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反垄断法在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经济宪法”之称。2006年6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草案)》正式由国务院提请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规制的垄断行为主要包括: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可能产生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本文就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这一行为的概念及种类、我国现有法律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规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并结合《草案》对这一行为的相关规定,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反垄断规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市场培育已显见成效。在反垄断法的內容上,应将中国目前的市场独占,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禁止利用协议限制竞争三大反垄断传统领域作出符合中国实际的各项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3.
经营者集中的反垄断规制是反垄断法的三大实体支柱之一,通过借鉴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经营者集中的反垄断立法经验,提出了我国经营者集中反垄断法的立法构想,认为经营者集中禁止的实体规范中,应确立经营者集中禁止一般规制--经营者集中禁止具体规则--和经营者集中禁止的豁免规则相结合的完整规则体系.在经营者集中规则的程序规范中,应确立事前申报制度与合理的审查期限.  相似文献   

4.
《反垄断法》自2008年8月1日生效以来,已多次出现企业和公民投书商务部、工商总局,发改委,要求启动反垄断行政执法机关进行查处的事件。百度、微软、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等因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垄断协议,成为被投诉的对象。然而,迄今为止,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学界关于我国反垄断立法的基本实体制度:联合限制竞争行为制度、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制度、控制企业合并制度和禁止行政性垄断四个方面的研究作了简单的整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从反垄断法的视角看,跨国公司滥用知识产权的行为具体表现在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通过许可协议限制竞争、通过企业合并限制竞争以及滥用诉权等。而我国《反垄断法》对跨国公司知识产权滥用行为的规制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因此,进一步制定知识产权滥用的反垄断细则,规定知识产权反垄断机构,以及明确反垄断的域外适用等问题是我国反垄断法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三年来,反垄断执法机构频频出拳打击原料药品行业垄断行为,及时纠正了行业内排除、限制竞争行为,促进了公平竞争环境的建立。然而执法活动不能对行业垄断行为起治理之效,其原因在于原料药品行业的反垄断执法逻辑:就发改委执法而言,认定价格垄断协议的主要考虑因素有价格变动是否具有一致性、经营者是否进行意思联络以及垄断协议排除、限制竞争的效果;就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执法而言,认定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主要考虑因素有相关市场的界定、是否构成滥用行为以及滥用行为排除限制竞争的程度。故此,当前我国对原料药行业垄断行为的法律治理,有必要从立法、执法、行业监管和企业合规建设等层面,设计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8.
掠夺性出价:《反垄断法》的一个重要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掠夺性出价属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但2007年8月30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中并没有明确列举这种行为。通过实证分析将掠夺性出价行为与掠夺性定价行为进行比较,并试图从经济学和法学的角度探讨掠夺性出价行为的性质,同时判断其在何种情况下构成垄断行为并应受到法律规制,可以弥补我国反垄断立法的缺失。  相似文献   

9.
知识产权滥用导致的两类垄断行为方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知识产权进入贸易领域,知识产权滥用所导致的垄断行为日益严重,在知识产权领域惩治垄断行为,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已经成为世界多数国家反垄断法律制度和世界贸易组织相关法律规范的重要内容。本文采取比较研究和例证分析研究等方法对知识产权滥用所导致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联合限制竞争两类垄断行为的表现方式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我国反垄断立法和法学理论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规制中的必需设施规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反垄断法>在"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一章规定了对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之行为的禁止.相对应,美国在垄断化和试图垄断的规制中发展出了必需设施规则,该理论的适用虽然存在一定争议,但在实际中已占据了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对专利联盟的反垄断法审查应当适用“个案审查与效果评估”的基本原则,专利联盟合法性要件包括有效专利、互补性专利、必要性专利、独立专家判断以及确定的限制范围。专利联盟的反垄断审查主要包括卡特尔管制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禁止。  相似文献   

12.
根据商务部反垄断局发布的公告,据统计显示,自2008年8月1日《反垄断法》实施以来至2014年7月2日,反垄断局共审结经营者集中案件912件,其中无条件批准886件,24件经营者集中申报经过向商务部提出救济性的附加限制性条件而通过,只有2件没有提出有效的救济方案而被商务部禁止集中.因此,经营者集中当事人提出合理、有效的救济措施对经营者成功实施集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防止集中限制、排除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附条件批准经营者集中制度,又称合并救济,是经营者集中反垄断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一般原则是反垄断执法机构评估和批准限制性条件所遵循的一般准则。自我国《反垄断法》颁布以来,商务部已公告多个附条件批准经营者集中案件,但在相关立法、官方文件中均未明确附条件批准经营者集中的一般原则。本文研究和阐述了欧美等反垄断制度较为成熟国家的相关立法和实践,以期对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4.
竞争法是国家规范市场行为 ,促进和保护公平竞争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反垄断法应以禁止行政垄断、规范行业垄断、防范一般性垄断为目标。应当明确 ,严重的非法垄断是经济犯罪 ,应设立专门的反垄断机关  相似文献   

15.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对竞争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因具有严重的反竞争性而成为反垄断法规制的重要对象。依据行为的性质与目的不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可分为妨碍性滥用和剥削性滥用两大类,此两类滥用行为对竞争产生不同的影响。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看,主要包括掠夺性定价、瓶颈垄断、差别待遇、独家交易、搭售以及支配企业对包括供应商、顾客和最终消费者在内的各种交易相对人索取不合理的垄断暴利高价等;而各类中不同具体形式的滥用行为对竞争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汲雷  魏芳 《工会论坛》2009,15(5):128-129
反垄断执行机构的科学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确定是我国反垄断法制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在相当长时期内我国反垄断法的首要任务是反行政垄断。我们要借鉴外国反垄断执行机构设置的经验,设置权力集中、地位适当的反垄断执行机构,使反行政垄断的重任不再是纸上谈兵,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7.
垄断协议是一种严重破坏市场经济正常竞争秩序的经济行为,为我国《反垄断法》所明确禁止。而现实经济中的垄断协议却具有形式多样、内容模糊及涉及领域广泛等特征,因此,尽管我国《反垄断法》明定了垄断协议的三种典型表现形式,但仍需要确定更为明确的认定标准,从而提升司法实践中垄断协议认定的精准性,有效地消弭垄断协议,维护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  相似文献   

18.
招投标过程中投标人之间串通投标构成横向垄断协议。虽然我国在《反垄断法(草案)》中将其确定为垄断协议的一种,但《反垄断法》中却没有正式写入。我国并没有将投标人之间串通投标行为适用《反垄断法》的先例。应当设立串通投标案件移送制度交由反垄断执法部门进行调查,同时确立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对此类案件的执法权。串通投标规制的立案标准上,可以由发展与改革部门根据招投标的金额、关涉的公共利益因素等适当地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19.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市场上,垄断的危害日益凸显,以跨国公司、公用企业和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为主要主体的垄断企业,凭借其特有的经济优势,实施索取垄断高价、搭售、差别待遇、拒绝交易、掠夺性定价、强制交易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以及固定价格、划分市场、联合抵制等垄断协议行为,或者进行以排除或限制竞争为目的的企业并购行为,严重妨碍市场竞争的自由与公平,损害效率,应及时采取包括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一系列法律对策予以有效规制。  相似文献   

20.
反垄断法对于维护市场竞争秩序、提高消费者福利等具有重要作用,其实施效果备受关注。作为反垄断法最为发达的国家,美国为更好地实施反垄断法,建立了反垄断集团诉讼制度。反垄断集团诉讼遵循集团诉讼的一般程序,以集团诉讼的方式凝聚了垄断行为受害者的力量,成为垄断行为受害者获得救济的便利途径。但是不公正的诉讼和解与律师职业道德危机两大问题成为该制度健康发展的阻碍,为此美国颁布了相应的法律予以规范,反垄断集团诉讼制度日益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