分表明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过去的五年里,在党中央的关怀努力下,民生问题已得到显著改善,全民族共同富裕的目标迈前了一大步,但事物之间总是彼处联系与发展的,许多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保障和改善民生,最终实现共富裕。  相似文献   

10.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以人为本”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问题涉及到许多方面,简单地可以概括为两个层面的问题:生存权和发展权;注重民生问题,是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的体现;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体现了“以人为本”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民生实践及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旧的如温饱等民生问题基本解决了,而诸如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新的民生问题又日益凸显出来。怎样解决这些新的民生问题,满足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新期待,已成为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议题。研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民生实践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当前民生问题的本质,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警务活动中贯通民生精神,是民生问题的价值理性统摄于警务活动工具理性的结果,民生问题与社会秩序构建乃至警务行为有着密切关系。从警务活动视角探寻民生之路,是警务工作者研究民生和提供解决民生问题方案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民生得以捍卫、保障的重要途径,具有深层的学术意义和重大的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民生问题涉及到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涉及到人类社会总体和个体的关系问题,也涉及到政权巩固、社会稳定、国家发展的问题,弄清这个问题,就能有目的地去改善民生,改善民生就能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改善民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民生问题,本质上是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民众需求的逐渐提升,在吃饭、穿衣等温饱层面的民生问题解决之后,诸如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等发展层面的民生问题日益凸显出来。怎样破解这些新的民生难题,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已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重要议题。"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我国浩如烟海的传统思想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民生思想,对党和政府在新世纪新阶段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具有极大的思想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道航 《理论前沿》2008,(3):1-F0002
民生问题千头万绪。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所面对的最大的民生问题是摆脱贫穷、解决十多亿人口的吃饭问题。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发展,我们国家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人民生活达到了总体小康水平,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解决民生问题上取得的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性成果。然而,“沧海百年、民生不息”,旧的民生问题解决了,人民群众对于生产、  相似文献   

16.
雷蕾 《工会论坛》2008,14(2):57-57
民生是和谐之本。解决民生问题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改善民生问题的途径,要扑下身子融入感情,要健全保障制度,把“全民共享”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7.
重视民生问题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国家执政理念的本质内涵,成为检验党和政府路线、方针、政策成败的根本。科学发展观对民生提高的深切关注,创造了一整套的民生理论和民生实践,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和最大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生经济观,具有全面体现科学发展的崭新性能和时代特征;同历史上的诸多民生追求和主张具有本质区別;形成进一步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路径体系,已经深深地融入到党的执政思想和治国方略之中。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与罗尔斯的公平正义观具有同一性,主要体现在他们的公平正义观都源于对资本主义不公平现象的深刻反思,并且他们都极为关注社会基本结构的正义,关注社会平等问题。马克思是从现实的社会关系出发来关注现实现人的不平等状况,而罗尔斯则从逻辑设定的"无知之幕"之后区别原则下引申出正义原则,继而论证平等问题,这和马克思的正义观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民生问题的宪法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生问题转换成宪法学话语实际上就是人权的实现与保障问题、政府的职能定位与责任问题,体现着一个社会的制度安排、政策选择中的价值取向。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过程,也就是推进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的过程,而宪政建设则为促进民生提供着坚实的制度支撑。既有效地规范政府权力、防止权力的异化与错位,又充分发挥其在公共服务、改善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是民生命题下我国宪政建设的双重使命;在一个成熟而发达的宪政体制内,二者应当各得其所、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民生问题日益凸显,成为我国社会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为此,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解决民生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进一步增强解决民生问题的责任感、紧迫感,把改善民生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