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中国转型期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建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有助于整合社会多元价值观念体系,实现社会观念文化的正确导向,保证社会转型的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当代中国社会主导价值观既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要求,又要体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前进方向。也就是说它既要具有现实的合理性,又要具有历史的合理性。笔者认为,当代中国社会主导价值观的构建,需要侧重于三个基本点。一、培育社会主体自主意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主导价值观建构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确立对集体主义的科学理解,消除积淀在人们观念中的封建主…  相似文献   

2.
积极培育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为了应对中国社会转型的需要,二是为了应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需要,三是从严管党从严治党的需要,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构建多维有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机制,首先,要创新宣传教育机制,增强认知认同;其次,要丰富实践,建立机制,促进知行合一;再次,要健全长效保障机制,形成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3.
《探索》2015,(4)
当代中国价值观,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其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总目标则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面对全球化特别是资本异化对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所带来的冲击,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中国梦价值认同,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彰显当代中国价值观的话语权,充分发挥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既有益于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也可为实现伟大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念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良勇  丁正亚 《唯实》2007,2(12):25-3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一直处于全方位的转型过程中。社会转型引起了人们价值观念的激烈冲突。在冲突中,发展、和谐、公正、效率和创新五种观念逐渐凸现出来,成为当代中国价值观的主流。对主流价值观念的探讨,既可促进理论研究的深化,又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代农村青年的价值观现状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年农民是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关键群体 ,研究其思想观念及其教育十分必要。针对当代农村青年价值观的现状 ,必须在“经济先行”的原则下 ,充分发挥“教育先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试论国家政策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进程中,国家政策占有突出的地位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从国家政策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指南,是实现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目标的决定性手段,是调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主体积极性的根本所在,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制约因素等方面论述了国家政策在这一进程中的地位。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国家政策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促进作用:维护和巩固我国的基本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保证社会转型的社会主义方向;指导经济建设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奠定雄厚的经济基础;协调各种关系,完善社会控制,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发挥政策的正确导向功能,引导人们形成合理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提供精神动力;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促进我国同各国人民之间友好往来,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7.
从独白到复调的转换是现代社会转型的基本状态,这已被经典社会理论家们所阐发,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塑造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复调社会条件。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理念、教材、教学过程等方面呈现出独白性特征,这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一元引领带来阻滞。通过搜集和激活课堂异见的方式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论辩式教学是呼应当代复调社会条件的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8.
《世纪桥》2017,(9)
工匠精神形成于传统手工业时代,是一种追求精、巧、专的职业精神。在工业化、现代化的当代中国,重塑和培育工匠精神,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转型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探索》2016,(1)
当代中国价值观是中国人民立足时代要求、实践需求和自身诉求,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西方现代文化价值的诸多精华于一体所形成的价值体系。当代中国价值观汇聚了当代中国社会的价值共识,融合了多元价值,汲取了传统滋养,继承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价值传统,是当代中国人民价值观的时代表达。当代中国价值观扎根于"市民社会"和"现实的人",来源于实践与生活,又对实践与生活具有导向作用,是当代中国人民现实生活的生动诠释。当代中国价值观为追梦圆梦凝心聚力,为公平正义强基固本,为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保驾护航,是中国人民憧憬未来的价值标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当代社会转型与宪法修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当代社会正处于转型之中,各种法律都相应的处于变革之中,宪法也不例外。本文试图解析中国当代社会转型的基本内容,阐述中国当代宪法修改的特征及其对社会转型所起的作用,并追问如何通过进一步宪法修改以更好地推动社会转型。一、中国当代社会转型之基本内容所谓的社会转型指的是社会由一个形态全面向另一个形态转变,其中包括社会的结构、社会的运行、社会的价值等层面的转变。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从前现代向现代转变的过程之中,具体而言,中国当代社会转型主要包括下列三个方面的内容。1.个体意识的转变个体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  相似文献   

11.
从独白到复调的转换是现代社会转型的基本状态,这已被经典社会理论家们所阐发,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塑造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复调社会条件.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理念、教材、教学过程等方面呈现出独白性特征,这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一元引领带来阻滞.通过搜集和激活课堂异见的方式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论辩式教学是呼应当代复调社会条件的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2.
李强 《唯实》2003,3(1):41-43
官员腐败现象在当下中国的凸显已是不争的事实 ,这与社会转型这一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有关。其中 ,社会转型带来的官员腐败动机的增强、公共权力格局的变动及公共权力现实运作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使中国官员腐败行为得以大量滋长 ,国家权力现实运行缺陷是腐败在当代中国凸显的根本原因 ;社会转型还带来公众对腐败看法的变化 ,社会认知构成腐败凸显的又一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化和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西方功利主义思潮给尚未完全走向社会的高校大学生带来深刻的影响,使当代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功利主义倾向。高校要通过理论教育、核心价值观引导、校园文化建设、家庭教育配合对大学生加以正确引导,使其价值观上的功利化倾向趋于合理、良性发展,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曹先保 《世纪桥》2012,(7):141-142
当代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社会公共突发事件问题日益显现。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在于生态环境的恶化、社会结构失衡和传统文化价值观受到冲击等等。面对严峻的现实情况,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建立自然灾害和社会矛盾的化解机制,灵敏完备的应急预案和信息反馈机制以及构建科学的现场应对管理制度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价值矛盾与价值冲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吴家华  翟文忠 《求实》2002,2(2):36-39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是社会转型。社会转型带来了社会价值观念的巨大变化 ,造成了激烈的价值矛盾与价值冲突。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是解决转型中的价值矛盾与价值冲突、构建新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价值体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探索》2016,(2)
当代中国价值观是中国人精神生活的根基。价值观与人的精神生活是内在统一的。随着中国价值观的发展变化,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经历了由传统向现代、由封闭向开放、由单一向多元发展的历史转换过程。在这一历史转换过程中,不同价值观之间的激烈博弈,带来了社会信仰的动摇与缺失、社会道德的失范与滑坡、价值追求的纠结与迷失等现实困境。伴随着中国社会实践的发展与时代环境的变迁,广大人民群众日益迫切需要新的精神生活。鉴于价值观与精神生活变化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必须以当代中国价值观整合当代中国政治信仰、重凝当代中国价值共识、重塑当代中国社会公德、重置当代中国生活方式,以此重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7.
《探索》2016,(2)
当代中国价值观的生成蕴含着本质、历史与现实三个维度。从本质维度来看,当代中国价值观的生成是实践自发性与主观自觉性的有机统一,其内在趋势和规律是从自发性走向自觉性;从历史维度来看,当代中国价值观既是对中国传统价值观与资本主义价值观合理成分的继承与发展,又反映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根本属性与内在特征,彰显了其发展趋向;从现实维度来看,当下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是当代中国价值观生成的现实根基。当代中国价值观从中国现实生活出发,以现实世界作为其归宿,具有鲜明的现实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进入新世纪,我们正面临着社会转型、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等一系列挑战,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对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党员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影响.研究当前党员大学生价值观的内容、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引导跨世纪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党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王茂森 《探索》2016,(4):161-168
当前,当代中国价值观的研究主要有如下成绩:一是对当代中国价值观的概念、基本内容、基本特征、重要意义和思想资源等基础理论层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二是对当代中国价值观的构建、传播等实践层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当代中国价值观的研究存在的不足主要有:在基础理论层面存在概念界定不统一、内容归纳不一致等问题,在实践操作层面的研究存在研究方法单一、对建构主体研究不够深入等问题。展望未来,当代中国价值观的研究应当着眼基础理论的深化,同时,在实践操作层面应该更进一步明了构建主体和传播主体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探索》2016,(2)
正"当代中国"不是抽象的中国,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因此,"当代中国价值观"与当代中国所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是一致的。其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的讲话中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为什么把当代中国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