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范玉刚 《人民论坛》2023,(23):18-21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在我们党的理论创新进程中具有重大意义,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建设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并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了强大伟力,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2.
布尔迪厄的文化实践理论从狭义的文化活动入手,通过社会区分的结构性作用,衍生出宏观的文化概念,并将其理解为一种可以转变为社会资本的个人风度。文化实践是一种象征性实践,并通过资本、惯习与场域之间的结构性关系,构建出由文化实践体系与文化再生产体系的三维结构,揭示了晚期资本社会中的阶级阶层运动逻辑以及社会权力的失衡状态。布尔迪厄的文化实践理论在哲学界影响深远,一方面其是一种合乎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点的理论延伸,又对后现代、日常生活批判等哲学流派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3.
陈志刚 《人民论坛》2023,(23):22-2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文化关乎国本、国运的战略高度,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系统回答了新时代文化建设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有利于我们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不断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徐建 《青年论坛》2008,(1):23-25
文化多样性是一个具体文化的概念,是关于文化的形式或形态的概念。从文化生态的视角对文化多样性进行透析,文化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多样性文化的分类及其生态关联就是在这种透析过程中的理论拓展。这种分析对于我国目前和谐文化生态的培育与合理文化价值体系的建构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理论宣传工作者作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建设者,要继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担负起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担,把发展先进文化作为己任,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结合天等县的实际,笔者认为理论宣传工作者发展先进文化须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6.
《公安研究》2013,(3):95-95
惠天在《理论导刊》2012年第10期撰文认为,全球化、信息化使文化融合已成为一种时代潮流,开放的国家、地区将不可能具备绝对意义上的文化独立性,也不会存在绝对的文化安全。在此大背景下进行文化安全建设,应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文化安全初级阶段理论。  相似文献   

7.
党内文化既是特定时期的社会文化的反映,又具有鲜明的政党文化色彩,具有深刻的自身内涵。党内文化的基本形态表现于理论、道德、地物、知识、制度等形态。党内文化建设具有多层面的价值意义。因此,努力使党成为先进理论文化的培育主体,高尚道德的示范主体,先进文化的推动主体。  相似文献   

8.
《今日海南》2008,(1):24-28
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推进海南文化的发展?2007年12月20日,“海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座谈会“在海口举行。座谈会上,30余名来自全省各宣传文化部门、文化单位和文化企业的代表,分别就“海南文化建设的框架和布局”、“海南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海南文化产业发展”、“海南基层文化建设”等四大议题进行了研讨,共同为海南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9.
列宁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的重要阶段,我国学者对此进行了不同角度的深入研究。在列宁民族文化思想、教育科技文化建设思想、思想道德建设理论、知识分子理论等问题上取得了重要成果。但从当前研究现状来看,仍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学术界继续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文化自觉是社会主体在反思人类文化发展的进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文化理念和范畴。文化自觉范畴的确立及其理论雏形的构建,不是凭空想象而来,而是有着深厚的人类学、文化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和社会学基础作为其理论产生的重要依据和支撑。对这些理论支撑进行科学解读和溯源,既是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中华文化衔纵深发展的需要,也是现时代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基本前提和时代诉求。  相似文献   

11.
杨茜 《求索》2013,(2):245-247
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具有科学性.结合社会建设与文化规律,代表无产阶级和劳动大众,体现先进文化发展。加强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研究,遵循内在逻辑,分析总结科学理论,接受实践检验,自觉建设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2.
季中扬 《求索》2008,(7):176-178
所谓“快感文化”思想,特指关于非压抑性文明的一种文化思想;在这种文化中,快感不再服从政治、经济、道德、美学的需要,它能够无阻碍地得到满足。在西方美学思想史上,自席勒以降,尼采、弗洛伊德、马尔库塞、乔治·巴塔耶相继阐发了“快感文化”观念,形成了一个思想传统。在后工业社会中,由于媒介文化与消费文化的兴起,当代审美文化出现快感化倾向,但这并非“快感文化”的实现,相反,“快感文化”思想作为一种文化批判理论,可以为我们批判性地思考当代审美文化的快感化提供有价值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任务赋予了统战工作新的文化职责和使命。苏州市统一战线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强市目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关注人文,传承文化良好传统,积极在文化建设中找定位、争作为,主动融入文化建设热潮之中,在参与文化决策,弘扬核心价值体系,凝聚海内外文化人才、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等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实践表明,在推进文化建设中,统一战线只有准确定位自身,才能有为有位;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从理论与实践上把握好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尹北直 《前沿》2014,(7):22-25
“以人为本”思想,以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发展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理论特色;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也是让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的生动例证,在理论创新中蕴含了文化创新,生动体现了建设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党的理论自信与全民族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为企业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为企业文化所包含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不断丰富和升华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军营文化,是新形势下落实“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根本要求,是推进部队全面建设、提高战斗力、增强凝聚力的基础工程。本文从理论到实践从客现到现实,进一步阐明了构建时代特色军营文化的重要性及发展路径,为加快军营文化建设,谋求军营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7.
《公安研究》2010,(4):39-39
贾乐芳在《理论导刊》2009年第12期撰文认为,全球化将我们抛人一种全新的生存境遇之中,在拓宽文化视野并形成世界文化共享的同时,也使文化多样性的生成与存在受到威胁。在文化生产力日益显在的当下,保护文化多样性成为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前提和保障。  相似文献   

18.
程彦武 《长白学刊》2010,(4):155-159
梁漱溟认为中国文化在近代没有跟上现代化的步伐,原因在于传统文化的自身特质中缺乏现代化的质料。传统文化缺乏民主与科学,西人之长吾人之短基于此。于是他提出了走上现代化的理论模式和实践模式,但最后都落空了。中国文化现代化模式的抉择只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批判继承历史传统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的、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相似文献   

19.
陆静 《长白学刊》2023,(2):148-156
文化增值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功能,也是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目标,对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扩大国际文化话语权、促进我国文化贸易的顺畅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化增值作为文化对外传播的理想效果,具有相应的现实性和可行性,值得我们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实现文化增值,首先是要对影响文化增值的各类变量进行充分研究和分析,在平衡各类变量的特征和作用机制基础上,综合各类变量最大效用发挥的影响因素,以期在各类变量之间的良性互动中实现文化增值、提高文化效能。  相似文献   

20.
高启华 《今日浙江》2009,(21):56-57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任务。联系衢州实践,我有这样的体会:在繁荣发展现代文化的过程中切不可遗忘优秀文化遗存的保护开发利用,在向农村送文化、种文化的过程中切不可忘记农村是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在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的过程中切不可忽视优秀历史文化遗存对当代国人心灵的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