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载及其所开创的关学,对传统儒家学派的价值体系进行了整合和创新,其伦理精华“民胞物与”的和谐社会理想与“四为”的儒家道德践履精神,对今天的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构建都有启示意义,西安地域文化建设得天独厚,应该在关学传统的影响下,不断提升其文化建设的人文气质和超越维度,在展示盛世文化的同时,增强对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价值提炼。  相似文献   

2.
陕西社院"突出陕西文化特色,做好中华文化学院工作"课题组先后深入我省陕南陕北地区,考察了延安、照金、马栏的"红色文化"、秦岭的"绿色文化"和汉中的两汉三国文化,充分了解我省的文化资源,为下一步建设我院文化教育基地奠定了基础。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还特别注意加强与教学资源所在地社院的合作和交流,统筹文化资源,整合教学力量,充分发挥各市社院自身优势,全面提升我省文化学院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3.
文化认同对港澳台大学生来讲,是在文化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实践体验获取直接感受,通过这种体验感受,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如何让在内地就读的港澳台大学生全面系统了解、认同中华文化,继而达到对伟大中国、中华民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毕业后成为推动两岸四地交流的文化使者和桥梁,成为"一国两制"的坚定拥护者、实践者、推动者和引领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使命与任务。20年来,上海中医药大学坚持组织港澳台学生开展"中华文化寻根活动",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4.
国家形象塑造是各国发展战略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工程。在中国,能感染国民同时获得世界认同的必然是历史长河中积淀的中华文化。本课题的意义之一是从中华文化尤其是陕西特色文化人手剖析中华文化与塑造国家形象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为国家形象塑造中如何发挥中华文化的作用提供理论支撑。二是通过总结、归纳、分析,探讨陕西文化资源、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等,形成一份陕西文化资源利用与发展报告,开发、利用陕西文化资源优势,为全国社会主义学院系统开展中华文化实地教学,向培训对象进行国家形象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充分发挥文化优势 建设西部经济强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是把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重要途径.作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以西安为省会的陕西省的文化优势在西部数省中首屈一指.这为改善陕西投资环境,把陕西建设成为西部经济强省提供了客观的优势条件.主张引进"城市营销"概念,把西安城市定位为一座"天然的历史文化博物馆",从城市功能、城市环境、城市政府、城市市民、城市发展、城市窗口六个方面探讨如何把西安建成名副其实的旅游文化大都市,并在此基础上把陕西省的多个城市争取建成花园城市、文化城市、旅游城市,把陕西建成中国西部的旅游天堂,进行经济文化的综合经营,带动整个西部经济的腾飞.  相似文献   

6.
中华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反映整个中华民族的特质和风貌的总体文化,中华文化得到传承保护和发展,关键在于中国绝大多数时间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人口庞大且不断增长的、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央政府能够从顶层连续不断地强有力地推进、保护和发展中华文化,同时不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外来国家民族文化,不断丰富和创新发展,从而逐渐形成了以"大一统和合政治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当下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必须了解并认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意涵是什么,在当代有何价值,如何传承和发扬等,这对发扬中华文化的新时代意涵,促进社会主义政党协商,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对内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对外贡献中华文化所体现的治国理政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华文化也受到了高度的重视。新时期增强全体国民,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已被提上日程。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明确的认知,是加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教育研究的前提。在深入了解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对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教育的方法途径,对大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都有重要的意义,也是落实十八大精神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和民族的标志和灵魂。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民族文化的总和。吉林文化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地域文化之间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他们共同构成了锦绣中华灿烂文化的壮美画卷,成为世界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每一分子的底色,它积淀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血液中。中华文化也是统一战线的文化营养。以中华文化、地域文化为载体,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法宝作用,应是目前统战工作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独有的精神介质,是一个国家始终迎难而上、砥砺奋进的精神基石。但是在思想多元的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遭到了严峻的挑战,一定程度上存在马克思主义信仰动摇、对中华文化理解片面、盲目信任"西学"等问题。对此,在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推进下,亟需秉承整体推进的原则,从高校、教师、学生和网络这四个维度来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指引大学生站稳文化立场,奏响新时代文化自信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10.
文化统战作为统战工作一种新的方式正日益引起统战系统的关注,本文认为文化统战是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文化为手段,实现统一战线目标的一种工作方式。陕西应依托自身厚重的传统文化资源优势,以陕西在中华文化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为线索,打造一批文化统战基地,推进文化统战资源开发和研究,努力营造文化统战的良好氛围,引导社会各界积极投身文化统战,积极探索文化统战工作的新方式、新方法、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行为保全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前或诉讼中采取的一种民事强制措施,行为保全专注于债务人的行为,其范围适用于避免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案件和损害情形有可能扩大的案件,财产保全制度中要求申请人提供担保的方式在行为保全中也可适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执政后,以建设新世界的革命热情,创造了一种新的农村经济社会的运行态势,其政党功能的发挥过程可以说是在"创势"。对于挫折的反思促使中国共产党开始了顺应农民意愿的改革,其功能的发挥可称为"顺势"。随着三农问题的凸显,更由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功能的发挥可称为"引势"。  相似文献   

13.
做好我国边境地区的警民沟通工作,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强化民警自身能力建设、激发群众参与边境治安工作的积极性。可当前边防民警与群众的沟通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应该树立宗旨意识和典型示范,掌握警民沟通技巧,提高执法能力,消除警民沟通障碍,共同做好新时期边境地区的安全稳定工作。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新世纪以来宁夏少数民族和民族经济发展的态势做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对当前宁夏民族和民族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法学应当把科学地认识人权、认真对待人权、切实保障人权、持续发展人权作为终极关怀和研究重心。在社会转型时期,时代特点决定了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理论上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理论支持和法治理念,实践中以培养了解国情的高素质法律人才为目的。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必须弹性整合知识结构,将人权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纳入法学体系是本文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6.
刑事被害人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类群,一般处于弱势。现行的中国刑事诉讼法赋予被害人以当事人的诉讼地位,被害人得以全面参与刑事诉讼活动,其合法权益在诉讼中得到了较为充分、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就代议制民主的建构过程来看,制宪者通过对民主制和代议制的改造弱化了民众对政府的参与和控制;就复合共和制的确立路径而言,麦迪逊对纯粹共和与反联邦党人共和观的否定就是对大众参政、多数统治等民主核心理念的抛弃.制宪者成功实现了构建现代国家的伟大任务,从而为美国后来的民主化进程奠定了制度框架.民主的刽子手同时充当了民主理想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8.
自招危险情形下的紧急避险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招危险者是否享有紧急避险的权利?理论界存在否定说、肯定说、二分说以及相当说四种观点。破解这一理论难题的关键在于实现权利保有和责任追究之间的平衡。一方面,应当允许自招危险者实施紧急避险,因为这体现了法律宽容谦抑的品格和法益保护的思想,符合刑法关于紧急避险和中止犯的规定,在具有可操作性的同时又与社会一般观念相吻合。另一方面,行为人也必须为自己招致危难的过错行为承担相应的刑事或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9.
税收立宪问题的研究,是中国宪法学研究亟待补强的领域,也是中国法治实践的必然要求。中国宪法必须明确规定税收法治的基本原则,并合理安排保障公民税收基本权益的制度。与此相对应要具体研究有关的宪法解释、宪法修改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0.
国外监狱主要依据年龄、性别、罪犯自身特征、行政管辖、警戒度、行刑社会化程度、所有制形式以及特殊功用和目的将监狱划分为不同种类型.结合我国监狱发展现状,在对关押对象进行科学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将我国监狱设置为收押分类中心、未成年犯管教所、女犯监狱、男犯监狱、老年犯监狱、医疗监狱和过渡性质监狱,并根据不同种监狱类型划分警戒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